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cean's 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心理学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评论: 太阳照常升起 - 0 views

  • 它符合心理学和人性的很多东西。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要把自己对《太阳照常升起》的理解写出来,特别是想把我对影片里带有意向色彩的镜头说出来,和大家做一个电影和心理学的探讨和分享。
  • 姜文电影中的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如妈上树,石头砌成的房子,树,石头等这种事物,与其说带有姜文主观的情感,倒不如说,影片中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不是构成了姜文的意境;其实,是心理学的意象在姜文电影中的呈现。对心理学中的投射法和意象多少了解一些的人,都会欣赏姜文对人物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超前觉悟和学习力,并感谢他为探求意象符号语言和电影的结合对于人物心理刻画所做的积极努力。
  • 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性镜头,对于心理学中的意象和符号学还不是太了解的广大观众,自然就无法感受也谈不上去尽情享受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所尝试运用的电影语言了,运用意象进行对话,是近代心理学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流派,所谓意象,从一开始就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 ...1 more annotation...
  • 1. 脚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双肥润的女人脚,它在洗脚盆中的水被阳光照射而折反出的绝美光影的衬托下被拍的很有灵性,从它踏上土地后,镜头长时间的跟踪拍摄这双脚,很多人对脚是有偏爱的,不是有恋足癖一说吗,姜文用这种方式,从影片一开时他就告诉大家,我的这部影片和性有关系,和性情、性交、性压抑,性解放、性疏导等等,都有关系。          2.鞋     有了脚,一定会有鞋,农村小队长妈妈,那双肥润脚的主人,穷的却没有鞋穿。鞋在符号学里有时候是代表“性”的,这说明,小队长的妈妈在性上是有缺失的,是有需求的,是极端压抑的。当她捧着那双带有两只活灵活现的鱼眼睛的鞋时。姜文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只能有一种解释,妈的生命力也需要爱,需要她心灵深处情感的一种释放。因为,从我们挖掘出的夏商时期的陶器,我们的先人就把鱼作为一种性的图腾来崇拜,鱼代表多子多福。          3.树     树是生命的象征,在艺术类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中,其中就有咨询师让来访者画树的情景,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画的树的形象和构图笔法的分析,以此可以进一步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状态。     影片中,当妈把她的鞋放到树上丢失后,就意味着她的生命里从没有性的滋润到甚至也失去了性爱的生命活力的幻想。但妈并没有自认倒霉,而是爬到她自己赋予自己生命灵魂的树上,用近乎疯狂的呐喊,来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生命的能量和对美好幸福的希望及幻想。树在影片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形象符号,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4.石头     石头在心理学的绘画疗法中,一个人的画上如果有石头,就代表一个人曾经的创伤经历或现实遇到的困难,那是一个个的心结的投射。石头越多越大,代表的心中的阴影就越多越大。     影片中,妈在认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的树的四周挖出了很多石头,很多人感到那是一个疯子的行为,其实,对于有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就不难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姜文也借妈妈的口说出了她为什么要挖石头,因为,树根下有很多石头。所以,树长歪了,寓意生命之树的树长歪了,一定是她的内心受了伤,有了很多的心结,所以,妈妈就挖出了很多象征她自己心结的大圆石头。这也是很多观众非常不了解的一种电影语言,很多人看不懂影片,不是姜文的影片难懂,而是因为,心理学刚刚在中国兴起,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知识还没有多少了解。          5.石头房子     影片中,小队长在静谧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石头堆砌的房间,在石头房里,他发现很多自己家里以前摔碎的东西,和铺着整洁被褥的床。这个房子显然是妈妈秘密建的。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意象,     石头房子的内部,上下连通,错落有致,就像人体的心脏结构一样。     这个石头房子就是象征着妈的“心灵小屋”。     影片中,儿子好奇的打量着妈妈的心房秘密,因为,每个人心灵都是承载一生心结秘密的地方,他仿佛看见了妈妈,但每个人的心灵是不能随便进出的,更不能轻易被外人打扰。     小队长在石头房子里打起了喷嚏,随着他的一声声喷嚏声,油灯一个个塌了,他想拿起的每一个东西都是残破的。儿子只好逃跑似的离开了石头屋。这寓意。我们每一个人从前的心结都是不要轻易碰触的。          除了以上这些,影片中带有典型意象的实物还有很多,比如,枪—代表了男性生殖器也可以说成是展示男性成熟能力的象征和他们快乐的源泉:三根女性长辫子,即代表了很多的女人也可以说明代表了东西方的差异和民族。这样的寓意在《太阳照常升起》里,是有很多的。
ocean wu

心理学让NBA更美好 - 0 views

  •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甭说体育界了。单单一个NBA,心事鉴定组成员就透视到很多心理学知识。除了那些有关球员心理健康的话题,人们更关心的,还是如何让球星出彩,球队赢球。下面就介绍一些教练永远不会写在题板上,但也永远不容忽视的心理学“超级无敌获胜秘诀”。
  • 想赢就培养个迷信的习惯 你对NBA球星的怪异习惯有所了解吗?如果不了解,那么请看心事鉴定组驻NBA特派记者Q博士从更衣室发回的报道: 据了解,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每次比赛时都会在队服下穿一条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短裤;“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每场比赛前都要在技术台上撒镁粉;达拉斯小牛队的贾森•特里则要在比赛前一夜穿比赛对手的短裤入睡…… 感谢Q博士的报道,下面回到心事鉴定组。为什么这么多球员都要坚持一些有点“迷信“的习惯呢?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莱桑•达米斯奇(Lysann Damisch)的研究也许能 给我们答案。她的研究已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达米斯奇在研究中要求参与者都带上自己的幸运符去参加一个电脑记忆游戏实验。来到实验地点后,工作人员会把他们五花八门的幸运符暂时拿走拍照登记。一半的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就能拿回属于自己的幸运符,而另一半参与者则被告知由于相机故障只能稍后才能拿到幸运符(每一个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上辈子都是长鼻子的匹诺曹)。 结果,电脑记忆游戏的数据表明,实验前拿到幸运符的参与者在游戏中的成绩明显高于未拿到幸运符的参与者(数据控请点 这里 )。 猛然间,Q博士想起了2006年NBA总决赛“小牛”被“热火”惊天大逆转的记忆——据说那一次,特里没有找到热火队佩顿的短裤。 心事鉴定组极力反对迷信,但这些“迷信行为”却的确增加了球员的能量。当然,不是因为那些“短裤”与“镁粉”拥有上帝的祝福与神灵的保护,莱桑•达米斯奇(Lysann Damisch)在实验中说,因为这些“迷信行为”具有强烈的积极心理暗示作用,让他们更加的自信,就像我们服用了“ 安慰剂 ”一样——虽然安慰剂本身并没有效果,却让我们自身感觉良好——也让那些NBA球星在球场上更加如鱼得水。拉开裤子一看:“哦,北卡的短裤还在,看我的绝杀!” 如果想让球员更加自信、给力,教练们除了要对球员们日常训练的督促,让手下的球员去养成一个迷信行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特别是姚明,比赛前记得让叶莉给你买一双特别的红袜子吧,千万别再受伤了!)
  • 想赢就多摸摸队友 “迷信行为”能给球员的表现加分,让他更加得自信与镇定,却也不是一名球员优秀的决定条件。而且,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光有几个“迷信”球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球队赢球,队员之间的团结更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让球队更加得团结呢?心理学家说:多“摸摸”你的队友吧!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克劳斯( Michael W. Kraus )带领他的研究小组调查了30支NBA球队的294名篮球运动员,着重选取了2008-2009赛季前两个月比赛中球员的情况进行编码和记录。研究小组使用两组不同的工作人员,对各支球队队友间的身体接触进行记录,用以研究身体接触对球队战绩的影响。他们着重注意了包括击掌撞胸摸头等动作在内的12种接触方式,最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 平均每个NBA球员与队友在每场比赛中的接触时间约为2秒,而比赛中每分钟和队友有身体接触的时间约为0.1秒(球员一般都不会打满全场的)。 2. 与队友触碰越多的球员,对球队的积极影响也越大,他们的个人数据也更出色。 3. 队友之间相互接触越多的球队,胜率越高,而且差异很明显! 也许你会觉得,应该是“胜率高”在前,“身体接触多”在后吧,只有赢球多的球员才有心思和队友打打闹闹嘛!但心理学家对于 具身认知 的研究表明,外部行为可以改变内部想法,也许队友间增加彼此间的触碰,就能让整个队伍更团结,从而更有可能拼得胜利! 所以,教练也可以考虑考虑强行要求队员之间增加身体接触,以增加球队的胜率。至于不良后果么,咳咳,心事鉴定组很纯洁,没有想到…… NBA,是身体力量的碰撞,更是技巧与意志的对抗,但如果能懂得多用一些心理学上的小技巧,也许能让赢球更加轻巧!NBA的教头们,快来围观心事鉴定组吧!
ocean wu

许骥 : 成为一个"坏人"有多难 - 0 views

  • 阿德里安•布罗迪和福里斯特•惠特克主演的电影《死亡实验》(港译:《实验囚室》)。电影讲述26名心理实验的参与者,被分为狱卒和囚犯两组,模拟两周的监狱生活,实验结束后即可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起初,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实验,相约安然度过两周,各自领钱回家。可是没有想到,从第二天开始,几乎所有人都陷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自拔,并且愈演愈烈——狱卒越来越专横跋扈,捉弄囚犯,镇压暴动;囚犯起初服从管制,随后越来越不满狱卒的做法,以致酿成流血性事件。最终,这个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就匆忙结束,因为局势已经完全失去控制。
  • 上个月,在香港,看了由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和福里斯特•惠特克主演的电影《死亡实验》(港译:《实验囚室》)。电影讲述26名心理实验的参与者,被分为狱卒和囚犯两组,模拟两周的监狱生活,实验结束后即可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起初,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实验,相约安然度过两周,各自领钱回家。可是没有想到,从第二天开始,几乎所有人都陷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能自拔,并且愈演愈烈——狱卒越来越专横跋扈,捉弄囚犯,镇压暴动;囚犯起初服从管制,随后越来越不满狱卒的做法,以致酿成流血性事件。最终,这个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就匆忙结束,因为局势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听见身后不停有人发出笑声,并窃窃私语道:“这个编剧也太傻了,哪有人会这么蠢,把实验当真的?”我心想:“朋友,看来你是不知道,这部电影并非完全虚构,它是基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改编的。这个实验,被称作‘20世纪最有争议的实验’,连实验的主持者自己,都对这个实验心有余悸,以致于在实验结束后30多年,才有勇气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写出来,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路西法效应》。”这位实验的主持者,即是大名鼎鼎的,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博士,他也因于1971年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人物,
  • 文化学者朱大可曾经有过论述,指出“制服”二字,既可作名词——特定的标明身份的服装;又可作动词——使某人服膺某人或某事或某种规则;而在文化上,将两层意思结合,更有其深意,即,用一种特定的服装,使人臣服于某种文化。他举例1949年以后的“中山装”说:“在中山装的全盛时期,这种服装竟然成为全中国民众的单一制服。数亿人的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被统一成毫无个性的反面乌托邦。”(见朱大可:《反思中山装的精神创伤比“申遗”更有意义》)
  • ...7 more annotations...
  • “朋友,看来你是不知道,这部电影并非完全虚构,它是基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改编的。这个实验,被称作‘20世纪最有争议的实验’,连实验的主持者自己,都对这个实验心有余悸,以致于在实验结束后30多年,才有勇气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写出来,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路西法效应》。”这位实验的主持者,即是大名鼎鼎的,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博士,他也因于1971年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人物,一举成名。
  • 在实验中,津巴多教授得出的教训所说:“崇拜权力,厌恶弱势,支配控制,从不妥协,落井下石,先下手为强。这些黄金准则是给他们(狱卒)的,而不是给我们(囚犯)的。权威就是规定,规定就是权威。”
  • “抗拒有害影响的十步骤”一节中给出了十种供读者参考的方法。其中第四种,我觉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或许尤为重要,因此愿花些笔墨谈一谈。第四条叫做“我会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其内涵是—— 不要允许其他人将你去个性化,不要让他们把你放入某个分类、某个盒子、某个自动贩卖机里,不要让他们把你变成一个客体、一样东西。请坚持你的个体性;礼貌地告诉他们你的名字和凭证,大声清楚地让他们知道你。请坚持让别人也这么做。
  • 李敖写了小说《北京法源寺》。在小说里,他借“康有为”之口,说了这样一段话:“存心善,才算善,哪怕是转出恶果,仍旧无损于他的善行;相反的,存心恶,便算恶,尽管转出善果,仍旧不能不说是伪善;进一步说,不但存心恶如此,就便是存心不恶,但并没存心为善,转出善果,也不能说是善行;更进一步说,存心不善不恶,但若有心为善,转出的恶果,也是不值得称道的,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我们读完《路西法效应》,何妨花一点时间,看看我们离“善”有多远,离“恶”又有多近?
  • 更谨慎的说法,应该与他身处的环境有很大联系或环境能够对于个人的生活及其观念造成很多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而不是什么“基本决定”,这样的话很容易误导人。
  • 既然什么都环境决定了,那么原罪不原罪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关系,同时,什么“人性恶不恶”自然也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如果坚持人性本恶的话,那么环境论自然也有点站不住了
  • 人性本身中“潜伏”了“恶”的因素,而这种恶的因素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会造成“残酷”的爆发与“权力”的滥用。
ocean wu

情绪的分类 - 0 views

  • 情绪的基本分类
  •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
  •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还有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九种类别。虽然类别很多,但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 ...9 more annotations...
  • 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 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 情绪状态分类
  •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喜事让我们很长时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但有时候一件不如意的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情绪低落。这些都是心境的表现
  •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在强度上更大,但维持的时间一般较短暂
  •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旅途中突然遭到歹徒的抢劫等,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  
    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
ocean wu

克雷奇的情绪分类 - 0 views

  •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Krech)、克拉奇菲尔德(Crutchfield)和利维森(Livson)等人把情绪分作以下4类:   1、将快乐、愤怒、恐惧、悲哀视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2、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包括疼痛、厌恶和轻快。这类情绪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情绪、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这些情绪决定于一个人对自身行为与客观行为标准的关系的知觉。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种类似乎无限繁多,按照积极的与消极的维度,可以把它们分为爱和恨两大类。
  •  
    1、将快乐、愤怒、恐惧、悲哀视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2、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ocean wu

你更愿意为什么而掏钱 - 0 views

  •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公司共同创办人戈登?摩尔在1965年经过观察推导出来的,他原来的公式是建立在可以塞满一块芯片的晶体管数量的基础上,计算机行业普遍接受它为标准公理之一。   在实践中,它归结为以下内容:实现一定数量的计算能力的成本大约每18个月下降一半;同样,以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的计算能力数量同比翻番。这导致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等的处理能力呈几何增长。不断地改进意味着,这些产品每年都能够添加更多的功能而不必提高价格。另外,人们希望靠计算机做越发精细复杂的事情—尤其是供给和消费遍及互联网上不断增长的信息—使人们和企业持续升级。而每次购买一台新机器,大约你会花与前一台同样的钱,但新机器能有更多的功能。
  • 在一段时间内,雏雁效应会把财富标的物的效果夸大,直到到达一个转折点,这种效应再逐渐变小。   现在还有谁会拿上互联网或者手机作为财富标的物呢?这就如同除了那些还使用386的怪人以外谁还会在乎要节省硬盘的存储空间。在这种时候摩尔定律的另一种说法就出现了:不再以某一价格提供不断增加的性能,而是以不断降低价格的方式提供某一水平的性能。   在这个时候,企业也更倾向于先为新兴市场创造入门级的商品,然后迅速以低廉的成本对其重新包装,再投向消费者对价格愈发敏感的发达国家市场,这种新举措被称为“逆向创新”。正如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普拉?哈拉德所说的:“主流观点认为创新源于美国,其后流向欧洲和日本,最后才向穷国渗透。但如今我们看到这种趋势开始逆转。”
1 - 6 of 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