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ChildTeach group/ Group items tagged 规则和平等 批评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15More

这一周的事情·碎碎谈(3月9日--3月13日)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周四玩沙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不第一次就坐在那里好吗,第五次第六次再坐好吗?我的心跟着软了一下,差点答应他。”呵呵,这是可可丁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最近,她妈妈跟讲,现在他喜欢尝试跟大人们“讨价还价”。根据传统的方法,一般大人应该坚守住自己的规则,不允许孩子们“讨价还价”。不过我跟可可丁妈妈讲,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权利,因为这是他发展自己头脑思维的一个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打断了,虽然最终他也会去遵守大人的规则了,但是却会丧失自己的创造性动力。所以,大多数“规则”上的“讨价还价”,我还是让可可丁妈妈容许可可丁的创造发挥、互相讨论的。不过还好,妈妈讲,可可丁只要经过讨论,规则最终确定下来后,就确实能够去遵守。在薛涌的博客上,正在连播他的著作“一岁就上常青藤”。摘抄几段,我觉得好的,当然是针对我们这种类似想法的,即不仅允许孩子们在规则下自由的玩闹--爱与自由,也应该允许孩子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讨论之中--规则和平等。(呵呵,偷了孙瑞雪的词)。下面引号是摘自薛涌文章,我表示赞同的:“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劳动阶层更注重孩子态度上的恭敬,中产阶层则注意培养孩子内化的行为准则。”“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 “讨论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这句话说的有点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规则和应用规则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知道这种习惯和这种能力对现代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 另外,我一直对国外幼儿园这种批评小孩的手段“Time out”,即离群,在某个地方坐一下。心里有个嘀咕,觉得其实更残忍(如果我是一个小孩的话)。但是,这种做法,起码比打、骂好吧,对吧。而且,对于幼儿园这种群体活动来说,难道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批评手段吗。在家里,后来我们发展了一套适合家庭的批评方式,不采用国外的那种“Time out 坐板凳”方式。可惜这个方式好像只适合在家里使用。不过,还是把链接放过来,让老师和家长们指教:明确的规则 合适的惩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27f1b01000bdf.html大致意思是,建立了一套分级批评制度,最轻的批评就是“扣鼻子”,再严重就是“挠痒痒”,因为使用这两个,感觉问题也解决了,小孩子也不会留下伤害自尊心的后遗症。其实,批评的目的,不过是让小孩子知道这样做不对,让他服软。既然他承认错了,愿意接受“扣鼻子”、“挠痒痒”的惩罚了,就是服软了。目的已经到达,同时又不让他伤害到自尊。所以,想出这个办法后,发现效果非常好。不过,这个办法好像只适合在家里用,幼儿园人太多了,可能不太适合用上。不过我还是觉得“Time out”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最好放在批评分级制度的最后几级,作为最严重的惩罚手段。在其之前,应该有几种明晰的、较轻的批评手段。不知道,这方面幼儿教育专家们有没有探索出比较成功的方案。老师们和家长们如有知道,请给出参考。另外,说一句,这个花儿朵朵的每周碎碎谈真是好啊,形式好,文笔好,北京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花这些钱,上这样的幼儿园,值。
  • ...12 more annotations...
  • “讨论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这句话说的有点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规则和应用规则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知道这种习惯和这种能力对现代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 “周四玩沙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不第一次就坐在那里好吗,第五次第六次再坐好吗?我的心跟着软了一下,差点答应他。”呵呵,这是可可丁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最近,她妈妈跟讲,现在他喜欢尝试跟大人们“讨价还价”。根据传统的方法,一般大人应该坚守住自己的规则,不允许孩子们“讨价还价”。不过我跟可可丁妈妈讲,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权利,因为这是他发展自己头脑思维的一个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打断了,虽然最终他也会去遵守大人的规则了,但是却会丧失自己的创造性动力。所以,大多数“规则”上的“讨价还价”,我还是让可可丁妈妈容许可可丁的创造发挥、互相讨论的。不过还好,妈妈讲,可可丁只要经过讨论,规则最终确定下来后,就确实能够去遵守。在薛涌的博客上,正在连播他的著作“一岁就上常青藤”。摘抄几段,我觉得好的,当然是针对我们这种类似想法的,即不仅允许孩子们在规则下自由的玩闹--爱与自由,也应该允许孩子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讨论之中--规则和平等。(呵呵,偷了孙瑞雪的词)。下面引号是摘自薛涌文章,我表示赞同的:“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劳动阶层更注重孩子态度上的恭敬,中产阶层则注意培养孩子内化的行为准则。”“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 “讨论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这句话说的有点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规则和应用规则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知道这种习惯和这种能力对现代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 “讨论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这句话说的有点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规则和应用规则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知道这种习惯和这种能力对现代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 非常欣赏李野老师的感悟和文笔
  • 秋香老师说,0—7岁的孩子具有了物质的身体,但是他们的精神灵心还处在飞翔的状态,那些现实具体的要求得等到这些飞翔的天使们降落到坚实的大地上才有可能。到那时侯,他们的画中,云在天上飘,河在地上流,万物清明,各就其位
  • 开园快一个月了。这些孩子、这些老师和这些的房子、玩具、食物一起都有了交流和联系。一些新的关系在慢慢的生长,开始象蛛网一样纤细,最终会如绳索一样坚实。
  • 可可丁的眼睛里有了新的内容,因为和人在一起就要有摩擦。他已经不象路路那样懵懂,他开始在慢慢的清醒过来,知道有的时候小朋友并不是那么友好,知道自己拿到的饼就要吃完,也知道了自己搭好了舞台可能一个人都不来看。
  • 萌萌每天早晨六点十分准时醒来,开始准备和妈妈上班,孩子的意志力可以这样强,让我们大人很多的游移和彷徨统统都可以抛开。
  • 院子里沙坑旁有一个小木桩,我们会请扬沙的孩子到那里坐一会。可可丁不幸成为第一个。他接下来两天都有点不那么开心,周四玩沙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不第一次就坐在那里好吗,第五次第六次再坐好吗?我的心跟着软了一下,差点答应他。
  • arithwsun: 2009-03-15 05:53:23 “周四玩沙的时候,他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不第一次就坐在那里好吗,第五次第六次再坐好吗?我的心跟着软了一下,差点答应他。”呵呵,这是可可丁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最近,她妈妈跟讲,现在他喜欢尝试跟大人们“讨价还价”。根据传统的方法,一般大人应该坚守住自己的规则,不允许孩子们“讨价还价”。不过我跟可可丁妈妈讲,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权利,因为这是他发展自己头脑思维的一个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打断了,虽然最终他也会去遵守大人的规则了,但是却会丧失自己的创造性动力。所以,大多数“规则”上的“讨价还价”,我还是让可可丁妈妈容许可可丁的创造发挥、互相讨论的。不过还好,妈妈讲,可可丁只要经过讨论,规则最终确定下来后,就确实能够去遵守。在薛涌的博客上,正在连播他的著作“一岁就上常青藤”。摘抄几段,我觉得好的,当然是针对我们这种类似想法的,即不仅允许孩子们在规则下自由的玩闹--爱与自由,也应该允许孩子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讨论之中--规则和平等。(呵呵,偷了孙瑞雪的词)。下面引号是摘自薛涌文章,我表示赞同的:“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劳动阶层更注重孩子态度上的恭敬,中产阶层则注意培养孩子内化的行为准则。”“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 “讨论的习惯” “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这句话说的有点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制定规则和应用规则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知道这种习惯和这种能力对现代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2More

奇 妙 的 规 矩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可可丁爸: 2009-05-20 08:15:07 以爱的拥抱和坚持,来维护规矩的形成,这个做法不错。不过,国内的大人可能要好好修炼一番才能做到。因为,大人要么是不纠正孩子,宽容放弃规则。要么纠正的时候,就会带有相当的负面情绪,很难做到温和与拥抱。这个法子,从小小孩时就开始做,应该是容易和有效的。但如果孩子到了3、4岁以上,才知道文章中这种做法,想实行起来,就会有相当的难度了。文中的外国老师,应该是比较健壮的。3岁小孩子的反抗力,以足以使爷爷奶奶无法控制住、拥抱住了。而4岁孩子的反抗力,估计是爸爸妈妈也控制不住了。所以,此时就不能用蛮力,而要像作者那样,见微知著,用巧劲预先发现,四两拨千斤了。但是,这个方法,不用蛮力,用的是智慧,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不过,对于3、4岁的小孩,我的意见是,他们语言体系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应该多借用语言的力量。所以即使文章中这种拥抱坚持法,也是属于体力上的一种征服。据讲,这容易让他长大后,产生心理上的一些惯性,容易屈服于强势。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2、3、4岁的小孩孩子在语言发育期,完全可以开始逐渐退化掉体力训导方法,而开始逐渐过渡到语言教育期。以语言确定规则,而不是大人的体力确定规则,可能是会有很多好处的。
  • 抱歉,新浪博客出了点问题,重复发了2次。这篇文章牵涉的两个规则是:1.  瑞切的“东西要归位”;2. 卡尔的“善于等待”;卡尔想不等所有人吃完,就离开饭桌。确实是属于比较基本的规则,需要大人的坚持,来维护这些规则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至于这种坚持,是通过大人的体力温柔拥抱法,还是通过大人的语言温柔诱导法,则要见机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了。当然,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后者的比例肯定是越来越高才好。
3More

宝宝打架-姜丰 - 新浪BLOG - 0 views

  • 保健员支了一招,即:当大宝打二宝的时候,不要象以前那样no no no,也不批评他,而是不理他,然后抱起二宝,亲二宝。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无论批评和表扬,一切针对他的反应都是对他所做事情的奖赏和鼓励。大宝打妹妹屡教不改,就是他知道这可以引起妈妈的注意。该道理也适用孩子的一切淘气行为。
  • 这招真灵啊,就用了一次,大宝到现在为止都没再打丫蛋,有一次,手都举起来了,又放下了,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还真是有记性。这可比我婆婆教的no no no 那招灵多了。同理,他再拉卫生间的卷桶纸啊,拉电脑线啊什么的,我再也不飞奔过来、厉声制止,我都不正眼看他一眼(其实是在用斜眼密切关注,以防危险)。很快他就失去兴趣,现在老大对卷桶纸之流都不正眼瞧一眼了。   一言以蔽之,倆宝做了好事(就是一切我想要他们做的,比如好好吃饭什么的)就表扬,又亲又抱;做了坏事就视而不见,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又阻拦、又讲道理的。对一岁大的宝宝,忽视或许是最有效的制止! 
  •  
    保健员支了一招,即:当大宝打二宝的时候,不要象以前那样no no no,也不批评他,而是不理他,然后抱起二宝,亲二宝。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无论批评和表扬,一切针对他的反应都是对他所做事情的奖赏和鼓励。大宝打妹妹屡教不改,就是他知道这可以引起妈妈的注意。该道理也适用孩子的一切淘气行为。
3More

幼儿生活规范:家长和老师约法十章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一. 爱 二. 以身作则 三. 规律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九. 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 十. 亲师合一的幼儿生活规范
  • 可可丁爸: 2009-06-20 12:16:09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感觉这一条还应该细化一下,比如“处罚也应该采取孩子认可和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心服口服”。而且针对孩子来讲,我们希望处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A. “下次不再犯”,对很多情况来说,这不太可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千百次的实践和练习,才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有些情况,孩子很快就会接受这个道理,有些情况孩子需要很多次练习才能接受。还有些个情况,非常多次的,孩子都不接受这个规则,那时可能就得大人主动地改变自己,适应孩子自己的规则。B. “承认自己是错的,并认识到错误的程度”,我认为,如果A效果不能达到的话,良性批评的目的,应该退而求其次,达到这个效果就行了,也许他下次还会犯,但知道这个不对,愿意接受相应的、约定好的良性批评方式,就是教育的成功了。大人需要为此,明晰自己的批评分级体系,这样孩子才能通过这一次次练习,知道错误的具体程度。这并不是每个大人都做好了的,有些大人的做法,波动性太大,随意性太大,把小孩子搞的糊涂,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到多少程度。
  •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
1More

明确的规则 合适的惩罚_娃娃妈妈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这种语言上的确认,其实对这么大的小孩是很管用的。只要他语言上确认了对和错,以后的行为上,他也不会出离多少。即使出离了,那时候大人处理起来也非常容易,不会导致大哭大闹。  
2More

为什么我是一名华德福老师_充满爱和自由的华德福教育话题_babytree- 小圈子 - 0 views

  •     我闭上眼睛,哼一首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浮现出一个问题要问:“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耸耸肩。我闭上眼睛,继续哼一首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浮现同样的问题:“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还是耸耸肩。我闭上眼睛,还是哼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再次浮现出一个问题:“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仍然耸耸肩。 “它像火一样吗?” “不!” “它像瀑布一样吗?” “不!” “它像一阵狂风?” “是!”      我高兴得要跳起来。我们发现了一条通道。我提出建议:“好吧,米茜。我想帮助你。我知道你不想伤害其他孩子。(她一个劲地点头,当然,她不想伤害他们!)当那阵狂风吹来,让它把你吹到我这里来,我会抱着你,直到它从你身上吹走。”
  •     华德福教师培训的大部分内容是集中于了解自己。为什么我想要教?我生命的深远意义是什么?关于精神世界我是怎么想的?我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1More

读《一岁就上常青藤》 网上书评二则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薛涌从心理学角度指出了体罚的负面影响:第一,孩子 接受暴力原则,长大了会欺负人。第二,从体罚中,孩子知道大个子可以欺负小个子,以后在外面碰到大个子,就会有恐惧感,觉得人家可以合理地欺负自己,影响 其自信心。
1 - 8 of 8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