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ChildTeach group/ Group items tagged 音乐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转载]心理学博士周海宏谈--音乐的才能与努力就会成功_joyce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些事实:在对于很多学琴儿童的家长无异于"天堂"的中央音乐学院,有很多学生练一首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每天练琴四小时以上,练一年也弹不好,还有相当一些学生一生也不能达到驾驭这首协奏曲的水平,但几年前在希腊有一个孩子,只练习一个星期就达到了演奏、录音的水平。对于大多数搞音乐的人来说,由于他们的音乐能力距离大音乐家所要求的相差太远,因此他们终生只能作为一个很平常的、默默无闻音乐工作者。如果大家认为我们不能与神童相比,那么,就在音乐学院的学生中间,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每天练四、五个小时琴,而成绩远远不如那些每天练一个小时琴的学生。经验表明,才能制约着音乐成就所可能达到的程度,而努力只能在这一程度的范围内起作用。 ; n# Q$ I" X7 z$ A4 Q. `( q. z4 g
  • 研究表明,仅次于戏剧表演,音乐能力是最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能力。
  • 家长们可以想想,如果一个人并不适合搞音乐,如果他通过艰苦的努力真的成为一个职业音乐工作者,这对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呢?我在给音乐学院的学生上课时,一个学生曾当堂哭了起来。她说,她之所以练琴就是想让家长高兴,而她自己根本就不喜欢钢琴。她的不幸的是她拥有一定的但远不能算很好的音乐才能,因此使她终身从事了一个自己既不擅长,又不喜欢的职业。在音乐演奏的领域内有这样的现象: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就进入相当稳定的状态,一个人在乐团的专业水平的排位也比其它职业稳定得多。进入成年以后,努力可以保持当前的水平,却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个人的努力对改变这种排位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如果一人仅仅能够勉强应付音乐专业工作需要的话,那么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就很难有成就感与工作的快乐。对于那些才能并不高,但可以达到一般音乐专业水平的人来说,以音乐为职业就很难获得成就感,及竞争中的优越感。
arithwsun arithwsun

孩子中的政治与权力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这个小小的游乐场,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俱乐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有限,不能什么俱乐部都参加,所以俱乐部之间就要竞争。你想当头,就得发起一个俱乐部,并能把持俱乐部的领导权。同时,你要能吸引人来参加。如果最后成了光杆司令,俱乐部就失败了。可想而知,成为领袖要有几个条件。第一,你自己要比较人气,人家愿意和你玩儿。第二,你发起的俱乐部要比较有意思,能够吸引人。第三,你要比较能干,会管理,能服人。那个奥莉维娅,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女儿说,她常常带一些小东西分给小朋友,而且主意特别多,许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另外,我们还参加了一个包括她父母在内的家长俱乐部,大家凑在一起,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孩子作的好事。奥莉维娅的母亲讲起自己的女儿来说:“一次,奥莉维娅组织一个音乐剧,在开始时,她特地停下录音机里的音乐,问大家是否都能跟上。这显示了她对别人的关心,显示了她的领袖才能。”
  • 这些孩子都懂得,自己是不是领袖,不在于老师怎么评价,而在于自己的小伙伴们是否认同。一个领袖,必须能照顾他人的利益,给大家带来福利。象奥莉维娅的母亲这样的家长,平时也潜移默化地鼓励这样的行为。
arithwsun arithwsun

千万别低估了孩子――女儿的钢琴课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都说俄国老师的训练“残酷”,看来是百闻不如一见。那一天,我们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女儿刚刚坐定,他自己就连弹了四首巴赫,仿佛是开钢琴演奏会。等弹完了,他问女儿喜欢哪首。女儿点了第三首。他马上说:“这首是最难的。好,你就从这首开始弹。”我和妻子面面相觑:这不是开玩笑吗?一个八岁的孩子,没有什么训练,怎么能弹这种音乐会里的独奏曲目?果然,女儿刚上来,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于是他给示范,甚至干脆把女儿的手指摆在某个琴键上。十分钟后,女儿居然开始弹起来。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以前女儿学琴,从来是半小时的课。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那么长时间。前几天和那位美国老师上课时,她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竟从琴凳上掉下来。可是这次。她竟能自始至终全神贯注。下课一出门,她就要求要跟这个老师学。回家观察,她象换了一个人,竟能一天练一个小时。看到这种变化,我们当机立断,改投到俄国老师门下。  
  • 孩子对成人而言,永远是个迷。而且孩子越小就越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女儿是我们夫妻从小自己带大的,从不离开她一步。但是,这次事情告诉我: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她的了解还是有限。她有自己的欲求和意志,但是表达不出来,甚至自己也意识不到。只有这样多试,看她对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是什么反应,才能明白她究竟要什么。那位印度裔老师和美国老师,一个严格一个活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她们事先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只能把大人的东西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位俄国老师,则先让女儿说要什么,看她怎么弹,然后作出自己的反应。这更接近于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难怪他一下子激发了女儿对钢琴的热情。  
  • 我们都希望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当我们形成一套关于孩子的成见后,教育就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成了以家长或老师为中心。那些越是觉得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就越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常青藤原则”要求家长不停地和孩子对话,观察孩子对各种事务的反应,然后再发展出自己的对策。这一过程,不仅是孩子会学到许多,家长也会学到许多。
arithwsun arithwsun

转发:为何我要申请做小学老师_吴蓓老师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附:个人简历 黄明雨,男,出生日期:1972年9月18日,出生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 学历:本科,毕业学校:南京大学数学系 工作经历:1993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职于江西教育出版社,其中从1998年5月开始,常驻北京,任该社北京工作室主任,主持大型科学文化丛书“三思文库”的编辑工作。结识了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领域的学者,出版过《陈景润文集》、王元院士著《华罗庚传》,以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领域的近50种译著。 2000年12月至2003年6月,任职于海南出版社北京琼版图书经销部,编辑出版大量社科人文领域的翻译作品。从市场角度重新学习编辑工作,对出版产业有深入研究。 2003年9月至今,创办北京立品图书有限公司,从出版人文类图书到专注于身心灵领域的图书及相关活动,出版过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胡因梦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等图书。 适合当教师的条件: 愿意为孩子和他人服务,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有深入认识,善于学习和自我反省,思考和表达清晰,感受力强,有较强的美术鉴赏力和动手能力。 存在的缺陷:身体的感知力不足(不善舞蹈),音乐素养差,英语的听说能力需要弥补。          虽然这几天我一直和黄明雨共处,到处去找合适的校址,而且一周前就得知他准备担当小学一年级的主班老师,但读到他的这篇文章,我还是深深地被感动,感动于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感动于他的决心和理想。             接受过华德福师资培训或任何一种师资培训,当然很好,有过教学经验会让家长更放心。但这些都不是第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是否具备当老师的热情,是否把老师的职业看作人生的使命,是否敞开心怀努力学习和完善自己,是否能够有勇气直面真理,没有分别心的接纳、爱护所有的孩子,这些品质是一位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技巧都是可以学习的。我们的时代太需要像黄明雨这样敢于站出来担当的勇士。那么多的人都在批评应试教育的弊端,可是具体到行动上,不少人却退缩了。          我很赞同黄明雨的观点,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重要的人,他们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加人到教育行列,保护我们的孩子,也就是播种未来的希望。           我虽然接受过华德福师资培训,前些年一直在做幼儿教育,现在我把关心的重点转移到小学教育。黄明雨今年五月邀请我参与小书院的教学大纲的设计,每周四上午和家长及热心华德福的朋友一起备课。几年来一批热心的人,坚持不懈地传播华德福教育,办讲座、读书会、工作坊,我们已经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者。           我相信小书院的诞生,不仅来自黄明雨、来自一批又一批热心的家长和朋友,还来自于上天的旨意。时候到了,让我们行动起来!                                                                                                                                                                                                                                                                                       吴蓓
1 - 6 of 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