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工具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五个非常好用的Gmail小工具(Gadgets)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Twitter小工具、谷歌地图搜索、Facebook小工具、FriendFeed小工具、Digg小工具。
小石 -

品牌民主 » 关于推特(twitter)的22条温馨提醒 -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品牌传播 RSS feed: http://cn.OliverDing.c... - 0 views

  • twitter虽然小,但是其 API 却让twitter拥有极大的扩展性,促成twitter成功的主要原因,在Williams看来,是人们的互助精神。
  • 广播彼此个人动态
  • 把推特当成阅读器
  • ...6 more annotations...
  • 使用推特来开设企业帐号
  • 发布和获取及时信息
  • 将交流变有趣
  • 理性地善用推特工具
  • 每一项工具都有好有坏,如何巧妙地使用工具,而不为工具所拖累,需要我们经常反省。作为营销传播业者,不要着急着把每项社会化网络工具作为传播工具来使用,先把它作为个人网络工具来使用,体验最普通的用户的感受,再结合专业上的传播思考,那么,推特将会成为一项有力的工具。
  • 16. 许多人觉得推特好,那是因为他们同时也写blog。推特的非正式性的分享,恰好和blog的正式性的分享巧妙地搭配,帮助人们形塑完整的在线个人品牌。所以,如果你用推特,请同时写blog。
leo bnu

工作帮--学会做好"个人管理"的几个层次! - 工作帮 - 左岸读书 - 0 views

shared by leo bnu on 04 May 09 - Cached
  • 学会做好“个人管理”的几个层次!
  • 个人管理的学习分成5个层次,他们分别为:工具的挑选,理论的学习,经验的累积,执行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艺术。
  • 1、工具的挑选
  • ...8 more annotations...
  • 对于工具的选择,我个人的原则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并且认准一样就坚持下去,不要三心二意地换工具或者使用超过2项工具以上的载体。
  • 不要让人围着工具转,因为人才是生活的主体。
  • 2、理论的学习
  • 其实只要一本书加上行动去实践他就好了。
  • 3、经验的累积
  • 经验的累积有3种途径,个人亲身经历、小范围的交流以及网络化的交流
  • 4、执行力的培养
  • 5、创造力的艺术
leo bnu

We make art not money: Google Reader 是最好的合烧工具(或说是分发工具) - 0 views

  • Google Reader 是最好的合烧工具(或说是分发工具)
  • "J”可以到下一条,"K” 到上一条,"S” 表示加星,"Shift+S” 表示分享
  • 把自己的GR快捷方式改为 https://www.google.com/reader 就会让伟大的墙无可奈何
小石 -

胡泳:《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三)--互联网是一锅石头汤 -胡泳的BLOG-搜狐博客 - 0 views

  • 舍基很会讲故事,他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证明他的看法,阐释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更大的真理。他特别指出,这本书里讲到的每个故事都依赖于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一个有效的工具和用户可接受的协议的成功熔合。
  • 承诺对于每位要参加一个群体或者为此群体做贡献的人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工具帮助的则是“怎样做”——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或至少把它控制在可控水平。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如果你对于这个承诺感兴趣并采用了那些工具,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将期望你做到哪些。将这三个特征一起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依赖各种社会性工具的群体的成功与失败。
  • 以任何机构的方式做都太昂贵
  • ...4 more annotations...
  • “科斯地板”(Coasean floor)
  • 在这样的巨变下,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弄清楚,什么事情顾客自己做可能比企业为他们做反而来得更好。
  • 设想一下,如果一家大型书店中的每种书只有一册样书,而当顾客选中某一本的时候,书店可以当场印制出来交到顾客手中,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如果唱片店当场刻制顾客需要的唱片又会如何?在这样的情形下,消费者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而书店或唱片店不再有库存和上下游的浪费。
  • 大规模业余化
小石 -

学习方式之一,交流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当前缺乏交流方式的教育体制正处于这种坏的惯性之中。我并不是说那个升学链条不好,而是认为应该有更多的链条存在,即更多的选择存在。之所以局限于单一链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文所说的交流成本,就这么简单的一条路,有的人还不会走呢,再多几条出来,人们不仅是不会走,更是不会选择走哪条路了。出国、考研、就业,基于升学链的三个岔口已经将学生家长折腾得够呛,如果有更多链条存在,情况岂不更糟。
  • 回到开篇,在这个停留在1990年交流方式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 由下至上来改变。 在一个标榜着绝对权威的国家里,在一个刺满了不允许改变的教育制度下,想由上至下来改革,是妄想,即使真的存在改革的力量,也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身上。最直接根本的还是从我做起,互联网的发展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推动其进化的一份力量,在教育领域里也一样,因为真正的学习本身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可以抱团的。 2. 做好自己的事。改变教育制度,为的不仅仅是下一代,更是给自己一个交代,自己的价值将如何体现?把自己的事做好,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3. 学习使用新工具。交流也是有成本的,如何减少成本?学习使用新工具。新的技术可以帮助你把你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新的工具可以将你和我的距离拉至1cm,并且是实时的。
xiuli zhuang

WangyuyingSLL2009S - SocialLearn - 0 views

  • 学到了好多新资源和新工具的获取方法。
  • 例如有一次我在delicious上搜一个我们专业的网站没想到竟然有19个人已经收藏过,我就把他们加入network,这样他们有什么动态我就可以追踪了,真的是非常有用。
  • 体会到了社会化学习的神奇,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近如咫尺;而且我又了解了更多的新工具,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是如此的重要。
  • ...1 more annotation...
  • 不仅仅是这些搜索资源的新工具,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改变、眼界的扩大,还有更多的“人”资源,因为通过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一定要把好的学习方法继续下去!
小石 -

译文:教育的未来 | 数图研究笔记 - 0 views

shared by 小石 - on 31 Aug 09 - Cached
  • 一个依赖于教师的教育系统同样依赖于时间、地点和情境。教师们就好比可以开关信息流的控制阀门。
  • 在古登堡时代,人们的一生通常都局限在方圆20英里的范围内。这并非因为他们害怕旅行,而是缺乏可靠地图的缘故。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信息流被控制在极少数社会精英手中,他们对知识就是力量有着深刻体会。
  • 有很多种方法描述过去的数年内我们经历的信息剧增。但是,注意变换中的信息维度和单纯的数量增加是同样重要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而是图像,音乐,音频以及视频。 请看下列数据: iTunes上的歌曲—350万以上 Amazon上的书—4百万以上 在线博客—6千万以上 维基百科上的词条—4百万以上 MySpace的账户—1亿以上 YouTube上的视频—610万以上
  • ...37 more annotations...
  • 1. 从教到学的转变
  • 2. 信息的指数增长
  • 3. 课程真空
  • 开放教育运动—开放教育运动是受到开源软件运动(比如Linux)的启发而来的。它集成了因特网各种强大的交流能力,并将教与学所产生的材料加以利用,比如课堂笔记和教科书。开放教育的材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互动模拟和游戏,这些材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任何人免费使用或者以新的形式重复利用。
  • MIT OpenCourseWare将用于MIT几乎所有的1,400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目的课程材料在网上免费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MIT宣称其月访问量已达到140万,而访问者更是来自于“这个星球上的每个国度”。 OpenCourseWare联盟是MIT所做工作的延伸。学生们不用为课程注册,只需登录就可使用12所大学提供的1,800余门课程的材料,包括课程大纲、讲座视频或音频,笔记,作业以及图片说明。 Connexions宣称来自194个国家的上百万访问者在使用其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们建立的3,768个模块以及199门课程。 Wikiversity是维基百科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用于创造和使用免费学习材料和活动的社区。Wikiversity是一个致力于学习、教育、研究和服务的多维的社会机构。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创造和容纳面向所有年龄段和语言的免费内容、多媒体学习材料、资源以及课程。 Moodle是一款课程管理系统,它使用的软件是一款为帮助教育者们更有效率地创建在线学习社区而设计的免费开源软件包。Moodle宣称参与其项目的站点超过2万个,包含超过82万门课程。 Curriki.org是一个教育发展资源,有超过3000个成员和450门发展中的课程。
  • 以书为例,可以说每本书都有被转化到课程平台——而且往往是多门课程——之中的潜力。目前书本中涉及的课题要远多于使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的课程。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有待填补的课程真空,而打开这个真空的关键就是后面描述的参与式课程搭建平台。
  • 4. 扩大的识字(literate)与超级识字者(super-literate)之间的差距
  •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对表明其属性、功能的技术术语以及整体用途描述的需求开始出现。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正吸引更多研究者,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词汇及与其关联的口语则可以辅助围绕这些概念的语义架构。
  • 普通具备读写能力的阶层和超级识字阶层之间的距离正在一天天变大。一些特定领域的专家正把该领域的难度层层加码,使其离其他人的理解层次越来越远。在此过程中,他们创造了全新的词汇库,用以描述他们遇到的新概念和现象。这些超级专家通常生活在某种研究社区中,在此类社区中,他们往往是现存的唯一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人。
  • 创建课程组件将会很快成为发表文章的替代品。制作课程组件曾经很困难,也很少有人问津,但是,在下文中即将描述的课程组件搭建平台有改变这些的潜力。课程组件将会成为发表文章或出版书籍的一个替代品,并将成为超级识字阶层展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一种新渠道。
  • 5. 我们同社会的“触点”在变化
  • 大部分教育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发生在教室里的。即使有些活动,比如做作业,阅读以及论文写作发生在学校之外,最重要的教育界面依然在教室。
  • 课堂中的触点:只有在教室里才能学习,这个观念流行已久。即使学校有时采用社会实践或者参观等手段辅助教学,教室依然是当今教育系统中不可动摇的中心架构。
  • 将教室作为首要学习“触点”存在很多问题。控制教室的人或者教育系统也控制着学习的时间、参与的学生、灯光、声音、媒体、工具、进度、主题,很多情况下还包括学习的结果。
  • 然而,以教室为中心的教育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 从一个人清晨醒来的那一刻,直到他在夜里入睡,学习无处不在。事实上,即使一个人在睡觉,学习依然没有停止。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也许没有学习数学或者科学,但是我们学到了电影中的角色、情节、布景、戏剧艺术、解决问题的方案、影院提供的爆米花品种以及座椅舒适度。 类似数学和科学这样的科目确实需要有组织地进行,这样大部分学生才得以更好地消化获取的信息,但学习并不是依赖于教室的。在一些情况下教室也许是最优学习环境,但更多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重要的意识新触点包括我们的电脑、电子报纸、视频杂志、手持电视、手机、MP3、游戏、艺术作品,等等等等。
  • 6. 学习的引擎
  •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一个个体开始努力满足成长型需求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缺乏型需求得到了满足。马斯洛的早期理论中只包括一个成长型需求:自我实现。达到自我实现的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以问题为中心;2)保持一种对生活感悟的新鲜感;3)关注个人成长;4)达到高峰体验的能力。
  • 在此之后马斯洛又增加了一个自我实现的新维度,在自我实现之下又定义了两个低层次的成长型需求,并在其上增加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成长型需求。这些需求是: 5) 认知:认识、理解与探索; 6) 美感:形式、对称、秩序和美; 7) 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认识到个人潜力; 8) 自我超越:与超自我的力量相连,或者帮助别人自我实现和认识到个人潜力。
  • 马斯洛的基本设定是基于两个组别的:缺乏型需求和成长型需求。在缺乏型需求中,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才能进入到高一层次的需求。一旦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出现了缺失,人会自动做出回应,弥补这个缺失。四种缺乏型需求依次是: 1) 生理需求:饥、渴、身体舒适等等; 2)  安全需求:远离危险; 3)  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同其他人的联系、被接受,等等; 4)  尊重需求:达到目标、有竞争力、获得赞赏和认同
  •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学习的欲望,想要学习的内容都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情况。例如我们在没有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是无心学习数学和科学的。然而,我们会很渴望学习怎样生存。
  •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始至终在调整着我们学习的动机。
  • 7. 超个人化时代
  • 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我们越来越不在乎例如“别输给富邻居”那样的身份竞争。我们不注意邻居们开什么车,看什么电视,用什么手机。相反的,我们越来越注重于寻找能够满足我们自己特有需求的商品。 我们居住在一个市场上有将近1亿种商品的时代,而且根据你对商品的不同定义,一些人会认为我们早已超越了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现有的产品数量能够满足形形色色客户的各种需求,而客户们则通过他们的借记卡投票给了特殊化和个人化。这种现象是如此显著,以至于我们将这个时代戏称为超个人化时代。
  • 我们对超个人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是由数个因素决定的:我们的时间和个性,以及在一个其余60亿人口都想要相同东西的世界上觉得与众不同的需要。
  • 8. 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
  • 随着我们从一个消极被动的社会变化到更积极的社会,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扮演看客的角色。他们想要参与。并且,新一代的工具和装备正使人们能够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从在线新闻下面的评论栏开始的。人们开始就一条新闻是否准确、及时或者有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很多评论者提供了附加信息。 当Evan Williams和Meg Hourihan的公司Pyra Labs在1999年发布Blogger(后被Google收购)时,一股用户提供内容的洪流出现在互联网上。忽然间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建立一个博客,于是上百万用户开始了他们的尝试。 2003年7月,Tome Anderson,Chris Dewolfe和一小组程序员创立了MySpace。作为一个允许用户构建自己的网站和朋友关系的网站,MySpace的用户量在2006年8月达到1亿,迅速成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社会性网站中的龙头老大。 同样的,在Chad Hurley, Steve Chen和Jawed Karim于2005年2月推出YouTube后,在线制作和发布视频变得容易。作为一个人气超高的免费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允许用户上传、观看、分享和评价视频片段,从而使得上百万用户从视频消费者变为视频生产者,每天都有65000个新上传的视频片段。 尽管有这些一步登天的成功案例,用户提供内容的新世界并非没有自身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每个组织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但上面这些例子最能说明的还是公众对参与以及同别人分享他们的思想和创意的巨大需求。
  • 搭建舞台 人们的思路很容易落入过去自上而下模式的窠臼。恰恰与其相反,我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关键因素,集中于创新的火种,因为这些能够使一个全新的有机教育形式焕发生机。 仅凭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上加一把伞,并在其上编织进步的梦想是不足以建立起新的教育形式的。简单地录下讲座以备将来的使用也是不够的。教育的现状正如同罗马计数系统,是一个妨碍我们成就伟业的系统。
  • 只有一小部分今天的信息能够以课程或者在线课程的形式传给我们的后代。这种信息与课程间日益增大的鸿沟被称为“课程真空”,在这种条件下,供给显然没有跟上需求。
  • 无限库存空间
  • 证明准确性——事实对谎言 在我们规划未来的教育系统时,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找到保证信息准确性的手段。最开始我们的思路围绕着选择一个中心权威,或者说某种权威验证机构来负责保证每个在线课程模块中信息的准确性。但当考虑到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时,我们发现它是不可行的。 首先,现在大部分教学的内容都是高度理论化的,从重力理论,到进化论,再到音乐理论。这些课题没有哪个是百分之百可以验证的,因此从一个权威检验机构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课题能通过验证。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几乎是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判断真伪的标准——宗教的真理、科学的真理、法律的真理,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权威检验机构都会很快沦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权威,而将未来的学习系统的任何一方面政治化都会迅速削弱其可用性。 作为一种替代,我们推荐一种“检验-平衡”机制,这种机制内每个群体都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核心权威认证,并为课程加上同意与否的标签。这些标签将会成为智能归档和推荐引擎所倚重的主要搜索标准。 举例来说,诸如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美国民权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全美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以及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这样的组织都可以对新建立的课程加以审查,并决定其是否复合该组织的审查标准。 我们认为这些组织都会尽快着手发展他们自己的在线课程,以便对相关内容施加更多控制。 这种标签系统可以制造出不同层次的价值体系。首先,它使得人人可以参与,事实上,它要求人们的参与。而参与度是一个真正普遍的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成分。在没有任何核心把关人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学或者不能学的情况下,它使学习系统得以有机地生长。
  • 基于信心的学习 很多学习方法依然有待考察,但基于信心的学习却是相当可靠的一种。在这个领域开展的一些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学习所需时间。 第一项关于基于信心的评价的研究记载于1932年的《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作者是Kate Hevner。她的目的是证明当时的标准音乐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她通过增加对知识的信心评价达到目的。从1932到1967年,基于信心的评价侧重于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1967年,人们发现基于信心的评价对记忆恢复也有增进作用。这个发现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参加考试的过程也可以并且将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起步于一种突破性的衡量知识和信心的手段,这种方法现在正作为一种快速精确地学习方法在企业培训中心内得到发展和汇聚。基于信心的学习目前正在试图完成从培训机构向学习机构转变的企业中逐渐升温。 基于信心的学习以保证学习过程的进行以及对课题的完全掌握为目的。其内涵远多于简单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它通过剔除对结果的猜测和犹豫,精确评价人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从而达到保障学习的目的。此后它将开始迅速弥补学习者的知识和信心之间的鸿沟。 以下是对其工作方法的简述。 决定人们需要学什么从了解事先存在的无知、怀疑和误解开始。不同于只衡量某人正确回答了多少问题的传统学习方法,基于信心的学习评估 有信心的正确答案,说明掌握; 有怀疑的正确答案; 猜测的正确答案,同没有了解相等; 有信心的错误答案,说明误解。 在猜对的人和满怀信心答对的人之间作出区分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这种特有的多项选择结构及其详细的分析,系统内的这种评价过程能够定位并且证实对知识的掌握。 完成评估之后,基于信心的学习的设计中还包括在用户最倾向于学习的时点——刚刚参与评估并且暴露出自己的误解和怀疑——着手弥补知识鸿沟。 我们观察到,如果基于信心的学习能够以某种方式加入到课程搭建平台的设计中,学习的速度将会有高达50%的显著提高。
  • 知识归档 尽管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教育是一个通过知识代代相传的形式将文化归档的系统。提到文化档案,人们通常会想到博物馆、手稿、书籍、照片、视频和音频。然而文化的一些方面只有通过亲力亲为才能被保留下来,这就是教育作为一种档案的体现。 类似砖匠和泥瓦匠这样的手工艺就是需要亲身经历的行业。将建筑材料组合成富有艺术感的形式所需的繁复精巧的手段是无法通过书本甚至视频充分体现的。纺织纹路的触感、敲击、寻找空洞以及清除多余材料都是需要体验的学习的一部分,是无法被其他媒介替代的。 知识归档的概念只是众多围绕新系统的出现所产生的战略之一。
  • 在未来的数个世纪中,教育的定义中两个最关键的元素分别是:用于搭建课程组件单元的标准化架构;允许世界上任何人访问的有机分布系统。
  • 8.  认证输入—每个职业、个人技能或者学习领域都会有专家认可的学业完成分水岭。但是每个职业或技能都是不同的。比如成为高级雪茄制作者所需的课程与C+程序员或者飞行员或注册护士都是不同的。大部分职业和技能都会要求学习数门课程,并参加认证考试,从而得到水平认可。
  • 10. 权威成绩纪录系统—建立一个具有不容置疑完整性的系统意味着用于记录每个参与者的成就的系统必须是安全的,私密的,并且由可信的组织管理。尽管很多人都认为最优方案是政府运作的档案库,事实上最可靠的纪录系统应该超越政府的边界。
  • 11. 参与式财富定价—每门课程获取的利益流应该由课程创造人、发布公司、传播公司、系统运营商以及纪录系统分享。或许这个名单还会更长。为保证每个感兴趣的人都能使用,课程应该保持低价格。
小石 -

转:台湾著名建筑师谢英俊谈灾后重建 by 十三 - 0 views

  • 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就开始赶工做生态厕所,为灾区提供参考,并打算建一所环保小学。在台湾,谢英俊是“921”地震重建的代名词。他帮助邵族人建房屋,并让原住民自己动手建造自己的家园,他说,“我们的做法并不是盖好房子,送给灾民。我们提供的协助是部分的。除了设计外,我们将建筑去工具化、去专业化,让建筑回到使用者手里,靠他们自己建起房子。他们得为自己的家园付出劳动力。”
  •  谢英俊没有灾后重建的经验,但他还是很快来到邵族现场考察,发现邵族聚居在水源保护区、稀有动植物保护区,因此,他认为重建必须是生态意义上的重建。10月29日,谢英俊带着设计团队,一共五人,带着帐篷、睡袋、个人用品和营造工具来到邵族。谢英俊向当地人提出,用轻钢和本地随处可见的竹子、木头、泥土盖房子,这样的房子既通风又抗震,而且经济实惠。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反对。邵族人想住现代钢筋水泥楼房。
  • 谢英俊坚持不给邵族人盖水泥房。“这是一个不理性、自私的消费习惯,农民穷一辈子的积蓄用砖造的预制板盖房子,冬冷夏热,完全不抗震。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房子,基本都这样,多冤枉。”既然无法说服邵族人,谢英俊决定先盖一个样板房出来。在跟踪记录谢英俊盖房的纪录片《筑之梦》中,全片在沈怀一唱的歌曲《家》中开始,“家,我们要个家,我们要个家”。
  • ...4 more annotations...
  • 在谢英俊的号召下,当地的邵族人,不论是上了年纪的大妈、大伯,因酗酒损伤骨头换过髂关节的人,还是失学后在城市游荡过又回到家乡的年轻人,都被他招至麾下。这些普通灾民没有专业技术,把外墙抹得高低不平,很艺术。谢英俊非常享受重建过程中的每一点喜悦,他常把人带到村民自己做的木门,让人参观村民的突发奇想——不用现成的三夹板,而是用实木慢慢手工做出一扇木门。在共同施工中,久已疏远的邵族凝聚力渐渐回来了。据统计,9年里,谢英俊一共动员灾民、义工加入重建超过1万人次。
  •  为了填补财务缺口,谢英俊在台北接下一坪卖价四十几万元的豪宅,也在宜兰接案子赚钱。赚了钱就贴补灾区盖房。妻子不能忍受,让他在家庭和事业之间选择,谢英俊选了事业。
  • 亲戚们都说谢英俊是怪人,谢英俊在电话里慢条斯理地说,不怪,我认为对的事情,认准了就去做。
  • 谢英俊的房子原理都一样:施工简易、材料环保、外型美观,并且鼓励社区居民一起协力造屋。对他来说,这过程不仅是房子的重建,更是人际、文化与经济纽带的重建。
chuyuntian

网络三明治 » 网页内容标记和编辑工具diigo的使用说明 - 0 views

  • 网页内容标记和编辑工具diigo的使用说明
  • 上的文字,右键点击,
  •  
    新手学习
小石 -

User Name Check - 0 views

  •  
    一个可以检测您的用户名在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络社区以及Web2.0服务中是否已经被注册的好工具。
李 明山

小雅婷号爱心快车启动了_lms0023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复活的金山启动了雅婷号爱心快车 救救孩子 绿毛吧主组织了网络志愿者 庄秀丽博士利用社会化工具呼吁, 救救孩子 青少年工作室小石老师整理救孩子邮件列表说 救救孩子 著名博客毛向辉打电话 救救孩子
小石 -

胡泳:《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二)--互联网是爱的大本营 -胡泳的BLOG-搜狐博客 - 0 views

  • 当SARS在2003年爆发的时候,哈佛大学一位生物工程专家创办了两个邮件列表。其中之一叫做SARS Science,专门收录有关这一传染病的医学和科研信息。成员包括世界各地的分子生物学家和其他研究病毒的科学家,而很多报道SARS新闻的记者都是列表的订户。另一个列表用于发送疫情报道。
  • 在“9·11”之后,一位中东史教授开设博客,成为报道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记者的必去之处。
  • Meetup.com通过登记人们的兴趣和住地,确定潜在的群体并帮助他们聚到一起。
  • ...3 more annotations...
  • 社会性工具正在把爱与关心变成可更新的建筑材料。
  • 一个警告是:当我们说互联网是爱的大本营,不等于说互联网上没有丑恶的集体行动。任何时候当你提高一个群体的内部沟通能力,这个群体能够做的事情也因之改变,至于他们会用那种能力做什么,则是另外的问题。例如,《未来的战争》一书作者约翰·罗布(John Robb)将现在这一代恐怖主义分子称为“开源游击队”(Open Source Guerrillas),并指出了他们采用社会性工具来协调行动的各种方式。
  • 舍基说:“我一直希望更多的人能懂得:现在群体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20世纪最伟大的对话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活动,那种体制最好?是在市场里运行的商业,还是政府?’极端自由主义者的回答始终是商业,极端共产主义者的回答始终是政府,大部分人的回答则是某种中间路线。整个这场极端间的对话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其原因很明显,人们无法集合到一起为自身创造价值。但像由协作完成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一样的模型,像Linux操作系统一样的开源软件,不断地让我们意识到一个群体可以在不追求金钱、不在制度框架内运行的情况下创造巨大的价值。这就是我认为正在到来的情形。”
小石 -

WatchKnow为孩子带来大量的优势教育视频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WatchNow的索引是按照话题组织,而且搜索寻找视频非常快,也非常简单。
  • 该站点主要致力于聚合和组织内容而非托管视频。网站的目标包括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辅导,为老师提供新鲜的素材。正如网站所述的那样,发达国家学校的学生从视频和互联网中获取到了大量的信息。你可以对此抱怨,但是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将知识送到学生们常去的网络空间上来。”
  • ...2 more annotations...
  • 网站的工具条也可以让用户从其他视频站点,特别是Youtube站点添加视频。网站也称“用户可以把视频拖拽到目录中来,这让分类变得尽可能的简单。我们觉得添加的这两个工具可以让WatchKnow变得极其容易编辑。”
  • 网站也收集其他一些类型的媒体资源,其中包括Flash动画,游戏,幻灯片,以及其他一些软件。
  •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 Larry Sanger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频资源:一个在线的视频目录,该目录提供搜索功能,而且值得信赖,上面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 - 20 of 50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