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营销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四月创想:十三亿明信片 - 0 views

  • 你是一座桥吗?!
  • 那次的旅程中遇到许多导游,大理这一站的导游特别让Oliver印象深刻。这个导游让大家称呼她杨金花——金花是大理当地人对女孩子的通称。就在游览了蝴蝶泉之后,在返回的路上,大家和这位杨金花聊天,她说起了当地导游的生活状态,也讲了她为什么要做导游这个工作。她说,因为每次带团,都会认识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和这些游客的交流中,她了解许多外部世界的事情,打开了她的眼界。每次她向游客讲解同样的景点和路线,可是,每次的游客都是不同的,他们给她带来不同的见闻和视野,让她学习不少东西。Oliver问她是否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络,她说比较少。
  • 创想简介: 这个创想的构思是建立一个以发行13亿张公益明信片为终级目标的第三方付费明信片平台。这个机构在机场,咖啡馆,博物馆,商场,酒吧,图书馆,写字楼等等公共场所派发免费的明信片,经过这些地方的民众可以抽取一张明信片,写了自己想写的话之后,就直接投递在现场的收集箱里。
  • ...3 more annotations...
  • Oliver在收到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时,同事说明信片就像Twitter一样,这句话让Oliver印象很深刻。的确两者有些相似之处:内容空间有限制,只能写简短的话语;话语都是公开的,周边朋友都看的到;明信片的反面是照片,而Twitter的个人profile可以设定个性化图片……
  • 当然,提高明信片的使用频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对于参与书写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轻而易举参与社会关怀的方式,也是提醒人们放慢生活节奏的一个方式。
  • – 公益组织如何参与这个计划? 公益组织可以作为某个明信片营销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公众服务场所,投放以公益组织所设计的主题的明信片。简单的话,可以仅仅是明信片上印上公益组织的LOGO和宣传语,除此之外,明信片可以和普通明信片一样;稍微复杂一点,可以由公益组织指定一些明信片的目标收件人,邀请人们给这些目标收件人写一些话语,至于如何鼓励和动员人们写,写哪些内容,则需要公益组织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主题;再复杂一些的话,可以将明信片的图案设计成和公益组织所设计的主题有关,投放明信片的场所,也可以设计专门的展览。
  •  
    四月的创想就和明信片有关。这个创想的目的是将明信片转化为一个公益营销传播平台,并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尔放慢节奏,使用一个传统的沟通方式,与不同地域的人们保持友情。 --小石的问题是,能否把"十三亿明信片"和"征集SLL名片/书签设计方案"及"传递社会化学习理念与营造开放教育社会"结合起来联系起来? (社会化学习,并不只是线上学习,而是强调以各种方式与社会互动的学习,包括Postcards及其他传统的沟通方式。)
小石 -

电脑下乡,落地请开花 - 0 views

  • 夏立表示,农村市场对电脑的需求超乎人们预期。据联想集团针对家电下乡的调研,电脑居然是占需求度第一位的家电。很多通过外出打工及培训接触到电脑网络的年轻人成为推动力。与城市很多“不做什么也要开着电脑”的职员相比,农民对于电脑有更实际的需求,他们更希望电脑除了成为娱乐工具还能真正让他们发现机会、改善经济状况。
  • 买得起电脑、付不起网费;下乡产品本来就价位低、利润少,如何激励渠道商,这些都成为网上反映较多的下乡问题。其实,长期以来,县乡等行政区划的网费已经比城市便宜很多,而该问题在下乡问题中仍被提出,说明在电脑下乡中,厂商、渠道、运营商合作的空间仍然很大。
  • 在3月4日联想集团召开的电脑下乡发布会上,记者看到,在合作伙伴中,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有出席。联想集团夏立表示,等国家对于电脑下乡的全部政策出台完毕,PC厂商可以和渠道、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打包,形成一个整体的优惠方案。
  • ...1 more annotation...
  • 除联想外,清华同方等也根据农村市场特点,突出了产品防雷防静电、电源宽电压的特点。对于早就铺设了较好农村销售网络的他们来说,电脑下乡、家电下乡的责任在于面对农村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利用行业龙头的优势惠农。
小石 -

品牌民主 » 关于推特(twitter)的22条温馨提醒 -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品牌传播 RSS feed: http://cn.OliverDing.c... - 0 views

  • twitter虽然小,但是其 API 却让twitter拥有极大的扩展性,促成twitter成功的主要原因,在Williams看来,是人们的互助精神。
  • 广播彼此个人动态
  • 把推特当成阅读器
  • ...6 more annotations...
  • 使用推特来开设企业帐号
  • 发布和获取及时信息
  • 将交流变有趣
  • 理性地善用推特工具
  • 每一项工具都有好有坏,如何巧妙地使用工具,而不为工具所拖累,需要我们经常反省。作为营销传播业者,不要着急着把每项社会化网络工具作为传播工具来使用,先把它作为个人网络工具来使用,体验最普通的用户的感受,再结合专业上的传播思考,那么,推特将会成为一项有力的工具。
  • 16. 许多人觉得推特好,那是因为他们同时也写blog。推特的非正式性的分享,恰好和blog的正式性的分享巧妙地搭配,帮助人们形塑完整的在线个人品牌。所以,如果你用推特,请同时写blog。
小石 -

益学会 (edu2do.com) - 翻译 » 大学即将灭亡 - 0 views

  • 随着网络作为容器,也作为人们之间交换知识的全球平台,它无情地成了知识sweeney(?)的主要基础设置,大学终于失去了其对高等学习的垄断。
  • 教授站在讲台上,面前是一大群学生,这种老师讲座,仍是很多大学生活中固定的一幕。这种模型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均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孤立。成长于互动的数字世界的学生,却以不同方式学习。受教于Google和维基百科,他们想提问,而不是依靠教授寻求详细的路标。他们想要生动的对话,不是讲座。他们想要互动教育,而不是只适合产业革命时代甚至婴儿热时代的广播教育。这些学生对大学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大学试图忽略他们,那么无异于自掘坟墓。
  • 大型高校的大多数资源都指向研究,而非学习。基本上,大学不是高等学习机构,而是科学研究机构。在迈克尔·吉布森的《重新思考科学》一书中,他对大学里当前的模型科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 ...15 more annotations...
  • 我所谓的“广播学习”不再适合于数字时代,不再适合代表未来学习的新一代学生。
  • 在学生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模型中,教师是广播员。根据定义,广播是以单向线性方式从发射者到接受者的信息传播。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是传输者,学生是接受者。公式大概是这样:“我是教授,我拥有知识。你是学生,是个空容器,没有知识。准备好,知识来了。你的目标是将这些数据装进你的短期记忆中,通过练习和重复,建构更深刻的认知结构,这样我给你考试时,你才能给我背出来。”
  • 作为一年要作若干讲座的人,我深谙此观点中的讽刺意味。但是,我理解我的讲座并不是学习的好方法。它们对吸引听众、改变他们的观点,调动他们从事不同事情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不过,我敢说,我讲的90%内容都丢失了。
  • 美国80后是数字化成长第一代。他们生长之际,手机、互联网、短信和Facebook跟冰箱一样正常。在人生定型阶段,这种互动媒体的兴起影响了他们大脑发展及他们思考学习的方式。
  • 大学吸引年轻人的能力显然取决于机构及每位教授。伟大的文理学院都在积极有效地鼓励年轻人,因为有了丰厚的赠与和小班模式,学生有更多量身定做的合作经验。我儿子艾里克斯毕业于安默斯特学院,这是一所规模很小的本科大学,师生比例为1:8。他的老师们包括一位普利策获奖者,诺贝尔获奖者,所有教授都与促使他们学习的学生一起努力。
  • 名为“好问题”的项目
  • 本项目中所用的一条策略称为及时教学,
  • “当学生谈论他们认为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时,他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学习……
  • 回顾当时,在线学习很昂贵,但今天,网络工具使之成为教学的好方法,解放老师来设计学习经验,并与学生单独进行更有意义的交谈。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研究证据非常强大有力,可追溯到数年前:“与传统教授课程下的学生相比,使用精心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生……通常在总结考试上获得更高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课程,更喜欢他们的课程,对他们所学的课程培养出更多积极态度,”这是1997年刊登在Educom Review一篇名为《教室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文章观点。“这些观点对更广泛的学生群都适用,从小学到大学,跨越各个学科,从数学到社会科学到人文学科。”
  • 网络新生代浸淫于数字技术中,热衷于尝试新事物,而且速度迅猛。他们希望大学好玩有趣。所以他们应该享受自己发现东西的乐趣。正如就技术如何提供新的学习方法的世界顶级专家赛摩尔·帕波特所说:“教育的丑闻是每次你教授东西时,你就剥夺了孩子发现的乐趣与优势。”
  • 老式学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假设学生应该自学。在考试厅里分享笔记或就论文或家庭作业进行合作,都被严格禁止。而对于大多数网络新生代,个人学习模式都是陌生领域,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在线合作、分享及共同创造。
  • 演讲厅是大规模教育的主要范例。它和大生产、大营销、大众传媒携手并肩。霍华德·加德纳说,在校教育是大规模生产的想法。
  • 维斯其招募了200名学生和作者来描述他们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的看法。
  • 如果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就是你可以在线免费得到的讲座——从其他教授那里——为什么还要付学费?
  • 他问了一个颇具煽动性的问题:为什么大学生的学习应该被限制在他或她所读大学的教授那里?没错,学生显然可以通过书本或通过互联网从全球各地的知识分子那里学习。可是在数字化世界,为什么学生们不能够从另一所大学的教授那里上课?普罗恩撒认为,大学应该使用互联网创造全球卓越中心。换言之,选择你最优秀的课程,将它们与世界各地的大学相链接,为学生创造毋庸置疑的最佳课程。学生可以学习他们感兴趣领域里最伟大的思想——不论是在实体教室还是在线。全球学院也将在线对任何人开放。这是我在与他人合著的《维基经济学》一书中表述的一个美轮美奂的例子。
小石 -

Screenjelly:快速屏幕录制与社会化分享工具 | 分享网络2.0 - Show web2.0 enchantment ! - 0 views

  • 还记得第一次邂逅Screencast-O-Matic 时候的感觉,“软件即服务”所带来的那种惊艳竟然一下子是无法用言语去表达的;而现如今,完完全全基于Web的屏幕录制软件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了, Jing 、ScreenToaster、GoView 等等几乎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人们不再愿意茶余饭后提起他们,而话题焦点也从当初的SaaS 转向了微博客的新媒体营销—— Screenjelly 和 Twitter 的混搭?
  •  
    Screenjelly 是一款免费互联网的服务,它能够用于录制你的屏幕活动以及来自电脑外你的声音。需要说明的是,Screenjelly 服务的开展得益于 Java 虚拟机的良好的开放式交互性,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任何第三方的浏览器插件便可以轻松完成通常意义上只有PC客户端软件才能实现的教程录制工作。另外,Screenjelly 还允许用户将已经录制成功的视频(教程/反馈信息)实时的通过Twitter、Facebook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分享给你的朋友。
1 - 8 of 8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