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Group items tagged startup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liver Ding

回應不來恩,順便談「部落格 x 討論區」的SNS可能 (Mr. 6)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14 Aug 08 - Cached
  • 這的確是我的目標,但,我還沒找出辦法。Gmail發送器並不是我的方法。會做這個發送器,只是出於我察覺了Mr.6部落格有個現象──一般的部落格,常常只充滿最新幾篇的留言,但這個Mr.6部落格的留言,卻常常針對有些一年舊、兩年舊的文章而來,突然出現留言。而且這樣的留言者,往往是他先留言,然後不夠過癮,還要外加寄一封email給我,告訴我他真的很喜歡這篇文章!並且順便要求,貼在「許多地方」,有的說要幫我多多轉寄。我想每個部落格都有它與眾不同的特質,Mr.6文章的特質是喜歡寫一件事,深入外加一些狂想曲,或許讀者剛好在找某東西,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落落長的阿婆文章,讀了之後非常之痛快!甚至激動!這些細密的觀察,讓我慢慢瞭解自己的讀者,一種讀者是天天都來看新趨勢,另一種像剛剛這種,偶爾過來。天天來看的,我天天寫;但偶爾來看的,如何幫他抓住一剎那間的「轉貼」慾?由於這寄送器,本來就是自己改寫的,就直接拿來嵌在部落格裡面try try看,前天夜晚祭出「可以寄給你Gmail的所有聯絡清單!」功能,並且也從網路上下載寫好的cookie碼,將帳號密碼,隱密的記在讀者自己的電腦裡。現在寫程式真的蠻方便,網路上一大堆幫你寫好的程式(爽)。不過,這個發送器顯然造成了一些「SPAM」爭議。每個部落客寫部落格的「心境」很重要,寧可靜靜的寫,自己寫;如同做startup的心境也很重要,寧可默默的做、自己拚。這樣的一個嘗試,若因為受到一些爭議,發生了「善意的干擾」,那我,寧可不要玩這個,一切風平浪靜最重要!所以,今早,我還是將這個只試了一天的功能拿掉了罷。
    • Oliver Ding
       
      Blog的旧文如何继续展现给读者,现在看来是Blog软件的一个弊病之一。难道没有blog软件可以move to top,让作者将一个篇旧文重新出版一次,在新的时间重新出现在RSS里吗?
Oliver Ding

In Twitter's Scoble Problem, a Business Model - GigaOM - 0 views

  • In Twitter’s Scoble Problem, a Business Model
  • Anyway, to put Scoble and his Tweets in context, let’s assume for a minute that he always has 25,000 followers and he sent them 12,000 updates which are all 140 characters long, the maximum size allowed by Twitter. Again, hypothetically speaking, assuming each update is 100 bytes, then 12,000 updates generated used up 30 GB of data. (12000 updates * 100 bytes)* 25,000 = 30000000000 (30 GB) So here we come to the good part. This massive database of followers is what Twitter should turn into a business. Twitter should charge Scoble, Leo, me, Michael Arrington and anyone else who has more than 100 friends and followers. How about something simple? $10 a month for 1,000 subscribers. 25,000 subscribers means someone like Scoble should be paying them around $250 a month.
  • Let’s take it a step further. Twitter should limit people to 500 free messages a month. Any more should come in a bucket of, say, 1,000 messages for $10. Businesses like Comcast that want to use the service for commercial reasons should pay for the service, and so should startups like Summize, which want to build their businesses based on Twitter’s API. This would also fit the Freemium business model that Twitter investor Fred Wilson so lov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would help Twitter overcome its abhorrence for adding advertising to the messages. I think many of us have a lot to gain from the service: My alerts about my posts on the system are a form of advertising for my work, and generate enough attention that paying for the service makes lot of sense.
Oliver Ding

迷途不返◎笑骂江湖 » 关于建立音乐社区--与Andy的谈话纪录 ◎ 在中国做网民,要么修炼成佛,要么历练成魔 - 0 views

  • iFire: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付钱?,P2P仍在朝更有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那么多免费的资源 Andy:喜欢这首歌,支持歌手 iFire:中国这些用户为什么要付钱,支持歌手?开玩笑,中国人? Andy:不是下载,而是很方便在先播放,等等,超女短信,这个很有说服力吧 iFire:呵呵,我觉得这都只是超女周边产品而已,核心在超女,不在其他的那些形式,所以我想我说的你没明白,你所说的所有例子,都在其核心成功的基础上,但在中国,目前就是核心出了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已经坍塌了 Andy:上月,***的一个副总联系过我,说他们要做社区,利用社区销售更多采铃,增加网站黏性 iFire: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人大与购买音乐产品的人,而从事音乐工作的人80%不购买音乐 Andy:你说目前盗版环境使你绝望 iFire:想做音乐社区的人很多很多,跟盗版没关系,是人群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做个擦边球的色情网站都会比音乐社区有希望套钱,其实我并不想让我的观点影响你,只是,我真的认为你现在没有真正弄清楚你将要做些什么 Andy:当然,我不是急于要赚钱的,saying, track, video功能只是满足我个人需求,只是看好,觉得有很好的发展 iFire:我很直接,不想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今天再谈彩铃模式的人已经被[抛在后面了 Andy:要做的就是社区啊,然后人气。流量,钱 iFire:社区那么多 Andy:哦,彩铃,在线itunes iFire:用户凭什么去?,中国在线音乐的收费前景我并不看好 Andy:网站有黏性,用户活跃,用户喜欢扎堆 iFire:中国的音乐行业正在面临死后重生,在它彻底死掉一次之前,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你的那些说法都是空话,黏合性从哪里来?,你的优势资源是什么?,你是拿到了超女的授权还是别的什么授权?,因为你现在谈论的大都是一些已存在的模式 Andy:优势?现在只觉得功能比较新颖 iFire:我不觉得,白手起家的2.0英雄们是要掌握更新的概念 Andy:你可以随时收藏、分享喜欢的音乐并与朋友分享。由于歌曲(Track)都是存放在互联网上的无数台公共服务器上的,所以你可以在家里、学校、公司、网吧等场所不受限制地在线听歌。 iFire:或是更尖端却易用的技术,你所说的这些在一年前就已经不新鲜了 Andy:这个太绝对了把,myspace最初也很简单的 iFire:简单不怕,关键在于创意新颖,我没感觉到维众有什么特别之处 Andy:技术不新鲜,创意不新鲜,只是更简单/实用 iFire:这个更字很关键,你觉得中国人是对更简单有兴趣还是更有名感兴趣? Andy:现在需要技术之外的东西推动 iFire:崂山啤酒就比青岛啤酒更好喝,但为什么那么少的人喝? Andy:名,所以请教您这样的专业人士 iFire:所谓的更简单更易用是不足以吸引用户的,Gtalk就更简单更易用,为什么用户那么少?,我是说真正使用Gtalk的人,这是知识结构造成的分流 Andy:因为google 更有气质,品牌 iFire:你好好想想这些问题 Andy:维众现在没有品牌,所以想培养气质,区别其他网站 iFire:靠什么培养?,维众的品味是由你来决定还是由用户? Andy:网站引导 iFire:仔细想想,用户凭什么听任网站的引导?2.0不是网站引导时代 Andy:现在我觉得基本框架,产品定型了。myspace, digg前期是引导 iFire:那是因为他们起初都是做小众文化,而且那个时候小众没有类似更好的平台,如果myspace是兴起在podcast之后,那它一样死掉 Andy:podcast目前发展也不好啊,odeo的人都做twitter去了 iFire:我觉得现在中国人没有多少真正明白podcast的意义,只去关注那些平台的运营是没有意义的 Andy:不是,podcast用户学习,使用成本高 iFire:看来你没有明白podcast到底带来了什么 Andy:而且没有好的展示形式,声音不如文字/视频/图片表现力强,等等 iFire:podcast从一开始就支持视频,别忘了podcast本身是rss技术,不要把目光放在产品上 Andy:光rss就限制用户了 iFire:网络时代关注现成产品,是最大的错误,podcast技术只是网络传播手段的一页新的开始而已 iFire:网络独立音乐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呢
  •  
    很难得的一样本,创业者在做Copy2China的时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单单模仿国外网站的模型和技术这么简单,更需要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和相关产业有深入的洞察。然而,敏锐的洞察是来自不易的。
Oliver Ding

《社会网络与组织》不适合SNS网站创业者阅读 (评论: 社会网络与组织) - 0 views

  • 我们做SNS网站创业,在“社会网络和组织”方面,最需要的是两种书:第一种,描述现实生活中“社会网络和组织”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第二种,在网络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和组织,与网络下有什么不同(长尾理论就是这样的书:描述网络经济和网下经济不同的地方)。
  •  
    很有意思的观点,它引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陆创业者的知识从何而来。 完全克隆:最简单的做法,直接拷贝国外的网站的结构、设计和运作模式; 一点创新:在国外网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理解所发展的东西--不是所有国外的东西都是最完美的,他们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思考和本地市场接轨需要修改的东西; 完全开发:开发一个国外也没有现成可以模仿的产品,那么,就需要自己从头到脚来开发了。那么,有多少团队具备完全开发的所有知识呢?!
1 - 4 of 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