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非禪.PC/ Group items tagged Graph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VERY LIHI

ZDNet Taiwan - Facebook 新平台的意義 - 新聞 - Web應用 - 0 views

  • Facebook現在已建立更深入、更強大的管路,能從伙伴網站拉入更多資訊,並以更多社交媒體功能作為回報:Open Graph比之前的Facebook Connect,能以更精細複雜的方式整合第三方資料。Social Plugins,能為伙伴網站增加許多社交功能。還有Graph API,徹底整頓了Facebook的平台程式碼,讓它更簡單且更靈活。
  • Facebook高層發表的許多概念,都是全新的想法。他們至少在理論上參考了許多同業,從Google Friend Connect到Meebo的聊天列,和Digg的thumbs-up推薦鍵。但Facebook再次集合其行銷、工程和設計專才,將這個隱晦的訊息傳達給開發者和網站發行者:他們可以作到,但我們可以作得更好。而且大家都相信。
  • 時代雜誌的網站也將根據來訪者的Facebook朋友所讀過和推薦的文章,提供使用者建議,以及根據使用者在Facebook列出的興趣,作出更專屬的建議。牛仔服飾品牌Levi's將利用Facebook "Like"鍵,告訴Facebook會員他們的朋友喜歡哪些衣服款式。當Twitter上週在自己的Chirp開發者會議上介紹其"@Anywhere"產品,許多人都認為那是進一步發揮Facebook Connect的基本概念。現在Facebook要取消Facebook Connect,同時往前邁進三、四大步。
  • ...3 more annotations...
  • 你將會聽到很多關於後資料(metadata)的討論,因為Twitter上週發表了一項有趣的後資料相關計畫:"annotations"(註解),允許開發者在Twitter系統上的任何東西,隨意加上後資料。Facebook和Twitter都認為這是讓個別的零碎資料發揮更多作用的方法,但也顯示他們都極力爭取開發者的青睞。
  • Facebook要成為一個能夠敏捷處理線上身份識別諸多使用形式的品牌。這個野心引發許多批評者關注。網路先鋒Dave Winer認為,數位身份識別不該被單一公司掌控。Winer在部落格寫道:「我確定他們的軟體將擴大,它的確是設計良好。但Facebook是一家公司,我們就是不能往那裡走。」
  • 一次推出大量的新產品和平台升級,彷彿Facebook突然像蜘蛛網一樣,鋪天蓋地向各方進發。合理的憂慮是他們可能分散的太廣,以致每個領域都無法深耕。但若一切順利,代表Facebook已順利轉型為下一個時代的網路驅動者。
VERY LIHI

ZDNet Taiwan - Facebook 讚不讚? - 名家專欄 - 戴季全 - 0 views

  • 我們先回頭看看隱私權是甚麼。隱私權,講得簡單一點,是一種「不受干擾的權利」(right to be let alone)。如果我在床頭日記寫下「我喜歡李德武的文章」,某個人、某媒體、某企業、甚至某政府,透過某種我不同意的方式取得我的訊息的話。是的,這很明顯侵犯了我的隱私,侵犯了我合理預期的「不受干擾的權利」。
  • 隱私權,講得簡單一點,是一種「不受干擾的權利」(right to be let alone)。
  • 我喜歡李德武是我的事,只要我沒有公開說明,我就保有我的隱私。但如果我身為一個網路使用者,在有意識的情況下自願按下那個讚,讓我透過Facebook分享我喜歡的新聞或文章(不論是分享給好友還是好網路服務),那我早就走出隱私的範疇了。這裡有幾個癥結點,一個是場域公私與否,一個則是對隱私的合理預期。
  • ...3 more annotations...
  • 畢竟使用者不是在自己的私有雲建置的內網網頁裡私下表達自己的喜歡之意,然後被人竊取資料;而且使用者也具備合理預期,在按下讚的時候知道自己會把喜歡的意圖散佈給Facebook知道。
  • 說到底,如果我們真的不喜歡Facebook或其他人知道我喜不喜歡甚麼東西,別按就是了,Facebook並沒有剝奪我們「不受干擾的權利」。至於Facebook透過我同意提供的讚,推斷出我可能也喜歡的其他人事物,那是另外一回事,跟隱私權一點關係都沒有。
  • 釐清了這一陣子攻訐Facebook隱私和邪惡的兩大徵結後,再來體會Facebook到底讚不讚,就容易得多了。至少我是相當欽佩這些推動世界前進的人。
1 - 4 of 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