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Group items tagged knowledge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liver Ding

通识教育学科划分讨论贴(修改中) - 0 views

  •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   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兴民,而为扰民。      我们这一代人在特定的意识形态中成长,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大学阶段的学习又过于专业化,在此重新思考自己的知识构成,在一个异化的时空实现「自我重构」,并形成一种「学科融合」的视角。当各科知识所遵循的方法本身已植入身体内部的思考体系,单个的知识便不再重要。
  •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性的链条。”                        ——普朗克
  • 其次关于有用知识。   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对于像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小说里的侦探(注意“小说里”和“侦探”两个关键),是合理的,起码符合柯南道尔爵士的创作需求。   现实中也许难免有像小说里人物一样生活的人。然而,他可以不懂文学,却至少应该会讲话和写字,他可以不懂哲学,却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可以不懂天文学,却至少不要因为看到日食或流星而惊恐,他可以不懂政治,却应该了解政府的政策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以及自己作为公民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否则,这个人几乎不能正常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 ...3 more annotations...
  • 学会不是把股票市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孤立起来看,而是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宝库的一部分。      你的头脑里有了许多思想模型,你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摆放在格栅模型里。你的思维方式就变成直接可视的。      ——从牛顿. 达尔文到巴匪特: 投资的格栅理论
  • 学习过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使它们不断调节以求辨别熟悉的类型并接纳这些新信息。大脑能够将所学的东西串联成链,并输送到相应的区域中;因此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可以用他拥有多少思想链来衡量。
  •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这么大广度的知识兴趣。所以学习感兴趣的其他枝节,也要放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集中进行,才有可能积累出一点点成果。
Oliver Ding

更科学地让心理学家为自己所用 | 欧阳的心理学笔记 - 0 views

  • 人们之所以对心理学家感兴趣,更多是对自己的问题感兴趣。创业者希望认识心理学家,希望了解的是,心理学家能帮助自己调节心态,同时更希望心理学家能够帮助自己,像史玉柱一样,充分地利用人性弱点,让消费者更好地为自己买单,广泛地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年轻妈妈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了解的是,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小孩,让他快快乐乐地成长。白领女性对心理学感兴趣,更多希望地是,能更好地获取一些关于自我成长的知识。
    • Oliver Ding
       
      这篇贴子谈的是心理学家和大众需求之间的鸿沟,实际上,这是在各个学科和产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理性知识是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应用。显然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否则人们就找不到方向,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而学理性知识也要从实践中吸取养分,否则容易沦落为空中楼阁般的学术游戏。
Oliver Ding

《社会网络与组织》不适合SNS网站创业者阅读 (评论: 社会网络与组织) - 0 views

  • 我们做SNS网站创业,在“社会网络和组织”方面,最需要的是两种书:第一种,描述现实生活中“社会网络和组织”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第二种,在网络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和组织,与网络下有什么不同(长尾理论就是这样的书:描述网络经济和网下经济不同的地方)。
  •  
    很有意思的观点,它引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陆创业者的知识从何而来。 完全克隆:最简单的做法,直接拷贝国外的网站的结构、设计和运作模式; 一点创新:在国外网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理解所发展的东西--不是所有国外的东西都是最完美的,他们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思考和本地市场接轨需要修改的东西; 完全开发:开发一个国外也没有现成可以模仿的产品,那么,就需要自己从头到脚来开发了。那么,有多少团队具备完全开发的所有知识呢?!
1 - 3 of 3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