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吸费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fd cn

cnBeta.COM_通信运营商-五大天王_ 北京公安局证实电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 - 0 views

  • 引用匿名人士发表于2008-04-18 17:14:11的评论: 引用匿名人士发表于2008-04-18 12:56:39的评论: 引用匿名人士发表于2008-04-18 10:31:50的评论: 引用Ĥ发表于2008-04-18 10:26:07的评论: 引用匿名人士发表于2008-04-18 09:49:57的评论: 这就是电信的问题! 呼叫转移而产生的花费应该由设置呼叫转移的电话机主承担,而不应该由打这个电话的人承担。比如我打电话A,电话A设置了向B号码转移的业务,那么我只应该付打电话A的钱,拨通电话B而产生超额部分话费应由电话A的机主负担。这样电话吸费就完全不可能存在了。 其实我倒觉得完全可以从二次转移确认机制上进行保障。 当我原本拨打A电话时,如设置转移至B,只需要在转移之前系统告知“您拨打A的电话已设置转移B号码,如果需要转移拨号至B号码,请按*键确认”,这样应该问题可以减少很多,就如短信包月二次确认一样。虽然手续麻烦些,但安全度更高。 电信当然不愿意这么多,那样他们的收入会少很多。 关键是监管不力。 从呼叫转移的功能上讲,信产部是对的。比如A 呼叫B,再转移C。从规范上讲,A付A到B 的通话费,B 付呼叫转移费和B到C的费用。这点大家不必疑问,没有问题。 那为什么还有吸费的问题呢?原因是,信产部的规范,只有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大运营商认真遵守,其他小SP 才不管呢。 举例:A呼叫B,B转移C,C 再次转移到一个吸费的号码上。关键在C 的转移上,如果这部分流程在电信的交换机处理,就没有问题了,它可以按照规范做。但是,吸费的SP 在呼叫转移时,如果将信令格式转化一下,主叫为A,被叫为C,没有第三方号码(关键在这里),那么到达任何一个交换机下,都不是呼叫转移了,是普通的A 呼叫C.所以产生吸费。 解决... 嗯,有道理,有次接了个电话,用公司电话往回拨,提示我无权拨叫,显然是拨叫的声讯,公司屏蔽了声讯电话了。 很抱歉,我认为你的解释错了....我理解警方的意思是:响一声电话在机主上显示的直接是声讯号码,一旦回拨就是直接拨打声讯电话,楼上说的公司电话无权拨打是因为拨的是声讯电话,呼叫转移是不能扣到拨出方声讯费的。至少我碰到过显示声讯号码的未接来电......
  •  
    倒底谁对?
isaac Mao

[经济脉搏] 巴西:是金子总会发光-华尔街日报 - 0 views

  • 4月30日,巴西在发展之路上再次添砖加瓦,华尔街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将巴西的债务上调至“投资级”,巴西也因此成为金砖四国中最后一个获此金字招牌的国家。巴西人欣喜若狂,指出就在巴西23年的民主制度日益巩固之际,该国经济也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革。在金砖四国中,只有印度堪与巴西媲美。
  • 墨西哥亿万富豪理查德•萨里纳斯(Ricardo Salinas)近日闪电造访曾经以贫穷闻名、而今业已经济起飞的巴西东北部,计划面向低收入人群推出连锁银行服务。
  • 美国铝业(Alcoa)的拉美总裁富兰克林•费德(Franklin Feder)说,从投资安全的角度而言,巴西比那种一夜之间就可能天翻地覆的独裁体制要好得多。美国铝业在巴西投资了20亿美元用于开发水电、矿业和冶炼项目,这是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费德说,巴西式民主制度下的决策速度每天都令他们倍感沮丧。大量繁文缛节使美国铝业在亚马逊的一个水电合资企业的牌照申请和建设过程已经花了10年时间,预计还要等到2010年至2011年才能投产。
  • ...7 more annotations...
  • 巴西没有中国和印度那样高的存款率和投资率。但巴西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比中国和印度更为成熟,人口城市化率更高,人均收入也更高,因此短期内实现大幅跨越的可能性也较小。
  • 巴西的纳税人并没有在教育等领域获得太多的福利。在一份标准化科学考试中,巴西15岁孩子比俄罗斯的同龄人得分约低20%。
  • 菲亚特公司(Fiat S.p.A)驻拉美总裁贝里尼(Cledorvino Belini)说,这些计划促进了从下而上的经济变革的发生;人们买更多的面包,面包房买了电视,而卖电视的人买了皮卡,如此形成一个消费链条。
  • 很多投资者被巴西消费者阶层的提升和多样化所吸引。巴西的高端购物者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一样热衷与整形手术;圣保罗时尚社区Jardins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门店是该公司在全球业绩最好的门店之一。但是与从前真正不同的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中端市场正在出现。智利公司Masisa的巴西业务负责人希尔曼(Jorge Hillman)说,人人都在追逐规模更大的中端市场。Masisa目前正在修建一座造价1.3亿美元的工厂,用来为快速发展的家私市场生产刨花板。
  •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还宣布了一项1,250亿美元的产业新计划,通过减税、提供风险投资等激励方式刺激出口,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 然而不知不觉中,巴西经济渐渐开始向人们呈现出新的面貌。除了在农业和自然资源领域已然成为全球重量级国家之外,如今巴西又多了一重优势:坚挺的货币。这反过来又让巴西实现了30年来最快的经济增长,引得大量外国投资者慕名而来,巴西也为萎靡不振的全球经济注入了能量与活力。
  •  
    未来中国的风险系数远远大于那些民主国家
evawoo

滞胀世代 (ZT) --我是一个全职外汇操盘手 - 0 views

  • 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今天的中美贸易关系,就是“我生产,你进口;我贷款,你消费。”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人民劳动成果;然而,十多亿人民辛勤血汗交换回来的,不过只是一些纸张、票据,一些没有任何意图或企图实践的“还款承诺”。那些相信“中国威胁论”的人,是否应该把脑袋送去检查检查?
  • 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中国必须不断增加人民币供应,去吸纳出口商赚回来的美元,再用来购买美债,好让这些美元能够“再循环”到美国。换句话说,美国通过不断发钞和发债去维持高消费,事实上是对中国(及其它贸易顺差国)输出通胀。
  • 一直以来,中国领导人与布什政府的君子协定,就是中方利用贸易盈余大量购进美国国库债券、机构债券(即房屋抵押贷款机构如Fannie Mae等发行的债券)及私营企业债券,为美国提供低息借贷;而总统布什则运用否决权,令国会内的保护主义势力无法得逞。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默契,明显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对中国而言,偏低的人民币汇率无疑有助提升出口竞争力,实现高增长和制造就业的目标。对美国来说,消费者既可享用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也可以获得源源不绝的低息借贷,继续尽情消费。廉价进口产品有助纾缓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再循环到美国的美元,则有助消弭利率上调压力,带动物业及其它资产升值。
  • ...2 more annotations...
    • evawoo
       
      货币问题才是根本问题。
  • 除了使用调控利率和银行储备要求等货币政策外,中国政府对付流动资金泛滥的办法,还包括发行债券以及利用国企招股的策略抽走资金。可是,利用国企上市集资的方法控制货币流通量,犹如抱薪救火,极可能带来连串反效果,诸如:(一)为既得利益集团提供机会,透过特殊关系进行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圈钱活动;(二)导致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三)资产升值造成财富效应,引发物价飞涨;(四)泡沫经济令资源错配及产业结构失衡趋向越来越严重,等等。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arden dzx

谈起世界各地的民主选举,中国人笑了 - 杨恒均的博客 - 0 views

  • 他们看到太平洋彼岸美国民主选举的铺张浪费,看到美国民众对候选人的挑三拣四和评头论足,以至于他们也能够和美国公民一样对美国候选人的优缺点指手划脚。但对于身边那些不经过选举的统治者们挥霍人民血汗,对人民看不顺眼就打压甚至逮捕、碾死的现实,他们噤若寒蝉。生活在集权国家的民众,更难以理解美国那种耗费时日和金钱的选举之意义。其实,那说明民主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冗长的选举中遴别候选人,辩论政策,时刻用民意调整美国发展之方向。   他们看到台湾政客在立法院互相吐口水以做秀的方式吸引选民的注意力,却看不到自己连写一个帖子都要先找出敏感字词以免惹恼“人民公仆”;他们看到台湾民众的民主素质不高,却根本想不到,自己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民主素质……
isaac Mao

2008中文网志年会 - 0 views

  • 原来一直犹豫是否参加本届的中文网志年会,差不多快忘记这事了,今天中午被zousuper又怂恿了我一下(这家伙居然还不知道参加要交报名费)。打开日程安排,发现确实挺吸引人,就冲着安替、和菜头、杨恒均,也值回票价了。
1 - 6 of 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