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Group items tagged google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Qien Kuen

mind new media » 分析:微软雅虎联姻 新创公司又少了一个买主 - 0 views

  • Google的收购策略是买下有好点子和杰出工程师的年轻公司
  • Yahoo过去十年来估计收购了57家公司,但实际数字也可能更高。雅虎收购价码通常比Google高,超过1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大约有15笔
  • 软若成功并购雅虎,可能对Google的搜索与广告事业构成压力,这么一来,拥有尖端技术的新创公司就有机会从中获利,因为Google和微软都会积极物色新的、有竞争力的工具。
  • ...1 more annotation...
  • 过去12年间,微软总计收购逾百家公司。实际数字也许不只如此,但以这样的收购速度来看,微软每年平均收购的公司家数和Google差不多。
Oliver Ding

李劳·传世纪 » Blog Archive » 放弃Delicious美味书签。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09 May 08 - Cached
  • 书签最早用365Key,后来因为服务器总当机放弃了,之后一直用Delicious,页面很简洁,后来被Yahoo收购后就经常当机——但还是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但开始用Google Reader的Shared Items之后,立刻就知道是时候放弃Delicious了,原因就是Google reader和与它无缝捆绑在一起的Shared Items令我少按鼠标好几次。
    • Oliver Ding
       
      从bloglines转移到Google Reader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从Del.icio.us转移到Google Reader那里就不可理解了。 Del.icio.us的精髓是运用tag来组织收藏好的东西,方便日后自己把它们找回来,而且tag也为自己收藏的东西互相之间建立起了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个人信息/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Del.icio.us并不是首要定位于分享给朋友的,它只是公共出来而已,朋友并不会接受到你所添加的任何收藏,除非你的朋友来拜访你的分享页面。 Google Reader Share和最近的Note都是定位在分享给联系人的。Note将添加note的过程和加tag的过程分成两个步骤。 这和Del.icio.us有很大的不同:) 小容建议你再用Del.icio.us一段时间,重新体验一下,对比一下它和Google Reader Share的差别。
Oliver Ding

Googleholic for April 1, 2008 - Download Squad - 0 views

  • Google loves April 1, otherwise known as April Fool's Day, so we're dedicating this entire edition of Googleholic to Google news/hoaxes/jokes centered around April 1. This edition covers: Google's April 1, 2008 pranks Google pranks go International GMail turns 4 -- AKA, the hoax that wasn't A look back at some of our favorite "April 1 Google hoaxes"
Oliver Ding

Google 地图 - 0 views

  • 汶川地震 最新灾情 物资需求【灾情】灾区各镇物资需求图 征志愿者(24小时随时更新)
Oliver Ding

Google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24 Jun 08 - Cached
  • ©2008 Google
    • Oliver Ding
       
      Welcome...
Oliver Ding

USATODAY.com - Google: 'Gmail' no joke, but lunar jobs are - 0 views

  • Google's free e-mail service, Gmail , which will offer significantly more storage than Yahoo or MSN, "is not a hoax," said Jonathan Rosenberg, Google's vice president of products
Oliver Ding

李劳·传世纪 » Blog Archive » 古有巴别塔,今有Openid - 0 views

  • 粗略估计了一下,我日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就需要我提供35个用户名和密码,这还不算那些抢注的信箱和测试新网站所做的注册,这样算下来恐怕要有几百个了。我是一个严谨的人,网络多凶险,人人需自保,所以在我常用的网络服务中使用了五个不同的用户名和7套密码——记忆学家说同类事物中人能清楚记得的上限是7个。至于我的密码们,全部包含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以及各式符号,位数则达到16位——以现有普通计算机的运算能力,16位差不多是个上限。也就是说我不怕有人用暴力破解的方式去搞我的帐号。
  • 我想遇到我这样问题的人会很多,所以这时候才会有开源组织出来搞一个叫Openid计划。Openid的意思,直接说就是公开的身份,它的用途就是为每个人创立一个全球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个储存着海量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提供接口给全球各类网站,只要他们愿意,这个数据库便可以成为他们的用户认证系统。用户登录其站点时,只要输入Openid的用户名,页面便会转入提供Openid服务的站点,再输入用户名便会重新回到你访问的站点,完成认证。
  • Openid不仅可以减轻使用网络的负担,还会形成一个潜在的重要影响,那就是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网络痕迹更加容易追踪,比如仅使用Google搜索你的Openid就可以发现你在Blog、BBS以及豆瓣小组中留下的各种痕迹,个人隐私会受到强烈的挤压。
  • ...1 more annotation...
  • Openid的目标是解决日益加重的记忆负担,但要实现这一点它需要先得到大部分网站的支持,尤其是那些被广泛使用的站点,比如Google、Yahoo!和新浪。
Oliver Ding

Amazon shares surge as Goldman Sachs boosts rating - MarketWatch - 0 views

  • Goldman analyst James Mitchell set a buy rating and $98-a-share target price on Amazon's stock, saying the company has been doing well by exploring business routes aside from its traditional online methods such as the Kindle, an electronic book-reading device.
  • Mitchell said Amazon is seen as being able to sustain its revenue growth longer that most other Internet retailers, and that the company's revenue growth rate in the past quarter matched that of Google Inc.
Oliver Ding

分享网络2.0 - Show web2.0 enchantment ! » 280Slides:在线富媒体幻灯片制作工具 - 0 views

  • 280Slides 是一款优秀的WebApp,在线办公也一定会是未来办公室自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都毋庸置疑,所以我并不太愿意继续臆想自己对于Office2.0的展望。下面简单的罗列了我所了解的若干在线幻灯片制作的服务:Google Docs,Zoho Show,Empressr,PreZentit,Preezo,Sliderocket ,Best4C等;在线幻灯片分享的服务:Slideshare,Slideboom,Scribd,MyPlick ,AuthorSTREAM等。
    • Oliver Ding
       
      后来者如何竞争?这是一个问题。
Oliver Ding

Friendfeed新增聊天室功能 : 北城风光 - 0 views

  • friendfeed的这个聊天室,有了比较多的改进,有点海内可以回复的minilog的样子,也有点bbs的样子。其最大的特点是: 1 可以插入超链接:这样很方便用户查看提及的资料; 2 主题回复:可以回复某句话,形成主题式的聊天 似乎Friendfeed还是希望在自己本身的基础上去构建新的社区,而不是之前我说过的向左走向右走。这的确是最合乎常理的路线,但是就Friendfeed主产品来说,恐怕很难真正吸引到用户互动。
    • Oliver Ding
       
      Room还是和聊天室有些不同,聊天室是实时的。 和Group也有些不同,FF的Room比起很多social media网站的group来说,界面非常简洁。其他网站的group看起来界面很烦琐。 而且,Room的信息也被当成一个feed,可以整合到new feed流中去,用户也可以选择不整合进去。 另外好处是,不论那里的信息更新,FF总是以最新时间来投递。 这帮家伙从Google混出来的本事的确不容人小瞧。如果说有风格的话,可以用"小巧而精致,四两拨千斤"来形容他们的产品风格:)
Oliver Ding

我在豆瓣目睹的第一起有组织的网络暴力事件 - 0 views

  • 据我了解,这次事件从爱慕肚滑开“对汶川地震已不感兴趣小组”(5月15日)开始,这是一个意图反思地震后政府行为的小组。从第一批贴可以看到,攻击在爱慕肚滑豆瓣主页和小组展开。我曾进这个小组,转贴了许知远的《灾难、遗忘与不朽》一文,希望提供理性讨论的可能性。但围攻继续,最后以小组被豆瓣以“讨论主题属于豆瓣不允许的内容”解散告终,是第一阶段。
  • 第一、二批贴都是关于第一阶段。
  • 第三、四贴开始,这批自称“马甲帮”的人从“不感兴趣”小组追踪到另一位网友,这里我们称她为DP。我要指出,DP并不是如“马甲帮”说的,是“不感兴趣”的组长,她只是极力捍卫组长的反思立场。
  • ...3 more annotations...
  • 十条网络信息藏身术     1、每次登陆互联网都是用代理服务器,并且代理服务器每10分钟自动更换新IP地址          2、每个商业网站和论坛,都用不同的注册用户名注册          3、只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且最好使用冷门的小众公共邮箱          4、不要使用Google搜索以外的任何网络应用          5、放弃任何电子商务,因为总得有一个送货地址被记录下来          6、不使用任何支持分享机制的网络相册          7、不使用MSN或者QQ等即时聊天工具          8、在Facebook或者其他类似社交网站一定不能发布相同的信息          9、绝不要以纯数字作为密码,最好是8位以上的字母混合数字作为密码          10、播放RMVB格式的压缩视频时最好断开网络连接
  • 2008-05-17 01:37:14 姥姥 | 兰若哀悼 (北京)      我是过来警告你的            我劝你收手     非则天涯围攻 人肉搜索 就不要怪我们之前原本和平的结束只是一个中场休息了          你一再将你的恶劣观点无止境的四处宣扬 臭不可闻     马甲帮目前就有400号人 有的是人手 有的是时间、经历、手段、战场和你玩儿 你不消停 我们就一直继续吧
  • 2008-05-23 18:25:51 缘·流水      文革时期可以把人拖出来殴打,开批判会,烧头发。现在把人从电脑背后揪出来批斗,有什么区别?都说什么10年文革,文革哪里结束了哦
Oliver Ding

Online Ad: China Sichuan Earthquake - 0 views

  • SlideShareに四川大地震のスライドが上がっている。TVや新聞などでの速報、細切れ報道とは違い、各スライドが伝える悲惨さが波のように重なってくる。ただただ黙祷するのみだ。
    スライドを見たい方は、下の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 しかし、できることはいくらでもある。国際赤十字、Google Check、香港赤十字、日本赤十字、NHK、各TV局などが義援金を受け付けている。できることをしたい。
  • dram roll
Oliver Ding

Scobleizer - Tech geek blogger » Blog Archive Twittering the earthquake in Ch... - 0 views

  • How did I do that? Well, I was watching Twitter on Google Talk. Several people in China reported to me they felt the quake WHILE IT WAS GOING ON!!! Over the next two hours I pointed at anyone who had info about the quake on my Twitter account. It’s amazing the kind of news you can learn by being on Twitter and the connections you can make among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I fear a large casualty loss. The epicenter was 50 miles from Chengdu, which has about 10.5 million residents. Already reports are coming across of buildings that have been knocked down.
  • UPDATE: Online Journalism Blog has a lot more details about what happened on Twitter tonight. From the Frontline blog has even more. UPDATE2: Global Voices Online has links to videos and other Twitter and blog reports. UPDATE3: here’s a timeline of what first Tweets looked like.
  • 87 Comments
Oliver Ding

SHARE GROUND - 0 views

  • 第一次来UCDChina工作坊,第一次见到了白鸦,Angela ,TONY,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第一次写BLOG,主要谈谈此次培训的收获。
  • 一 关于设计
  • 1.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根本:
  • ...15 more annotations...
  • 白鸦在培训的开始谈到了一些与设计相关的理念,涉及多个方面。
  • 2. 品牌已经从品牌=标识 到 品牌=用户体验
  • 3. 品牌是企业和用户互动的结果,不是制造品
  • 1. “纸质原型”:这是我本次培训中学习到的最大收获之一,在纸质原型中,设计者其实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用户定位所产生的非常粗犷的产品概念原型。
  • 5. 用产品与用户对话,让表现模型更接近心智模型。
  • 6. 设计不是只有设计部门来做
  • 4. 长期成功的产品必须给人带来快乐
  • 三 产品设计方法
  • 二 公司价值观白鸦在培训中总结了三种公司价值观:1. 纯为挣钱的公司(比如网游之类的公司)2. 为用户或社会提供服务或需求,从而盈利的公司。3. 输出价值观,不断发现需求并改善产品或服务,例如google或apple.
  • 2. 思维导图在这次培训中,我最想学习的内容之一是思维导图。在白鸦的培训过程中,展示了一些思维导图的样例,可惜整个展示过程非常短暂也不能拍照,很遗憾没有留下可供参考的东西。
  • 四 用户研究方法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白鸦和Angela讲述了很多有用理的念和知识,
  • 1. UCD的含义:用户在哪?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怎么用产品?用户什么时间用.....?作为一个设计师在你设计产品的时候你会问自己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功能、交互、易用性。
  • 2. 用户调研方法:
  • 这其中讲述最多的是定性分析,Angela列举了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 作为对用户访谈方法的一些补充,我把《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这本书提到的一些技巧给大家列出来
Oliver Ding

迷途不返◎笑骂江湖 » 关于建立音乐社区--与Andy的谈话纪录 ◎ 在中国做网民,要么修炼成佛,要么历练成魔 - 0 views

  • iFire: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付钱?,P2P仍在朝更有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那么多免费的资源 Andy:喜欢这首歌,支持歌手 iFire:中国这些用户为什么要付钱,支持歌手?开玩笑,中国人? Andy:不是下载,而是很方便在先播放,等等,超女短信,这个很有说服力吧 iFire:呵呵,我觉得这都只是超女周边产品而已,核心在超女,不在其他的那些形式,所以我想我说的你没明白,你所说的所有例子,都在其核心成功的基础上,但在中国,目前就是核心出了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已经坍塌了 Andy:上月,***的一个副总联系过我,说他们要做社区,利用社区销售更多采铃,增加网站黏性 iFire: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人大与购买音乐产品的人,而从事音乐工作的人80%不购买音乐 Andy:你说目前盗版环境使你绝望 iFire:想做音乐社区的人很多很多,跟盗版没关系,是人群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做个擦边球的色情网站都会比音乐社区有希望套钱,其实我并不想让我的观点影响你,只是,我真的认为你现在没有真正弄清楚你将要做些什么 Andy:当然,我不是急于要赚钱的,saying, track, video功能只是满足我个人需求,只是看好,觉得有很好的发展 iFire:我很直接,不想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今天再谈彩铃模式的人已经被[抛在后面了 Andy:要做的就是社区啊,然后人气。流量,钱 iFire:社区那么多 Andy:哦,彩铃,在线itunes iFire:用户凭什么去?,中国在线音乐的收费前景我并不看好 Andy:网站有黏性,用户活跃,用户喜欢扎堆 iFire:中国的音乐行业正在面临死后重生,在它彻底死掉一次之前,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你的那些说法都是空话,黏合性从哪里来?,你的优势资源是什么?,你是拿到了超女的授权还是别的什么授权?,因为你现在谈论的大都是一些已存在的模式 Andy:优势?现在只觉得功能比较新颖 iFire:我不觉得,白手起家的2.0英雄们是要掌握更新的概念 Andy:你可以随时收藏、分享喜欢的音乐并与朋友分享。由于歌曲(Track)都是存放在互联网上的无数台公共服务器上的,所以你可以在家里、学校、公司、网吧等场所不受限制地在线听歌。 iFire:或是更尖端却易用的技术,你所说的这些在一年前就已经不新鲜了 Andy:这个太绝对了把,myspace最初也很简单的 iFire:简单不怕,关键在于创意新颖,我没感觉到维众有什么特别之处 Andy:技术不新鲜,创意不新鲜,只是更简单/实用 iFire:这个更字很关键,你觉得中国人是对更简单有兴趣还是更有名感兴趣? Andy:现在需要技术之外的东西推动 iFire:崂山啤酒就比青岛啤酒更好喝,但为什么那么少的人喝? Andy:名,所以请教您这样的专业人士 iFire:所谓的更简单更易用是不足以吸引用户的,Gtalk就更简单更易用,为什么用户那么少?,我是说真正使用Gtalk的人,这是知识结构造成的分流 Andy:因为google 更有气质,品牌 iFire:你好好想想这些问题 Andy:维众现在没有品牌,所以想培养气质,区别其他网站 iFire:靠什么培养?,维众的品味是由你来决定还是由用户? Andy:网站引导 iFire:仔细想想,用户凭什么听任网站的引导?2.0不是网站引导时代 Andy:现在我觉得基本框架,产品定型了。myspace, digg前期是引导 iFire:那是因为他们起初都是做小众文化,而且那个时候小众没有类似更好的平台,如果myspace是兴起在podcast之后,那它一样死掉 Andy:podcast目前发展也不好啊,odeo的人都做twitter去了 iFire:我觉得现在中国人没有多少真正明白podcast的意义,只去关注那些平台的运营是没有意义的 Andy:不是,podcast用户学习,使用成本高 iFire:看来你没有明白podcast到底带来了什么 Andy:而且没有好的展示形式,声音不如文字/视频/图片表现力强,等等 iFire:podcast从一开始就支持视频,别忘了podcast本身是rss技术,不要把目光放在产品上 Andy:光rss就限制用户了 iFire:网络时代关注现成产品,是最大的错误,podcast技术只是网络传播手段的一页新的开始而已 iFire:网络独立音乐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呢
  •  
    很难得的一样本,创业者在做Copy2China的时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单单模仿国外网站的模型和技术这么简单,更需要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和相关产业有深入的洞察。然而,敏锐的洞察是来自不易的。
Oliver Ding

OAuth: Introduction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14 Aug 08 - Cached
  • OAuth and OpenID OAuth is not an OpenID extension and at the specification level, shares only few things with OpenID – some common authors and the fact both are open specification in the realm of 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Why OAuth is not an OpenID extension?’ is probably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in the group. The answer is simple, OAuth attempts to provide a standard way for developers to offer their services via an API without forcing their users to expose their passwords (and other credentials). If OAuth depended on OpenID, only OpenID services would be able to use it, and while OpenID is great, there are many applications where it is not suitable or desired. Which doesn’t mean to say you cannot use the two together. OAuth talks about getting users to grant access while OpenID talks about making sure the users are really who they say they are. They should work great together.
  • Is OAuth a New Concept? No. OAuth is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ombined wisdom of many well established industry protocols. It is similar to other protocols currently in use (Google AuthSub, AOL OpenAuth, Yahoo BBAuth, Upcoming API, Flickr API, Amazon Web Services API, etc). Each protocol provides a proprietary method for exchanging user credentials for an access token or ticker. OAuth was created by carefully studying each of these protocols and extracting the best practices and commonality that will allow new implementations as well as a smooth transition for existing services to support OAuth. An area where OAuth is more evolved than some of the other protocols and services is its direct handling of non-website services. OAuth has built in support for desktop applications, mobile devices, set-top boxes, and of course websites. Many of the protocols today use a shared secret hardcoded into your software to communicate, something which pose an issue when the service trying to access your private data is open source.
Oliver Ding

Henry Jenkins: 为什么学者应该Blog? | Oh My Media | 媒介与传播研究 - 0 views

  • 运转一个blog是一项承诺和义务,应该被视为你职业的一大堆义务的一部分。当我最初以学者身份开始blog之时,曾向其他blogger寻求建议。他们强调的是,重要之处在于设置发表你blog的日程表并且坚持它。至于你到底是每周写一次还是每天写一次,这倒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得坚持添加内容。否则,在任何一天不去写一篇blog文章都是非常容易的。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偷懒的诱惑的积累会让你最终远离blog。在你的“困难时期”,设置截止日期和有策略地生产内容非常重要,某种程度的“纪律”会让你一直保持动力。
    • Oliver Ding
       
      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应当将知识探索的过程公开在网络上进行,让知识探索的过程得以社会化,并且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对于中文blogosphere来说,只有当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开始写blog并且坚持写blog的时候,垂直领域的信息才会涌现,整个web的信息价值才会逐渐跃升到知识探索层面。
  • 过去,学者们在成为其所在领域的高级专家后才渐渐拥有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声誉;如今越来越常见的是,年轻的研究者们使用blog作为建构声誉的资源,特别是在那些权威尚待树立的跨学科领域中。
  • 我们也看到了帮助学生培育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技能、并设法将其观点转化为可以面向多元受众、跨领域传播的公众话语的价值所在。
  • ...8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招收的学生中,越来越多人将这些blog列为他们了解“比较媒介研究项目”的最主要途径。随之而来的新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项目,以及对于他们的兴趣如何与我们的研究相结合。
  • Blog的文章代表了所谓的”just-in-time scholarship”,对相关领域的当下发展提供了深入思考。
  • 用我们的blog展示来自全球的同事们的创新观点与研究成果。通过我的blog,我时常提供与其他触及我感兴趣领域的学者的访谈。这些学者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自己的blog生涯,并为通过我的网站得到的公众反响而欣喜。
  • 去年夏天,我对在“迷研究”(fan studies,对于电视、电影、漫画、游戏的粉丝们的草根创造性表达的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性别冲突作出了反应。我主持了一系列在此领域的男性和女性研究者之间成对进行的对话。 这样的“二重唱”运用了一些写作工具,例如Google Docs,来共同建构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会话。在六个月内,总共有超过30名学者对此论坛做出贡献。大多数人都因其blog对话,而在学术会议上呈递了panel讨论的计划,或者有了合作写书的计划。
  • 我们的blog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将我们的研究发现和学术会议公诸于众,而且让新闻媒体也对我们认为应该注意和思考的议题产生了兴趣。学者曾经被置于被动地位,只是去回答记者的问题。但Blog行为把学者放在了更积极的地位上,围绕他们的研究主题更积极地参与流行的争论。
  • 如今一部分读者在媒体上看到来自某学者的有趣的引语时,会上网寻找更多的信息。
  •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深远的媒介变迁之中,此变迁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人们极其渴求对变化中的媒介图景的洞察。作为忠实的“信息经纪人”,学者们应当成为更为专业的对话的桥梁。
  • 因为我们的项目有许多blog,我们可以获得并保持多元的读者群体。
Oliver Ding

ilyagram » Blog Archive » 從焦慮到有趣 - 0 views

  • 一如 Clay Shirky 所說的,「今天每一個 URL 就是一個社群互動、團體行動的可能。」
    • Oliver Ding
       
      不仅资讯颗粒化,连沟通社区也颗粒化?
  • 一如我期待未來的群眾,從四面八方、從各種語言但是有自己生命軌跡的參與者,丟出他們平淡無奇的提問。正是因為你我軌跡如此不同,我們才能夠讓網路世界比充斥著文化社會資本的傳統世界窗口,還來得光鮮亮麗、生動有趣!
    • Oliver Ding
       
      享受多样性,享受选择的自由。
  • …以我為例,每天起床,打開火狐瀏覽器,先連上我工作的中時電子報,然後利用瀏覽器的分頁功能,一個分頁連上Bloglines,接收我訂閱的一七一個RSS,幾個分頁連上黑米、推推王等書籤網站,一個連上Twitter,然後再開一個分頁,前往其他新聞網站或部落格。一整天,我都在這些分頁間切換,跳躍閱讀,吸收的資訊量可能上千篇;當一天結束,我發現,我從書籤網站或部落格裡得到的資訊,往往比傳統媒體,尤其千篇一律的電視新聞裡更多,數十倍。或許你發現了,以往由少數報紙、三家電視台寡占的傳播模式,早已是歷史,當你以為七家新聞台、十幾家報紙已經是「資訊爆炸」,請試試網路如恆河沙的寧靜喧囂。
  • ...2 more annotations...
  • 或許,新的地方會搶走他們所在地點的老客戶;或許,一群寫手一起移動但是沒有金主、好的工程師與企劃一同作夥打拼;更沒有人解決財務挑戰,讓廣告商也願意共同滋養這個園地。寫手們在自己的角落繼續書寫,就已經有 Google 會捎來美好支票的問候;共同做什麼似乎都是艱辛困難的想像。或許,傳統英雄們心中的藍圖,已經距離網路世代數億光年之遠。或許人們早已更轉換到反應移動更為迅速的場域中,一如 Clay Shirky 所說的,「今天每一個 URL 就是一個社群互動、團體行動的可能。」
  • 也許真的不用什麼特別的地點、特殊的網路服務。今日我們所身處的網路世界,對所有人來說都實在太有趣了。比傳統媒體有趣一百倍。因為那是我們自己,每個人的所貢獻、創造、生產的意義。
1 - 18 of 18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