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th Coffee/ Group items tagged 密码学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 (豆瓣) - 0 views

  •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 Douban.prettify_form(document.getElementById('ssform')); 放在你的blog里! 译者: 胡乐士等作者: 罗伯特·卡尼格尔ISBN: 9787542829795 [十位: 7542829793]页数: 499定价: 33.3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02-10-1 把这本书加入我的收藏我最近在读我读过我想读  我来评价  评价汇总   ███████   12   ███   6             记录、分享你的书、音乐和电影,请先登录或注册 快速注册 你的email地址: 请填写email 用于确认你的身份, 豆瓣绝不会公开你的email。 给自己设一个密码: 请填写长度大于3的密码 你需要用它登录, 请使用英文字母、符号或数字。 给自己起一个名号: 起个名号吧 中、英文均可。 简介   ·  ·  ·  ·  ·  ·    1913年,印度一位年轻无学历的小职员拉马努金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就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作者怀着对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细节的高度热情,把我们从印度马德拉斯的庙宇和贫民窟引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庭院和教堂。在那里,虔诚的印度教徒“直觉王子”拉马努金与严格而又怪僻的“证明使徒”哈代并肩验证他的光辉理论。拉马努金高强度的创造性贡献使他付出了代价:他去世时年仅33岁,身后留下一份使人着魔的、深奥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书之一,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目录   --------   第一章 寺院里的清凉(1887~1903)11   第二章 遍尝欢乐(1903~1908)43   第三章 寻求赞助人(1908~1913)77   第四章 哈代(G·H·哈代~1913)119   第五章 “谨自我介绍如下”(1913~1914)175   第六章 拉马努金的春天(1914~1916)219   第七章 英国的严寒(1916~1918)   第八章 “健康状况尚好”(1918以后)   尾声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卡尼格尔,科学作家,曾获格雷迪—斯塔克科学写作奖,是《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等书的作者。作品散见于多种刊物,其中有《纽约时报杂志》、《文明》、《今日心理学》、《健康》、《科学》等等。他定期为《纽约时报图书评论》和《洛杉矶时报》写书评。卡尼格尔还是巴尔的摩大学耶鲁·高登文学艺术学院语言、技术和出版设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执教新闻文学。
arithwsun arithwsun

数论密码_luohuian_新浪博客 - 0 views

  •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整数分解算法是波拉德(J.Pollard)首创的数域筛法(NFS)。
  • 1978年,仅在DHM发明公钥密码体制的两年后,美国MIT的三位科学家里维斯特(R.L.Rivest),沙米尔(A.Shamir)和阿德尔曼(L.Adleman)(简称RSA)就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分解困难性的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现通称为RSA体制。
  • 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尔曼(E.Hellman)和他的研究助理迪菲(W.Diffie),以及博士生默克勒(R.C.Merkle)(简称为DHM)首先创立并发表了所谓的“公钥密码体制”,
  • ...2 more annotations...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是所谓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其思想是在基于有限域的椭圆曲线上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由于有限域上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实际上是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在椭圆曲线上的一种类比物,因此它至少在实用上比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要困难些,因此其安全性也要强一些,当然目前人们还不能证明这一点。
  • 西尔弗曼(J.H.Silverman)等人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称之为XedniCalculus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但该法过于复杂,并用了很多未被证明的数学结果,因此该法一是没有实用价值,二是连个复杂性的度量都提不出来。故而寻求快速实用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哪怕是子指数复杂性的算法)是当前计算数论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arithwsun arithwsun

无可选择的中国式心灵选择-翟华 - 新浪BLOG - 0 views

  • 我的一篇“见识一下法国高考哲学作文题”,引来数百网友热议,很多评论不约而同地把法国作文题与中国高考作文题做了比较,并联想到中国教育制度的缺失。在我看来,中国和法国的作文考题的最主要区别不仅在于思想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更重要的是选择的余地和空间。中国的高考作文题五花八门,表面上看考生发挥余地很大,其实所有的考题在价值观上都是一顺的,暗含非常明确的思想导向,换句话说考生没有选择。举例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一词其实已经界定了考生的心态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再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要在本能逃生和舍己救人之间做一个“心灵的选择”。在舍己救人是主流价值观的情况下,考生真有的可以有逃生的选择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里是没有多少选择的空间的。选择者,挑剔也,“挑肥拣瘦”, “挑三拣四”,“挑刺儿”,“挑毛病”,一直到“挑字眼儿”,或多或少都是贬义词。要选择,就得有鉴别,要鉴别就得有比较,而我们中国人生性又恰恰是不大喜欢比来比去的,所以说“人比人死人,货比货得扔”。如果硬是要比,那就来个“将心比心”,“比翼齐飞”,最好不要分出个高低上下。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对“选择”是相当讲究的。别的不说,翻一下词典,除了最常见的Choice一词以外,其他能够翻译成“选择”的单词还有Alternative,Option,Preference和Selection。揣摩一下,这Alternative一般用于二者选其一的场合;Option侧重于在给定范围内进行选择的余地;Preference是表明选择的个人偏好和价值体系;而Selection则泛指在一系列人与事中进行选择。法语里也同样有这样关于“选择”的词汇,而且还多了一个熟语“Embarras de Choix”,意思是“选择的困惑”。 如果你不怕困惑,不妨看一个西方版的“心灵选择”。方舟子曾经撰文介绍过哲学上的“有轨电车两难问题”(trolley dilemma):假设某城市有一列车闸失灵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而前面的轨道上正好站了五个人。这时能够挽救这五个人的唯一方法是搬动道岔,使电车走上另一条轨道。然而,这条轨道上也有人,但只有一个人。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牺牲那一个在另一条轨道的上的人来拯救五个人的性命呢?如果你认为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是无可非议的,那么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有所变化的“有轨电车两难问题”。这次失控的有轨电车和前面轨道上五个人之间,正好有一个天桥,上面站着一个正在看西洋景的壮汉,现在拯救处于危险中的五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个汉子推下天桥,这样电车撞到这个人以后,就会减速并且慢慢停下来。同样是一个人救五个人,你认为这样是否应该呢?   这个西方哲学上的两难问题,在中国式的“心灵的选择”导向下,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那天桥上的壮士经过一番“心灵的选择”,不用人推,自己毅然决然跳下去了。
1 - 4 of 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