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ChildTeach group/ Group items tagged 钢琴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千万别低估了孩子――女儿的钢琴课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都说俄国老师的训练“残酷”,看来是百闻不如一见。那一天,我们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女儿刚刚坐定,他自己就连弹了四首巴赫,仿佛是开钢琴演奏会。等弹完了,他问女儿喜欢哪首。女儿点了第三首。他马上说:“这首是最难的。好,你就从这首开始弹。”我和妻子面面相觑:这不是开玩笑吗?一个八岁的孩子,没有什么训练,怎么能弹这种音乐会里的独奏曲目?果然,女儿刚上来,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于是他给示范,甚至干脆把女儿的手指摆在某个琴键上。十分钟后,女儿居然开始弹起来。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以前女儿学琴,从来是半小时的课。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那么长时间。前几天和那位美国老师上课时,她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竟从琴凳上掉下来。可是这次。她竟能自始至终全神贯注。下课一出门,她就要求要跟这个老师学。回家观察,她象换了一个人,竟能一天练一个小时。看到这种变化,我们当机立断,改投到俄国老师门下。  
  • 孩子对成人而言,永远是个迷。而且孩子越小就越不容易理解。我们的女儿是我们夫妻从小自己带大的,从不离开她一步。但是,这次事情告诉我: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她的了解还是有限。她有自己的欲求和意志,但是表达不出来,甚至自己也意识不到。只有这样多试,看她对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是什么反应,才能明白她究竟要什么。那位印度裔老师和美国老师,一个严格一个活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她们事先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只能把大人的东西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位俄国老师,则先让女儿说要什么,看她怎么弹,然后作出自己的反应。这更接近于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难怪他一下子激发了女儿对钢琴的热情。  
  • 我们都希望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当我们形成一套关于孩子的成见后,教育就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成了以家长或老师为中心。那些越是觉得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就越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常青藤原则”要求家长不停地和孩子对话,观察孩子对各种事务的反应,然后再发展出自己的对策。这一过程,不仅是孩子会学到许多,家长也会学到许多。
arithwsun arithwsun

[转载]心理学博士周海宏谈--音乐的才能与努力就会成功_joyce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些事实:在对于很多学琴儿童的家长无异于"天堂"的中央音乐学院,有很多学生练一首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每天练琴四小时以上,练一年也弹不好,还有相当一些学生一生也不能达到驾驭这首协奏曲的水平,但几年前在希腊有一个孩子,只练习一个星期就达到了演奏、录音的水平。对于大多数搞音乐的人来说,由于他们的音乐能力距离大音乐家所要求的相差太远,因此他们终生只能作为一个很平常的、默默无闻音乐工作者。如果大家认为我们不能与神童相比,那么,就在音乐学院的学生中间,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每天练四、五个小时琴,而成绩远远不如那些每天练一个小时琴的学生。经验表明,才能制约着音乐成就所可能达到的程度,而努力只能在这一程度的范围内起作用。 ; n# Q$ I" X7 z$ A4 Q. `( q. z4 g
  • 研究表明,仅次于戏剧表演,音乐能力是最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能力。
  • 家长们可以想想,如果一个人并不适合搞音乐,如果他通过艰苦的努力真的成为一个职业音乐工作者,这对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呢?我在给音乐学院的学生上课时,一个学生曾当堂哭了起来。她说,她之所以练琴就是想让家长高兴,而她自己根本就不喜欢钢琴。她的不幸的是她拥有一定的但远不能算很好的音乐才能,因此使她终身从事了一个自己既不擅长,又不喜欢的职业。在音乐演奏的领域内有这样的现象: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就进入相当稳定的状态,一个人在乐团的专业水平的排位也比其它职业稳定得多。进入成年以后,努力可以保持当前的水平,却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个人的努力对改变这种排位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如果一人仅仅能够勉强应付音乐专业工作需要的话,那么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就很难有成就感与工作的快乐。对于那些才能并不高,但可以达到一般音乐专业水平的人来说,以音乐为职业就很难获得成就感,及竞争中的优越感。
arithwsun arithwsun

(2009.02.03)想像力的培养--新春闲话·之三_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我自己那一代的成长与我儿子有很大的差别。战乱为祸,在我那一代成长的儿童是没有市场玩具的。战后几年在湾仔书院的同学,今天久不久还有联系的几个,想像力皆不俗。想当年,我们家中有机会学弹钢琴的只有比我年长一岁的哥哥,而当时学琴是高度奢侈的玩意了。我自己比较幸运之处,是从出生到一九五七赴北美之前,居住的地方一般是荒山野岭,而家中的长辈不多管,儿童的玩意需要自己发明,或要自己改进。给今天的同学说一些例子吧。
  • 同学们明白吗?原则上智商是天生的,但想像力不是。后者主要来自童年时的玩意。如果玩意要有想像力才能胜出,父母不压制,再蠢的孩子也懂得想象一下。科技的急进,市场玩具的廉价,居住环境的人烟稠密,加起来扼杀了无数儿童的想像力的发展。
1 - 3 of 3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