刘晓波:杨佳母亲出现,最高法院何为? - 6 views
2008年11月10日,自杨佳案发后一直失踪的杨佳母亲终于有了下落,也证实关注杨佳案的公共舆论的猜测:杨母王静梅女士被上海公安系统强行送到隶属于北京公安局的安康医院,接受精神病治疗。据刘晓原律师披露,王静梅对其妹妹王静荣说:在杨佳案发后的第二天2008年7月2日,她就被警察带到安康医院治疗,谢有明律师曾到过医院找她签订代理杨佳案的委托书。 此前,杨佳案发当日的2008年7月1日,杨母王静梅...
2008年11月10日,自杨佳案发后一直失踪的杨佳母亲终于有了下落,也证实关注杨佳案的公共舆论的猜测:杨母王静梅女士被上海公安系统强行送到隶属于北京公安局的安康医院,接受精神病治疗。据刘晓原律师披露,王静梅对其妹妹王静荣说:在杨佳案发后的第二天2008年7月2日,她就被警察带到安康医院治疗,谢有明律师曾到过医院找她签订代理杨佳案的委托书。 此前,杨佳案发当日的2008年7月1日,杨母王静梅...
二审下了,因为精神病鉴定申请的否决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以这也是相当没有悬念的一则消息.杨佳在经历过那一段风里来雨里去久经沉浮之后,终于可以安安定定走上断头台,也别动什么歪脑筋了.剧烈地折腾过最后一阵,这个曾经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人物早已淡出了视线的焦点,除了引起几声似乎多余的叹息和几篇没话找话式的文章,他的人生总算可以迎来一个平静的落幕了. 杨佳案本身并没有太新鲜的内容可以谈,一审引...
7月7日下午,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恶性袭警案犯罪嫌疑人杨佳的代理律师谢有明。记者:如果杨佳确实被警方打伤下体,法院在量刑上会不会有所考虑?谢有明:现在谈量刑尚为时过早。在其他案件中,如果有这种因果关系的话,情节轻的,法院量刑上会有所考虑。不过,像杨佳犯罪情节这么严重的,一般来说,在量刑上几乎没什么疑问,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是死刑。(7月8日广州日报) 杨佳的代理律师对记者所说的上述言论,笔...
杨佳已经死了。但是围绕他的争论还在继续。有很多人相信杨佳杀了人,其中有些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些人则否,后一种人中包括吴法天、梁剑斌、法助红颜等。按照现行法律,杀人偿命,所以,他们认为杨佳之死在实体上是正义的。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杨佳没有杀人,他是被栽赃陷害的,程序问题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实体问题上,比如从容。吴法天们和从容其实有共同之处,尽管他们有"法律人"的标签(以后我将用带引号的"法律...
黄永森 倘若依然按照传统中国的政治与法治思维来看待/对待"杨佳案",似乎对待这样一位"按律当崭"者,就不必太过于追问司法过程与细节了,这可能就是传统中国人的一种心态与当代中国司法陋识习惯所在。似乎杨佳袭警案中六名无辜致死者和其他致伤者的血就能说明一切:血债血偿,自古天经地义!"杨佳死有余辜",其他似乎就不重要了。这就是"杨佳案"快审快断后,目前呈现的状态的一种社会潜意识根源。似乎人们对...
2008年7月1日,北京的杨佳在上海制造了惊天大案。与其他刑事案件不同的是,该案被害人系闸北分局的多名警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当地公检法的协同努力下,案件必将以最快的速度审结,杨佳似乎也难逃一死。 光天化日之下将多名警察杀死,无论如何都是骇人听闻的。作为普通人和旁观者,我们真的无法理解杀人者究竟缘何采取如此激烈的报复行为。真相,也许只有到最后才能水落石出。但是,在案件发生以后...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10月23日的报道《审判实体公正、程序合法--刑事法学界权威专家谈杨佳案审判》是一篇明显违反新闻专业规范的电讯。记者声称三位刑事法学界权威专家日前对杨佳袭警杀人案的审理谈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专家谈的地点阙如,时间含糊,对象不明。为什么说不出这三位专家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谁谈杨佳案的呢?如果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的,为什么违背常理,竟然不敢写明是记者采访的呢?为什么这三位专家不...
倍受瞩目的杨佳袭警一案,日前通过官媒得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于2008年9月12日立案受理了杨佳的上诉。该案将开始二审程序。 作为一个法律执业者,本人一直在关注杨佳袭警一案。本人认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法犯法,公然违反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在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中搞 "秘密审判",开创了我国1980年《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刑事审判领域一个最恶劣的先例。作为严重违反公开审判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