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媒体管制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自由之互联网 (上篇)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作家斯科特·谢恩(Scott Shane)同意这样的观点,他写道,“蘇維埃幻觉的破灭…并不是用坦克或是炮弹达成的,而是用事实以及舆论来促成的,它是被压制了数十年的信息释放所戳破。“ [16] 信息的洪流导致蘇維埃公民对他们的政权发出质疑之声,而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促进因素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85年开始实施的开放政策。该政策在上 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放松了对于信息和出行的限制。然而,开放并不仅仅只是源自戈尔巴乔夫自己个人的良好意愿——而是他意识了技术发展的需求。用1988 年戈尔巴乔夫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国际通信跟以前相比要比便捷上许多。事实是,如今任何社会都不可能‘闭起关,锁起国来’。[18]“
  • 克莱·舍基(Clay Shirky)写道,互联网是基于端对端的原理:“因为互联网的收发者在编撰新信息之前无需寻求帮助或是许可,这使得即便有其他的电视广播网络技术可供选择情况下,互联网技术也值得采用。” 即使在开放政策实施之时,蘇維埃政府也对于印刷媒体,电台,电话和电视实施某些监督和审查——但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有设计所致,这样的控制却不可能应用到互联网之上。政府所能做的最多也只是过滤主流搜索引擎——但是雅虎,Google之类的搜索引擎在1989年的时候都还不存在。成千上万的蘇維埃公民仍然通过 列尔科姆网了解了情况的,在科德兹看来,列尔科姆网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抵御集权势力的强力的社会公器。”
  • Paypal这类的服务业也可以增加那些通胀肆虐国家中居民的财务安全。通过拥有一个美元计价(dollar-denominated )的账户,而不是以本地货币计价的账户,个人就可将他们每年遭受的通胀比率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数字。使用诸如电子黄金(e-gold )以及以货物计价(commodity-denominated)的账户,个人完全就不会再次遭受通胀盘剥。此外,他们可以将它们的钱财跨境转移,而无需 面对来自政府方面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工作以及兑换货币——这可以绕过这个世界上一些最为严苛政府的 管制和控制。
isaac Mao

新的国家认同及其未来 - 0 views

  • 大凡集权程度比较高的政府,一遇到紧急情况,都会本能地加强控制,最好把什么都捏在手里。但这一次,中央政府明显克制了这种本能:允许大批志愿者进入灾区,允许若干境外的救援队参与搜救,还允许“牛博网”这样的非官方募捐渠道继续运行…… 这更是1949年以来没有见过的。
  •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它这一次如何管制舆论。地震一来,宣传部门习惯性地收紧缰绳,电话指令一个接一个往下发。但是,大批记者蜂拥入川,其中许多人是自发前往,惨烈的灾情通过他们发回的图像和文字,迅猛震撼了各类媒体的编辑和播放室,由此激发的报道冲动,显然不是那些电话能够完全约束的。时值奥运会前夕,境外记者早已云集国内;互联网时代了,灾区内外的热心网民,谁都能够用手机和电脑上传真真假假的见闻:在这情形之下,也不会有谁还想全面封锁信息,自陷被动吧?“收”“放”结合,“放”中求“收”,差不多成了唯一的可行之策。
  • 无论是一个冷酷的、差不多完全被逐利逻辑支配的政府,还是一个短视的、缺乏政治头脑的资产阶级,它们都会竭力缩小“国家”和国家认同的涵义,抹杀人民公共认同的需要。知识分子要做的正是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当“国家”成为一种包含了多样侧面的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能将我们的视线引入远远比“国家”广阔得多的世界,我们对它的热爱才能经得起打击,我们也才不至于动不动就跌回冷漠和空虚。  
number5

中国,系统的崩溃 - 0 views

  • 信息管制与奶粉造假其实是父子关系,都擅长掺毒。
isaac Mao

GFW Blog: 由瓮安事件看舆论封锁注定的败局 - 0 views

  • 由 于官方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言论控制手法,加上正处“敏感”时期,除新华社简短的定性文字外,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不置一辞,而网络控制也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 封锁程序,因此,许多人在消息上网后几个小时才开始留意到这一事件的发生。6月28日夜,按照一般习惯,我登陆百度瓮安吧搜索信息,却见网友正痛骂该贴吧 吧主胡乱删帖,当然,这样的骂帖也会很快被删。这时候,我看到一位网友向吧主发问:“我的帖子只是找人的啊,请帮我恢复好吗?”紧随着一痛对吧主的跟帖乱 骂后,吧主现身了:“楼主, 等过几天你再重新发, 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弄,现在是百度疯狂地‘和谐’,我也找不到你的帖子,在这里向你道歉了。” 这时候,从各地赶到这个偏僻小吧的网友才知道怪错了对象。不久,这位叫作“临望蓝天”的吧主又发帖称:“我没删过谁帖子,甚至连我自己的帖子都被和谐,我 能说什么?”到了29日上午,再次登陆瓮安吧的时候,发现吧主的名单里已经没了这位“临望蓝天”网友,由于不满言论管制,他辞职了。
  • 有数 据说2007年中国用于网络控制的费用是1000亿元,今年的数据肯定会大大增加,其中也少不了瓮安事件的贡献。
  • 事实上,瓮安事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也不特别恶劣,此前的汉源事件、大竹事件、汕尾事件等,同样都是由官员侵权引起民变,民变引起弹压,尔后是大量的网络 谴责与抗议。不过,瓮安事件却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由瓮安事件中的网络抗议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网民表现出的愤怒超乎寻 常,过去那种“中央是好的,地方官员乱来”的批评基本没了市场,
  • ...1 more annotation...
  • 从孙志刚事件起,经由李尚平案、黄静案、高莺莺案、“纸老虎”案等网络舆论事件,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言论声浪已达到这样的规模,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开始形 成挑战政府权威的能力,我们无法预言这样的规模粗要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民众的现实连动,但照此发展下去,临界点或许不久将至,那时候,当局将失去与民间 和解的主动权和最佳时机——这并非危言耸听,胡温皆为网民,自可亲身体验以形成判断。
1 - 6 of 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