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心理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liver Ding

程乐华博士:灾后心理重建仪式工作坊-心理学艺术化的仪式疏导模式 | 华老师灾后心理支持志愿者团队 - 0 views

  • 仪式的心理作用: 仪式不仅能满足个人对一个安定、可理解和可强行驾驭世界的认知和情感的需要,而且使人能够在面对自然界的不测时保持安全的心理状态。(马林诺夫斯基) 以毕生之实践钻研仪式的特纳认为,仪式表演是社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人们解决危机的重要方式。 以“仪式”为切入点的意义之所在: (1) 突破语言,特别是方言的限制,更有效地帮助人们重建心理。 (2) 言语的咨询一对一较能保证效果,而仪式则由于操作较简练,有助于提高效率,例如团体实施。 (3) 一般咨询过程中,会有咨询师的参与。而仪式中,能够做到只有主体一人的参与。因此后者可能让人更有隐私,更直接地面对自己,释放自己。 (4) 仪式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斯宾诺莎指出,人的改变,除了理智,情感是必须的。而荣格说,愈接近原型的事物,唤起的情感愈强。原型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象征。仪式也正是如此。因此,仪式有潜力深入影响人,改变人。 (5) 有效的仪式不能脱离与当地文化的联系。这让心理疏导不仅仅是一种外来的援助,更有助于挖掘当地优秀文化传统的治愈力量。即,人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主动地发掘自身潜力、治愈和超越。 (6) 仪式具有文化意义。有效的仪式,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助于未来它们的传承和发展。
  • 由于受灾者个体的差异性(年龄、性别、信仰、职业等),我们相信没有哪一种仪式是完全符合总体的需求的,我们也相信有无数种仪式的可能,每一种仪式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于是,我们不把工作重点放在仪式的设计、举办。而是把重点放在工作思路的传授上,让“用仪式重建心理”的工作思路迅速传播出去,尽早帮助受灾者。
arden dzx

震区灾民心理干预启动-政经-《财经网》 - 0 views

  • 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组向卫生部建议,目前最可行的心理干预政策应包含两点:一是统一协调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不建议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没有经验且未经培训的队伍各行其是,盲目下灾区;二是下达灾区的心理救援的队伍必须经过统一培训、统一部署。   方新还建议,根据对唐山大地震的研究,越是年龄小、人格完善程度低以及社会认知程度差的灾民,受到的创伤程度将更加严重。一些学校幸存下来的孩子们,往往就属于这种容易受到严重创伤的类型。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应作为重点。
shi zhao

壹报 › 我们在救胡佳 胡佳也在救我们  谈和解之美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14 Mar 08 - Cached
  • 我一直困惑,那些痛打胡佳,陈光诚,郑恩宠的人和这些维权者并不相识,无缘无故,为何这般痛恨,直到我看了戴维麦尔斯所著《社会心理学》才明白,这是良知的另一种表现。人有肯定自己的行动的倾向,而行动也会改变人的心理,当政府雇来的打手受令打维权者,他必须在心里丑化,妖魔化对方,才能让自己在心理上承受自己的暴行,这是良知的另一种变态。而通过暴打,他潜意志中更加妖魔化对方,获得平衡,久之仇恨就形成了。
  • 专制者往往用逼你沉默来让你参与他的思想中,因为沉默本身就会改变你的心理,会让你找到借口,变得更麻木。首先用恐惧与收买让你加入他的行动,而让你的心态与之趋同,深得心理学妙法。
  • 胡佳不属于朋友,而是公众之友
  • ...1 more annotation...
  • 党内的民主元老杜光老先生最近发表的文章《关于促进社会全面和解的建议》,呼吁和解。他写道:“解除对某些公民的监视,盯梢,跟踪,如维权律师,上访代表,天安门母亲,家庭教会人士,持不同政见者。撤销对他们自由权利的剥夺,把警力,财力用到真正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上。应当肯定,这些人都是守法公民,有的是真正的爱国者,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有些人仅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权利,要求讨回公道,而公安部门却总是把他们看成威胁国家安全的危险分子。是非黑白,如此颠倒。既破坏了社会和谐,也进一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应当从根本上扭转指导思想上以友为敌的错误观念以理解代替敌视,以宽容和解取代暴力镇压,……对造成不良影响的某些官吏进行适当的合理处置,以息民怨,以平民愤。”
shi zhao

马庆云:城管伤人再次证明其没有存在价值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25 Mar 08 - Cached
  • 谁是中国最猖狂而且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人?是那些离人民群众最近而有直接统治人民群众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狭隘闭塞的报复心理,是把上级的压制转化为对底层的剥削与蛮横,所以,你们再见了那些对最底层的民众吹胡子瞪眼的“统治者”应该给予同情。
  • 这其实是一种畸形心理。这种心理在管理阶层普遍存在,而且越靠上的管理阶层这种心理越小,为人民服务的心思也越多一些。
  • 城管要看到的是所有的道路,除了汽车之外什么也没有的情状!可,我们城市土地从法律上说可是全民所有,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些糊口的事情都要被殴打,被制裁,是什么道理?
arden dzx

《郭玉洁专栏》地震考验每个人 | 专栏 | reuters.com.cn - 0 views

  • 我嘱咐C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心理变化。这原本是基于个人的关注,没想到後来却演变成公共事件。 截稿期将近,像许多杂志一样,我们临时决定换掉原有内容,改做地震专题,这时我收到了C的日记。和普通的“客观”报导不同,她的日记记录的是大规模死亡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恐惧,绝望……这种心理真实触动了所有在後方、不能去灾区的编辑。它使人身临其境,它是一个记者“在现场”的证明。它区别于将情绪隐藏起来的“客观报导”,和对于救援力量的歌颂,简而言之,它包含的不是单一的情感。 这篇文章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有喜欢的,也有许多谩骂之词,这些已在意料之中,我也不以为意。让我惊讶的是许多人反对的理由。这篇文章或许还称不上优秀的报导,但是和市面上大部分报导相比,C的描写更像一个正常人的反应。可是在这时候,似乎选择站队是更重要的,似乎迅速的选择悲悯和救援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而复杂的情绪、真实的感受变成了一种罪过。而我怀疑的是,未经思考的悲悯和壮烈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有一位网友的评论说得很好:有两种灾难报导,一种让我们看到国家机器的强大,另一种让我们看到个体生命的脆弱。面对灾难,有些人需要通过认同国家机器分享强大的感觉,以此摆脱个体生命的脆弱感;也有一些人需要回到个体生命的维度去感受他人的痛苦,分担他人的风险。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报导显然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你需要哪一种类型的报导,就看你是哪一种类型的人。
shi zhao

停云 : 也谈中国为什么容易被妖魔化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16 Apr 08 - Cached
  • 在这种长期的心理暗示之下,西方普通民众,甚至是街头流浪者,都会对中国人有着一种天生的优越心理,并在对中国的抗议游行中完成了一次道德高蹈的快感释放。
  • 究竟是西方媒体推动了偏见,还是西方媒体为了顺应民众的心理而不敢描述对立观点,以免报纸卖不出去?还是说,一个更为复杂的互动过程导致了今天的局面?这些,都值得继续探讨下去。
  • 认识偏见的存在是第一步,至于如何解决偏见,则是第二步。应该改革我们僵化的公关和宣传体系,采取更为开放、更为包容的心态,去向全世界慢慢解释中国和西藏的种种,让真理最终在言论自由交锋的论坛中获胜?还是应该效法100多年前的义和团,诉诸于廉价的民族主义狂热?
arden dzx

聯合新聞網 | 意見評論 | 社論 | 今晚,看奧運,也看中國! - 0 views

  • 透過此次京奧,中國尋求自我肯定,更尋求被世界肯定。中國是自鴉片戰爭以來飽受列強欺凌的國家,也是經歷三面紅旗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浩劫的國家。這幾百年來累積的心理創傷,需要一次全民族的集體治療,而這次京奧扮演的就是一個關鍵的心理療程;透過奧運這個世界性的盛大儀式,才算完成了中國強國地位的正式加冕與認證。 中國尋求自我肯定。奧運會的成就,主要是因北京政權具有幾乎無所限制的權力,調度一切資源,在世人面前創造了奇蹟;但是,這場奧運若讓有些中國人及有些世人無法感受到「真正的歡愉」,卻也正因這個擁有無限權力的政治體制。中國有理由因此次奧運的成就而自豪,卻亦應從此次奧運中看到國家應當追求的更高遠目標。中國或許不必擔心「奧運形象」與「中國內涵」的落差,要警惕的是自己不知道有此落差,或不知道要如何縮減這些落差。
isaac Mao

中国体会到成为超级大国的苦恼 - 0 views

  • 身为超级大国绝非好玩之事,因为伴随着超级大国地位的是巨大责任和外国人的猜疑。对于那封诉说不公正对待中国的忧伤电子邮件只有一个明智的回答:欢迎成为超级大国———你现在能理解美国人的感受了。
  •  
    中国人总觉得自己没站起来,其实都是心理作怪,不知道哪天美国人觉得自己站起来的感觉如何
evawoo

2008年的凤凰涅槃-周末头条-《财经》网 - 0 views

  • 另外,为了提高复兴工程的整体效率,还应该大力加强协调机制,承认和鼓励NGO、NPO以及志愿者的自发性团体的网络化合作。考虑到社会对重大事件的热情关注往往不超过半年、夏季奥运会难免要加快震灾记忆的风化的严峻现实,不得不对各种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寄予更殷切的期待。与此相关的举措,还有促进邻里互助、社区相安的自组织化过程,以防止灾民的孤独、绝望等心理病态。  房屋街道可以顷刻毁灭,但人际关系是不会毁灭的,并将构成震后复兴事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为了减少乃至克服孤独、紧张等心理障碍、最大限度削减重建社区的各种成本,应该尽量采取各居住单位的灾民集体移居新区的举措,避免那种忽视个人意愿和社交需要的分散安置。在维护和修复灾区社群关系方面,各种民间团体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汶川地震灾区的复兴过程,也构成公民社会复兴的一个重大契机。
isaac Mao

专家的悲哀与文科生吵架--窗外半筐梨的记事本 - 0 views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框架
arden dzx

听留学生讲那圣火的故事 - 0 views

  •  
    留学生亲眼看过这一点,对于未来一代的民族心理的影响会有多大,尚不能预测。我是持积极乐观看法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能忘却的经历。在欧洲和北美,在全真的民主平台上,中国留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重大问题要发言了。他们因此要学会怎么选择议题,怎么使用概念,怎么面向听众,包括最不友好的听众,以及最高政治领导人,以及,怎么和平表达与和平对抗,怎样和平而理性地面对所有的理解与不理解。如果是我,我一辈子不会忘记这样的经历。 我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代大陆的中国人曾经有过这种民主的经历,它是全新的。
isaac Mao

民族主义还是奴才扎堆? - 0 views

  • 我对高涨的民族主义并不担心,但是很感慨。实在说来,胡锦涛利用民族主义藏污纳垢,我一点不感到奇怪,也不感到悲伤,但是,如果很多同胞用民族主义来掩盖自己的懦弱,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伤。看起来,人多势众的心理安全感恰恰害了中国人啊。怎么说呢?如果中国人动不动觉得自己是13亿人,以为人多势众就自动增加了正当性,或觉得有力量感,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而恰恰是奴才扎堆的心理素质。我不以为然,也很看不起。
  • 中国要站起来,不是靠13亿扎堆,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靠每个个体站起来,表现个性。反过来说,没有自由,没有个性,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不要说你有13亿人,你有300亿人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千头万绪,质量第一,数量第二,产品如此,人如此,国家民族也如此。你是民族主义?还是奴才扎堆?倘若是前者,我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倘若是后者,恕我直言:本人不吃这一套!
isaac Mao

发现儿童(by 肖知兴) - 思维的乐趣BLOG - 0 views

  • 在中国拥有2000家餐厅的肯德基的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这个简单的儿童友好的客户中心理念。以我们自己为例,不知道有多少次,犹豫不决带孩子去哪里吃饭的时候,因为肯德基的滑梯和玩具而选择了他们,而且,这还是在孩子知道主动要求去肯德基之前。从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设第一家门店起,已经是二十年过去了,怎么好象就没有一家中国公司把这点小小的客户中心理念学到手?
isaac Mao

女学生患物理妄想症 称大脑被学校植入芯片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06 Jan 09 - Cached
  • 中华心理教育网总裁张纯: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裂早期症状,具体到这两个学生的表现,又叫“ 物理妄想症”.“物理妄想症”现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使得人们的意识结构发生变革所致,主要表现是患者感觉被人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跟踪、胁迫、谋害等等.我建议他们的家人和老师发现后,应当尽早将他们带到医院治疗.
  • 总有一天这会成为真的 天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 当年看完黑客帝国1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也有类似的想法。现在忙了,就淡忘了。都是太闲的缘故啊
  • ...1 more annotation...
  • 精神疾病早期现象,多么可怕的疾病啊 竟然还有人以此开涮。。。 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
shi zhao

比特海日志31月1日,无处寄放的同情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16 Oct 08 - Cached
  • 很难找得到那么鲜活的例子来分析大众心理,起先是易于受到暗示和诱导,其后是迷信眼见为实,再后来是迷失于枝节问题忘记问题本身,最后是拒绝思考,采取否认一切、抗拒一切的态度。当事件可以很简单地分为黑白两色的时候,每个人都乐于下结论,相信自己的看法就是事实。当这种认定遭遇挑战,就会动摇,要么立即翻转态度,要么顽固到底。当事件有太多细节,处于灰色地带,无法用两分法选出“好人坏人”的时候,那么就强行把极为复杂的事件简单处理,随便找个框子装起来然后忘记了事。
isaac Mao

高智商让你得到一夜情 - 译言翻译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20 Oct 08 - Cached
  • 与以往在一夜情这个话题上的研究不同的是,这次研究并没有让参加调查的女性直接列出她们认为有吸引力的异性的特质.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理系让204名女大学生首先观看了视频. 这些视频的内容是许多男人进行各种展现体力敏捷和头脑敏锐的活动. 此后, 这些女生根据对每一个男人进行长期和短期交往的渴望程度给他们打分.
  •  
    funny but nonsense
isaac Mao

印度精英被中国厕所保洁员"雷"倒[转]|万国纵横 - 朝圣山之思学人社区 - powered by phpwind.net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13 Aug 08 - Cached
  • 这段场景让她被“雷”到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印度,如果在印度的某些地方哪个上流社会的精英不小心触到了一个bhangi人(专门从事厕所清洁的下等人),people would rush off to take a bath(赶回家洗个澡)。Pallavi Aiyar女士自己见多识广自然不会如此反应,让她震惊的是中国的厕所清洁工会如此自信地伸出手来和她握手,毫无印度bhangi的自卑心理。
  • Pallavi Aiyar女士有一位中国大学生助理Cindy,是个喜欢KFC的时尚女性。有一次她们在SOHO的公寓里一起喝下午茶,这个中国女孩突然问Pallavi Aiyar女士能否给自己的妈妈找一份“阿姨”的工作。这个问题又把Pallavi Aiyar女士“雷”到了,她形容自己是处于“失语”状态(Cindy’s question left me speechless),因为这使她再次体会到了中国人骨子里和潜意识中的平等意识。这种平等观念正是印度人所缺乏的,也是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isaac Mao

转《艾未未的愤怒》。顶! - 0 views

  • 你们不可能有将来,你们的将来就是没落,你还在找将来,太好笑了
  • 上海虽然也在发展,但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像样的建筑。建筑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气质和体系,国家大剧院开了一个好兆头,出现了几个好建筑,这来自一种开放心理。
  • 就差一点,他们是很有力量的。他们在我们得了第一名之后,仍然给中央写信,他说他来做能省多少钱,把鸟巢改成方形又能省多少。没有考虑这个提议,因为首先是时间的问题,其次是面子问题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改来改去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保持了原设计,要不然哪有今天的鸟巢。
  • ...6 more annotations...
  • 那我们就不具体说了吧。那你说警棍,口碑也不错啊,所以我觉得警棍更好一点,遇到藏独还可以打两棍。中国是这样的,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可以拿的出来,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 就好像我们请客吃饭,你有一道菜拿手吗?你有任何一样东西亮的出来吗?现在离奥运就几十天了,你亮出来了什么?你亮出来的是你很紧张,让百姓出行单双号,让民工返乡,让老外离开,会有无数外国人将要离开,因为拿不到签证和不签发延期,全都得走,没一个能待的下去的。太多的问题了,在这个体系下,每个官员都怕自己的范围出事,所以什么都开始限制。结果是体现了一个闭关锁国,缺少自信,异常迂腐的体制。你根本不能和世界说同一种语言,你根本就没有底,你心里那么多烦心事,怎么去接待好朋友啊。永远是在提防着,这都什么年代了,至于长不大吗。
  • 你是中国人是注定的,你的劣根性已经在那了。所以不要怕它有朝一日它会冒出来,所以你还是多从人的角度去考虑。先做个人,然后再考虑做中国人,你连人都不是却说自己是中国人,那不是在骂咱中国人吗?
  • 我觉得中国还应该好好制造,再制造很多很多年。至于创造是没戏,因为中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创造来自于什么。就像你那么痛苦,我说你笑啊,你笑啊,你怎么不笑啊,你说腿压在水泥柱子下面你让别人怎么笑啊?能说出我要罐冰可乐已经是很伟大的声音,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了。
  • 很残酷的,老百姓活该,历来就是被人踩踏,就是多踩你一脚怎么了,有人踩你已经很不错了。中国文化很糟糕的,这都是文化的问题,百姓你要有一个善恶观,有一个是非观。啥都没有还谈文化创造,这要求也忒高了点。简单的道行都没有,这事怎么弄。
  • 王老板,坐在某个严肃的饭桌上,他看上去若有所思,但又有些心不在焉。在一旁同情地看着艾未未,在那里叫嚣。甩了一句,天朝大路,各走一方。
shi zhao

少拿诺贝尔奖说国是 - 0 views

  • 我们有何等精神?除了四大发明我们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是上下五千年的内战不休么?是每次换朝更代便一把火把所有历史全烧掉革命么?没有,我们从来便没有科学精神,我们有的只是打到一切再踩上一脚的诡异心理:投机、自卑、嫉妒、恐惧、谄媚。
1 - 20 of 52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