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力量 - 麦田的读书生活 - DonewsBlog - 0 views
-
豆瓣的真正主要决定性力量在于两点,我只说其中一点:介于“硬分类”和纯粹tag之间的逻辑结构――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在豆瓣之前,BBS的社区也好,门户也好,都是“硬分类”。比如一个典型的BBS被站方少则分成几十个版块,多则上千个版块,这是一种“刚性”的分类和结构,框架住了网站的发展,使得社区要么做不大,要么水化。或者说,web2.0概念以前,国内以BBS为主的社区只能走媒体化的道路,而如果要纯粹做社区,不是某个网站的能力问题,而是“硬分类”的逻辑架构“框死”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严格说来,在web2.0概念以前,国内没有真正的大型社区。而tag的出现,以及以此为逻辑结构的网站,比如flickr的发展,为国内社区网站带来了曙光--Tag是一个用户自组织的“软分类”概念,它几乎无限延展,使得社区也存在了无限拓展的可能。但是,慢着,tag也有其最致命的问题。比如我现在的logo图片,你可以tag为“优伴猫粮”、“猫”、“加菲猫”或者“休闲”等等,没有统一标准--tag扩展是扩展了,但是又过于去中心化,缺乏了讨论的基础。而豆瓣的力量即在于此。豆瓣没有硬分类的“狭隘的刚性”,也没有tag的“无法讨论的发散”,豆瓣在硬分类和tag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书目数据库。因为一本书你再怎么给它标签,它的书名也是固定的。而围绕着书目数据库而展开讨论,就是豆瓣从另外一个角度组织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