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LL2009S/ Group items tagged blog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wangyu yuwang

中国教育人博客 - 0 views

  •  
    This is a well platform
xiuli zhuang

xiuli'blog » Blog Archive » Educators on Twitter - 0 views

  •  
    两份表格来自Lizb.Davis 和Jane Hart.
小石 -

Our Dear Amy | OurDearAmy@爱从未远离 - 0 views

  • 放心,那个地址不能注册的,因为amyhuang61的昵称是OurDearAmy,google已经识别了,不能用OurDearAmy注册哈,我尝试过滴
  • 为什么叫OurDearAmy? 我叫amy,源自拉丁文, 意思是被深爱的. 在网上也叫amy, 因为,因为习惯了,很亲切,从小学,初中就这样了,会想起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我喜欢大家叫我amy。我是你们亲爱的amy,所以,OurDearAmy :)
  •  
    Amy的blog"关于"页,介绍了"为什么叫OurDearAmy"、"关于OurDearAmy这个博客"、"OurDearAmy是……"以及"发现自我的历程"和"OurDearAmy博文精选"的连接等。
Zhang Luke

untitled - 0 views

  • 很久没有blog的习惯了
    • Zhang Luke
       
      我也是
xiuli zhuang

xiuli'blog » Blog Archive » 个体创新与群体生存进化 - 0 views

  •  
    个体创新与群体生存进化
xiuli zhuang

The Pow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0 views

  • Teach students how to figure out ANYTHING by themselves.Teach students how to explain ANYTHING in 30 seconds. Teach students how to do a one page report.Teach students how to work as a groupTeach students how to negotiate win wins.Learning is a process, not an event.
  • Core values of today's workplace ar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not mindless repetitionNetworked = Connected; often teacher networks are tiny. Branch out and make wider connections and networks
  •  
    "I am the Director of Academic Technology at Belmont Hill School, an independent, all boys, grades 7-12 school outside of Boston, MA.I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learning, create communities and inspire innovative thinking.----Liz B. Davis"
Zhang Luke

教育技术教研室-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教授访谈 - 0 views

shared by Zhang Luke on 07 Mar 09 - Cached
  • 1.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 Zhang Luke
       
      获取信息
  • 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
  • ...6 more annotations...
  • 4.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
  • 5.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 1.“情境──探究”模式。
  •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 3.“校际合作──远程协商”模式
  • 4.“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xiuli zhuang

winni的成长 - 博客.CN[blogger.cn/blog/中国/china] - 0 views

  •  
    "开放教育研究"编辑winni:WEB2.0技术和理念为我所用
小石 -

四月创想:十三亿明信片 - 0 views

  • 你是一座桥吗?!
  • 那次的旅程中遇到许多导游,大理这一站的导游特别让Oliver印象深刻。这个导游让大家称呼她杨金花——金花是大理当地人对女孩子的通称。就在游览了蝴蝶泉之后,在返回的路上,大家和这位杨金花聊天,她说起了当地导游的生活状态,也讲了她为什么要做导游这个工作。她说,因为每次带团,都会认识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和这些游客的交流中,她了解许多外部世界的事情,打开了她的眼界。每次她向游客讲解同样的景点和路线,可是,每次的游客都是不同的,他们给她带来不同的见闻和视野,让她学习不少东西。Oliver问她是否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络,她说比较少。
  • 创想简介: 这个创想的构思是建立一个以发行13亿张公益明信片为终级目标的第三方付费明信片平台。这个机构在机场,咖啡馆,博物馆,商场,酒吧,图书馆,写字楼等等公共场所派发免费的明信片,经过这些地方的民众可以抽取一张明信片,写了自己想写的话之后,就直接投递在现场的收集箱里。
  • ...3 more annotations...
  • Oliver在收到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时,同事说明信片就像Twitter一样,这句话让Oliver印象很深刻。的确两者有些相似之处:内容空间有限制,只能写简短的话语;话语都是公开的,周边朋友都看的到;明信片的反面是照片,而Twitter的个人profile可以设定个性化图片……
  • 当然,提高明信片的使用频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对于参与书写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轻而易举参与社会关怀的方式,也是提醒人们放慢生活节奏的一个方式。
  • – 公益组织如何参与这个计划? 公益组织可以作为某个明信片营销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公众服务场所,投放以公益组织所设计的主题的明信片。简单的话,可以仅仅是明信片上印上公益组织的LOGO和宣传语,除此之外,明信片可以和普通明信片一样;稍微复杂一点,可以由公益组织指定一些明信片的目标收件人,邀请人们给这些目标收件人写一些话语,至于如何鼓励和动员人们写,写哪些内容,则需要公益组织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计主题;再复杂一些的话,可以将明信片的图案设计成和公益组织所设计的主题有关,投放明信片的场所,也可以设计专门的展览。
  •  
    四月的创想就和明信片有关。这个创想的目的是将明信片转化为一个公益营销传播平台,并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尔放慢节奏,使用一个传统的沟通方式,与不同地域的人们保持友情。 --小石的问题是,能否把"十三亿明信片"和"征集SLL名片/书签设计方案"及"传递社会化学习理念与营造开放教育社会"结合起来联系起来? (社会化学习,并不只是线上学习,而是强调以各种方式与社会互动的学习,包括Postcards及其他传统的沟通方式。)
1 - 20 of 22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