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声音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evawoo

[转]林猛:西藏问题首先是一个内部治理的问题 - 0 views

shared by evawoo on 30 Apr 08 - Cached
  •  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反思一下这次的事件前后,就会发现,我们听到那么多政府的声音、网民的声音、海外媒体的声音、流亡藏人的声音,惟独不能听到生活于那片土地的那些普通藏人的真实的声音。我相信,他们的感受一定比我们复杂得多,痛苦得多,他们关于自己,一定有许多话要述说。然而,我们大家几无例外,对这种声音的缺席丝毫不以为意。这正常吗?       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他们真实的声音,学会倾听他们,——即使它初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因为他们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公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民族界限。而惟有把西藏问题首先看作内部治理问题,我们才会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  
    a very thoughtful piece on tibet
fd cn

都是骗银地: 迷失旧金山 - 0 views

  • 缩短路线,改变路线,取消仪式,连CNN的直升飞机都突然失去圣火的影子,就算全加州的警察都来了也改变不了圣火几乎像过街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的命运。一个星期,北京的“面子”已经丢到了太平洋的深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这个只是开始,很快的,夏天,世界各地不同的声音还会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主人,你准备好了么? 不同声音,不同声音,不同声音,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必须经历的第一轮洗练;恼羞成怒,恼羞成怒,恼羞成怒,是我观察到的第一反应;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夜郎自大,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夜郎。
isaac Mao

建议草莓制作愤青专辑 - 109 views

这个主意很讽刺的,其实草莓的模式是支持这样的想法的,就是得有长尾跟上来。 blt-fqx wrote: > 我看到有人指责草莓周刊的倾向报道。 > 诚然,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倾向, > 不过草莓既然以草根媒体作为自己的方向,发出草根的声音,还是偶尔去"代表"一下愤青看看。 > 他们也是草根媒体,他们也是会被历史掩埋的声音。 > > PS:我不是愤青,这点isaac可以作证。

isaac Mao

下一站天后--记杨沛宜小朋友 at 潜云思绪 - 0 views

  • 本次奥运开幕式上演绎《歌唱祖国》的林妙可loli最近被自己人出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称,8月8日晚开幕式上那首《歌唱祖国》的声音原来并不是来自那位次日登上《纽约时报》的小红星林妙可–那个令亿万观众感动落泪欢呼不已的纯美声音的主人是一位7岁的小女孩杨沛宜。
  •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可以为了’形象’而伤害一位纯真的小loli。当我看到杨loli说出:我不遗憾,开幕式上有我的声音已经很满足了 的时候,内心生出一种莫名的怜惜。这么小的孩子,谁忍心伤害?
isaac Mao

巧合? - 0 views

  • 声音一:黄万里曾六次上书国家领导人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没有答复。黄万里晚年病重昏迷中仍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 2001年8月27日,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黄万里,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炎培之子,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自1937年留学归国起,倾毕生心力于国内大江大河治理)。       声音二: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的举动,便被广泛质疑是L鹏等领导人刻意要把三峡工程办成“铁案”。当时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多非专业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工程的命运并不合适。而即使在审议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也普遍反映国务院提交议案中的可行与不可行理由严重不对称,甚至还抱怨官方用种种手段干扰和影响人大代表的决策。1992年4月7日该议案终于进入表决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参与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表决虽然获得通过,但赞成票只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左右(67%),是迄今为止中国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声音三:美国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的一则报道:一直被外界视为「世纪豪赌」的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是继长城后第二个可以从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工程。工程完成后,整个水库宛如中国内陆的内海。专家预计,蓄水量可高达393亿立方米,由于大坝重量惊人,会压迫到地壳,只要每日增加一点,就可能会引发地震,几百万年前地壳挤压造就群山的地震,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可以轻微扭转地轴。而且,水库区横跨断层,大坝地基未必如预期中的稳定,如果大坝崩塌,巨浪沿长江而下,估计会造成沿岸数万生命丧生,更可能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萎靡不振。
isaac Mao

壹报 › 这是一个缺德的大国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05 Jul 08 - Cached
  •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现场连线记者问:现在灾区的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敬一丹说:“奥运的福娃。”她诚实吗?后来我才知道央视被要求将赈灾与奥运联系起来报道。一个记者拿着话筒问安置区的孩子,饭好吃吗,孩子大声说:不——好——吃!敬一丹连孩子的道德水准都不如吗?
  • “政府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它也知道它听见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但是它却欺骗自己,似乎听见的是人民的声音,而且要求人民拥护这种自我欺骗。至于人民本身,他们不是在政治上有时陷入迷信,有时又什么都不信,就是完全离开国家生活,变成一群只管私人生活的人。”
  • 最可爱的是山东的王兆山同志,他写了“党疼国爱,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一词,还公开朗诵了。朋友和我说起这词,我大叫这个人太有才,反讽如此,佩服佩服,朋友一把按住我说他是真心,真心的。我说打死我也不相信。后来大家都说他是真心的,真心的。我才明白: 肉麻当了常态自然会有这种事。是我认识社会的程度不够,跟不上形势了,把奴才的诗说成反诗。地震把中国最好的,与最坏的都震出来了。
isaac Mao

圣火传递中的抵制声音 - 半亩塘闲话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听说有众多的各色团体反对或抵制这个活动,或者借此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诉求。下面列出了一些在英法两国圣火传递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藏×独几乎成为了媒体唯一关注的反对声音,因此下面就不列出与其有关的活动) 如果你找到了更多的资料,请告诉我。
shi zhao

一张所谓"假扮僧侣"的照片-闾丘露薇 - 新浪BLOG - 0 views

  • 虽然我无法理解,但是却明白,这是这些人的选择。我知道,就好像他们无法说服我一样,我也无法说服他们。于是,大家只有选择保持一些距离,互相给对方精神上一点空间。
  • 达赖的发言人回应说,达赖没有说过在这次拉萨的暴力事件里面,有军人假扮,而是指中国政府在打压的时候,有这样做。
  • 现实情况是,对于那些只能够听到一种声音的人来说,很多时候,不同的声音,即使是错的,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他已经对只能够听到的声音失望了。其实只有听得多了,看得多了,虽然可能在开头的时候会出现困惑,有点点不知所措,甚至抗拒,但是当压力过去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开始思考。
  • ...1 more annotation...
  • 中国网民和西方媒体较真,,第一,给西方媒体增加压力,让他们知道,他们是需要自己的报道负责,因为,有很多的眼睛盯着他们的,这些眼睛不是来自官方,还是来自民间。第二,让中国读者和观众明白这样一件事情,对于媒体的报道,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不要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而是应该学会把不同的说法,不同来源的信息接收之后,自己进行分析,而不是依靠别人,把新闻和观点喂给自己。
shi zhao

myymi胡思乱赏 :: idea,design,creative products,earlyadopter :: 所有中文博客都在说谎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26 Feb 08 - Cached
  • 既然是观点既然是声音,理应受到尊重,但我们往往只尊重自己的立场,却无视与我们相左的任何意见、观点和声音。我发现博客圈中人是相对自由也比较敏感的一个群体,一两句不合就开始打口水战,从零星作战慢慢演变成一场集团正规战,这根我们老家几个地痞赖子从单挑到群殴儿有什么区别,太不和谐了。
  • 博客生态圈(blogosphere)不是独门独派,她也不是华山论剑气宗剑宗,每天都有各种领域的博客站在各自的角度用各己的理解发表个人的观点。博客观点不存在统一口径,每个博客的观点都是非常新鲜充满个性,这既是我们喜欢博客的原因,也是博客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地方。传统媒体拥有自己的渠道和资源,加上站的高度不同,所以往往一个鼻孔出气;博客是两个鼻孔...不,七窍出气,就算嘴里冒口气、下面排臭气那也是观点,那也是声音。
isaac Mao

王丹回应戴晴:"六四"和解要有条件 - 0 views

  • 戴晴提出“大和解”是基于南非成功的模式。她说:“当年南非的种族统治、种族压迫、种族残害,世人皆知。到了二十世纪的后期,在全世界,与普世价值对著干的国家,南非政权是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人权宣言的签字国一直谴责它、排斥它。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慢慢觉醒。图图大主教提出成立真相、正义、和解原理,极其艰难地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他们国家实现‘和解’,一点不比中国容易。底层黑人被残害杀戮,多出于无理性与法制可言的种族压迫。后来,他们一个一个案子调查、分析、鑑定、解决。今天,我们希望有中间的声音:体制内的开明派、改革派;社会上的理性的人群,能够发出声音,使得正义伸张、仇恨化解,让社会一点一点进步,即所谓的‘和平演变’,而不是政府里的强硬派和社会上的激进派永远打下去,再酿成事件乃至革命。”
  • 北京环保志愿者梁晓燕也说,对于和解,除了政治领域,可以从现在可控的领域开始,需要有一种建立在社会最基层寻求和解的共识。和解要从大家愿意寻求共识开始,尝试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机制。
isaac Mao

转《艾未未的愤怒》。顶! - 0 views

  • 你们不可能有将来,你们的将来就是没落,你还在找将来,太好笑了
  • 上海虽然也在发展,但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像样的建筑。建筑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气质和体系,国家大剧院开了一个好兆头,出现了几个好建筑,这来自一种开放心理。
  • 就差一点,他们是很有力量的。他们在我们得了第一名之后,仍然给中央写信,他说他来做能省多少钱,把鸟巢改成方形又能省多少。没有考虑这个提议,因为首先是时间的问题,其次是面子问题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改来改去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保持了原设计,要不然哪有今天的鸟巢。
  • ...6 more annotations...
  • 那我们就不具体说了吧。那你说警棍,口碑也不错啊,所以我觉得警棍更好一点,遇到藏独还可以打两棍。中国是这样的,在今天还有什么价值可以拿的出来,这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 就好像我们请客吃饭,你有一道菜拿手吗?你有任何一样东西亮的出来吗?现在离奥运就几十天了,你亮出来了什么?你亮出来的是你很紧张,让百姓出行单双号,让民工返乡,让老外离开,会有无数外国人将要离开,因为拿不到签证和不签发延期,全都得走,没一个能待的下去的。太多的问题了,在这个体系下,每个官员都怕自己的范围出事,所以什么都开始限制。结果是体现了一个闭关锁国,缺少自信,异常迂腐的体制。你根本不能和世界说同一种语言,你根本就没有底,你心里那么多烦心事,怎么去接待好朋友啊。永远是在提防着,这都什么年代了,至于长不大吗。
  • 你是中国人是注定的,你的劣根性已经在那了。所以不要怕它有朝一日它会冒出来,所以你还是多从人的角度去考虑。先做个人,然后再考虑做中国人,你连人都不是却说自己是中国人,那不是在骂咱中国人吗?
  • 我觉得中国还应该好好制造,再制造很多很多年。至于创造是没戏,因为中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创造来自于什么。就像你那么痛苦,我说你笑啊,你笑啊,你怎么不笑啊,你说腿压在水泥柱子下面你让别人怎么笑啊?能说出我要罐冰可乐已经是很伟大的声音,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了。
  • 很残酷的,老百姓活该,历来就是被人踩踏,就是多踩你一脚怎么了,有人踩你已经很不错了。中国文化很糟糕的,这都是文化的问题,百姓你要有一个善恶观,有一个是非观。啥都没有还谈文化创造,这要求也忒高了点。简单的道行都没有,这事怎么弄。
  • 王老板,坐在某个严肃的饭桌上,他看上去若有所思,但又有些心不在焉。在一旁同情地看着艾未未,在那里叫嚣。甩了一句,天朝大路,各走一方。
isaac Mao

远东经评:中共"五毛"是怎样炼成的 « 中華民國萬歲 - 0 views

  • 中国网络企业家和社会媒体专家毛向辉说:“中共的目标是增大噪音,淹没中国互联网进步和多样性的声音。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另类的封锁系统,利用五毛们来监视公共言说,同时在网络空间降低其他声音的影响力。”
  • 很快,“人肉”搜索引擎开始行动。网民们在互联网上疯狂搜索那个首次提问的幸运网友的信息。不久网络上就充斥了调查结果。网民们说胡锦涛同一个五毛对话已是“铁板钉钉”。调查表明,在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上,“大好河山美如画”至少曾三次被选中同中共头目交流。
isaac Mao

大陆解禁海外媒体网站 奥运公关还是真开放? - 0 views

  • 而这位记者认为此次胡锦涛与外媒会面也是奥运公关的一部分。 “确实这次是挺反常的,以前都是外访之前接受一个联合采访,但是这次奥运会。。近期中国政府学习了很多对西方怎么说话呀,这种公关比原来好多了。这次说这些话也是表中国一个决心嘛!也是公关的一部分。”
  • 在广泛传播解封网站消息的同时,不少关心时事的大陆网民对这种开放是否会长久不抱乐观,issac mao说:“解封是这一两天才发生的,但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评论和看法,大家共同的声音是这肯定是一个暂时性的解封。这种决策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近期全球和全社会对中国事先承诺与继续封锁互联网的巨大反差发出的声音。如果暂时为了奥运,之后再返回那个状态的话,作用不是很大,只是给人们一个昙花一现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有信心,因为至少有大量网站还是无法访问,很多关键词还是无法搜索,这是一个事实。
arden dzx

诗歌,或悲痛的余烬 · 大家 · 2008-06-18 - 0 views

  • “地震时代”的写作?  有人说的不错:现时代的文化肖像是一位流泪的诗人。然而,仅仅流泪还不够,而且泪水也有可能淹没诗歌。  仅仅是痛苦也还不够。还要去问,究竟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  真正有意义的写作,就是这样一种追问和发掘。  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地震时代”(王晓渔语)里写作。  的确,什么都被震出来了。那么,面对这场灾难,尤其是面对媒体上和我们身边响起的一片嘈杂声、咒骂声、抵制声、加油声、请命声、哀哭声、逼捐声、奉劝声,写作不是确定“立场”又是什么?哪怕我们是在找一种个人的语言,也是在确定。  “山崩地裂之后/‘人民’就不再是抽象的了”,因而我也知道了自己的立场何在。少唱那些高调吧。诗人,在这个时候只能靠他的泪水引路。一个中国诗人,也只能靠屈原、杜甫这样的亡灵为他们引路。  但是,问题还不仅如此。因为写诗不是表态。在哀悼日,一个诗人应该和他的血肉同胞站在一起,但当他写诗时,他就必须发出属于他个人的声音。四川诗人杨黎《地震》一诗的最后一句是:“在众志成城的好时代,我有点孤独”。是的,孤独,坚忍不拔的孤独,这就是诗的内核。  因此,一个诗人在这个时候写诗,并不意味着像有人讥讽的那样加入了什么“集体抒情”,或放弃了他的“个人写作”。相反,在一个集体悲情淹没一切的时期,在一个以各类“正确”来替代甚或压制反思的时期,一个有良知的诗人和知识分子还要坚持发出个人的声音。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就曾引用过西蒙娜·薇依的这样一句话“遵守引力的力量,这是最大的罪”。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的写作是否就达到了一种“绝对的诚实”呢?不一定。因为我们太容易被自己所欺骗,也太容易被自己所感动。  这真是一场考验,似乎你写下的每个字,都在经受着无情的检验。从真实到矫情,从独立到流俗,从准确到空洞,似乎也只有半步之隔。大地震后我在报上读到的第一首诗是:《我的心和千百万旗帜一起飘向汶川》,我一读便在心里想“完了”,而这个人曾是我的朋友,也曾写过一些不错的诗。  那么,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检验我们?———是那巨大的灾难,是血写的一切;是那无数个痛苦的生灵凝视我们的目光。  看来,“地震时代”的“抒情”并非那么容易。在这个时候写作,其实比平常时期要更有难度。这是一种面对死亡的写作,也是一种被众神目睹的写作。那撰刻诗句的刻刀,必须真正触及到坚硬的大理石。  这也使我意识到,“地震时代”的写作,其实无一例外都是一种“道德写作”。那么,什么才是一个诗人最大的道德呢?那就是对语言的珍惜。他对语言的关注和珍惜,就是他对生命的关注和珍惜。  正是这最后的一点,将一个真正的诗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arden dzx

在莫之许和梁文道的讨论之外 - 0 views

  • 第二个问题涉及网络自由、平等、资源共享的三大原则。梁先生看到了前面两项,但是很可能低估了第三项的强大效用。即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网络世界已经失去了任何一个公共平台,但是依然会有无数转贴者充当邮差的角色,把相关信息分类归拢,开放提供给所有网络用户。网络世界之初,也无非是零散孤立的讨论组而已。能够发展到今天,转贴者功不可没,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功不可没。 今天,BBS出现了内封闭的趋势,但是这种共享精神不死,那么就没有什么BBS可以称得上是完全的孤岛。只要一种声音还有价值,那么转贴者会继续传播这个声音,甚至可以因此而遍及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isaac Mao

《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引起网民批评 - 0 views

  • 这篇文章引起极大关注,但也惹来特定人士对其进行有组织的攻击,有愤青在《中华网》军事论坛发表批评帖子并得到许多跟帖,其中有不少是针对南方都市报的。北京前经济学周报副总编高瑜表示:“在网上的批评是免不了的,因为现在网民各种各样的都有,也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而且像这种帖子也不会被删。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人士也在跟帖,就是使这种批评汉奸的声音更加强大一些,我觉得这是一种民粹主义,但却明显是受到官方支持的,否则那模多的网络警察为何不将这些帖子给删掉?”
  • “我觉得这些好像都失去理智了,我觉得现在好像有一种文革遗风。其实这种情绪是一直都存在的,现在只不过藉这种时机爆发出来而已。”
  • 我经常说和谐社会就是,和就是庄稼旁边一个口,就是大家要吃饱饭;谐就是言皆也,就是大家都可以说话,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也就是多种声音,言论自由,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
shi zhao

西风独自凉 » Blog Archive » 丑陋的中国人:从感恩到CCTV大战CNN - 0 views

  • 琼•玛尔提丝2002年至2003年在CCTV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她在比较中西媒体时说:如果美国官员要求CNN停止报导这个事情,CNN马上就会报导:今天有人打电话要求我们停止这个报导。许多美国政府的官员经常抱怨媒体的报导不真实。很明显,美国的媒体不受政府控制。 CNN当然也会犯错误,但归根结底它代表的是自由和公众的利益,不是美国政府。水门事件的水落石出,不就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杰作吗? 瞧瞧,什么是独立媒体?什么是新闻记者?那些谩骂CNN的网民是多么丑陋、愚昧和可悲!
  • “一名美国记者在战争时期有义务竭其所能地帮助他的国家打赢战争吗?”CNN著名的战地记者阿内特回答:“我认为他们(记者)的职责首先不是为美国效力,而在于告知公众(真相)。” 布坎南咄咄逼人:“如果你在战争中得到消息,伊拉克人的一次反攻即将发动,你会努力示意美国人吗?” 阿内特骄傲地回答:“不。我不是间谍,我是记者。我在以色列、美国或科威特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在巴格达是因为我是CNN记者,它与美国政府没有隶属关系,谢天谢地。”
  • 谩骂CNN的网民很丑陋、愚昧和可悲,因为,他们被狭隘激进的民族主义的毒害太深。同时,他们的愚昧和可悲就在于真的以为CNN是高尚的独立媒体,真的应该很新闻自由和公正,所以忿忿不平要讨得公道地给予批判。 他们与推崇CNN的某些人犯了同样的判断错误。
  • ...2 more annotations...
  • 种族仇恨者对自己所不熟悉的外国人的一些缺点大惊小怪,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宽宏大量。 —罗素
  • 如果媒体独立,我们不怕媒体不公正。如果因为利益的不同导致的偏见,那么总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总会有不同的声音,而百姓也会在各种不同声音中学会自己做出判断。
  •  
    琼*玛尔提丝2002年至2003年在CCTV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她在比较中西媒体时说:如果美国官员要求CNN停止报导这个事情,CNN马上就会报导:今天有人打电话要求我们停止这个报导。许多美国政府的官员经常抱怨媒体的报导不真实。很明显,美国的媒体不受政府控制。\n\nCNN当然也会犯错误,但归根结底它代表的是自由和公众的利益,不是美国政府。水门事件的水落石出,不就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杰作吗?\n\n瞧瞧,什么是独立媒体?什么是新闻记者?那些谩骂CNN的网民是多么丑陋、愚昧和可悲!
Oliver Ding

最好金龟换酒: 圣火令后传 - 0 views

  • 向我打听英国学校的,清华的WRX同学和浙大的LL同学,你们的个人空间是不公开的,所以我没办法回复你(MSN space绝对是个怪物)。请把你们的邮箱地址发消息给我。
  • 博客存在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听见身处不同环境的人发出的不同声音。既然国内媒体是祖国山河一片红,那么我也提供一下相反的声音。
  • 如果是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理性的独立思考,拒绝某些诱导性的单面宣传的话,那是绝对正确的。可是正如爱一个国家不等同于爱一个独 裁的政府,反对这个政府的一些行为也同样不应该表现在不许有爱国的行动上。我认为政府在3。14事件时封锁消息,把所有西方媒体赶出拉萨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可是这也不代表海外华人因此就不能谴责BBC和CNN。我认为火炬传递时有臧独抗议是绝对可以的,可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去支持自己的国家,不能和他们争辩。有人留言说:“没错,你可以去游行,去抗议,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国内呢?”我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因为国内没有游行抗议的自由,所以我在国外也不应该享有这种自由?
Jean Chen

中国如何击碎"酱缸"? - 0 views

  • 所以,奥运火炬传递引出的风波,并不是了不得的事情。物以不齐为美,世界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它的千姿百态。既然中国已决定要融入世界,中国人就要接受世界的千姿百态,就要坦然面对质疑的声音,反对的声音。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立场。但这种立场的表达不仅应该是坚定的,也应该是得体的。4月19日,华人华侨在巴黎街头的抗议,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没有一点嚣张,不留下一张纸片,这反倒比喧嚣更能让世界听到心跳,力量也源自克制。相形之下,中国留学生与首尔市民的暴力冲突事件,则不能不令人遗憾。留学生爱国的情感当然值得尊重,但这种值得尊重的情感,并不能成为否定非暴力的理由。只要占据道德高地,就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这种心态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的时代,现在不应该再延续了。
isaac Mao

我对长平必须表达的敬意_不语戒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文弱书生的笔,尽管满含理性,尽管满含挚爱,尽管在人群排山倒海三呼万岁的广场上很难让自己卑微的声音正常传播,却不能够指望自己那一点小小的不同的声音被掌握时代的扩音器的人们放过。
  •  
    拥抱他
1 - 20 of 74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