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th Coffee/ Group items tagged MIT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理工王国--MIT面面观 - 0 views

  •      在3S——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中,一般的MIT学生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超人”。
  • 但即便如此,MIT的学生毕业率也只为92%。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吴锦宇的博客-杨玉良:师承关系--两个科学王朝的故事,在2009级研究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 0 views

  •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Wolfgan Ketterle,他和他的导师David Pritchard都是宗师I. Rabi (1944年诺贝尔奖得主)的传人。这个科学王朝迄今已诞生了6位诺贝尔奖(物理)得主。这得益于这个王朝的学术传统。Ketterle于1990年起跟 着MIT物理教授Pritchard做博士后研究。三年后,Ketterle得到了其他研究机构的工作位置,要离开MIT。然而,如果Ketterle离 开Pritchard,那么他将不得不退出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有关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BEC)的研究工作。Ketterle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物理学家。Pritchard明知BEC研究是一个极重要又有前途的研 究领域,他本人也为之奋斗了多年,他十分爱才,为了使Ketterle能留在MIT继续从事BEC研究工作,他按照美国大学的惯例(在同一个系里不能有完 全相同的研究领域的两个教授),作出了一个无私的决定:让Ketterle接手原本是他自己的BEC研究实验室的工作,而自己则选择了改变研究方向。
arithwsun arithwsun

中国高等研究院"数学、理论物理和哲学杰出青年才俊免费班"招生启事-恒甫学社-搜狐博客 - 0 views

  • 中国高等研究院 2008年“数学、理论物理和哲学杰出青年才俊免费班”招生启事     中国高等研究院将从2008年9月开始,每个周末(周六、日)举办数学、理论物理和哲学杰出青年才俊班,讲授数学、理论物理和哲学领域的基础理论。该班为免费授课,欢迎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报名,也欢迎博士研究生参加。   授课时间:每周六、日,第一次课程将于2008年9月6日、7日开始。   授课地点:中央财经大学校内   所授课程涵盖如下领域:   数学:代数,分析,几何,拓扑学; 理论物理:弦论,宇宙学,现象学; 哲学:数理逻辑,分析哲学,心灵哲学,哲学史,中西比较哲学。   授课教授:   数学和理论物理: 沈维孝(讲座教授,东京大学数学博士), 夏志宏(讲座教授,西北大学数学博士),刘清越 (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博士),郭光远(副教授,牛津大学数学博士,微分几何,拓扑),邓健 (副教授,布朗大学数学博士),徐栩(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梁湘三(教授,哈佛大学博士),杨海棠(副教授,MIT理论物理博士),吕宏(讲座教授,德州A&M大学理论物理博士)等。
arithwsun arithwsun

数论密码_luohuian_新浪博客 - 0 views

  •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整数分解算法是波拉德(J.Pollard)首创的数域筛法(NFS)。
  • 1978年,仅在DHM发明公钥密码体制的两年后,美国MIT的三位科学家里维斯特(R.L.Rivest),沙米尔(A.Shamir)和阿德尔曼(L.Adleman)(简称RSA)就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分解困难性的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现通称为RSA体制。
  • 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尔曼(E.Hellman)和他的研究助理迪菲(W.Diffie),以及博士生默克勒(R.C.Merkle)(简称为DHM)首先创立并发表了所谓的“公钥密码体制”,
  • ...2 more annotations...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是所谓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其思想是在基于有限域的椭圆曲线上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由于有限域上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实际上是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在椭圆曲线上的一种类比物,因此它至少在实用上比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要困难些,因此其安全性也要强一些,当然目前人们还不能证明这一点。
  • 西尔弗曼(J.H.Silverman)等人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称之为XedniCalculus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但该法过于复杂,并用了很多未被证明的数学结果,因此该法一是没有实用价值,二是连个复杂性的度量都提不出来。故而寻求快速实用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哪怕是子指数复杂性的算法)是当前计算数论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王宝山的博客-教授上课:国内比国外差在哪儿? - 0 views

  • 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2 11:38:55]    『博主回复:我问过他们, 好象都不在意 :) 教授太有有特点和性格了看来』 大多数国外教授还是在乎这个的,你问的时候,他们的态度还不能算数,要看他们真正上课时候的态度,你真正坐在他们课堂里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到期末快评的时候。其实现在网上也有评师网,博主可用其看看您所熟悉的国外教授的评语。 http://www.ratemyprofessors.com/ 『14楼:你自己没在美国教过课吧. 以偏概全, 纯属胡扯. 至少数学系的教学要求很高 博主回复:没吃过猪肉, 只见过猪跑. 你这个psedu美国猪跑两步给大家看看吧, 别光在圈里哼哼撒 :) 博主回复:我只能说, 就教学来讲, 我是看不出国内教授比国外差 :)』 博主此言差矣,出言不逊、对别人的质疑反应过度还在其次。国外数学系,其课程分为几级,一级相当于国内高等数学类科目,二级相当于数学系本科生科目,三级相当于研究生科目。 我在Stanford访学时,听过几位教授的二级课程,有些课程是全学期都去听,多数教授们确实讲的非常好,因为他就是这个方向的顶级教授,能言人之所不能,有一门极为初等的课程,初等数论,我本打算听一两次体会一下就算了的,我没想到的是,该教授不仅科研达到顶级,没想到其把最基本的本科生知识也是讲的非常透彻的,所以干脆就听完一个学期了,后来上网看学生对他的rate,确实评价也是最好的。 至于演讲能力,国外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的,国外的博士后在教学经验和演讲能力上一般能力就非常好了。国内教授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有先天缺陷的,很多人是从研究生才开始做报告的。所以,国内一般讲教学经验,往往说的就是这个,看重老教师,也往往说的是这个,但还是有一些人一辈子也没练出来的,看网上有个研究生的博文迷信老教师的教学能力,感觉可笑,教学能力,是分人不分年龄的,教龄确实是会有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具体的人。 另外,还可说的一个不同点是,外国(数学系)教授讲课,一般都会采用脱稿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很少去看讲稿几眼。这本是个教学的好传统,不过被很多国内教授们给丢掉了。 博主回复:对不起, 回复时有时候依赖我的心情, 正郁闷的时候就好发火, 以后不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回复, 多谢提醒, 改正! 关于讲课, 国内外的教授都是有好有坏的, 因人而异, 再说好坏真的很难区别, 同样讲课, 不同的学生感觉就可以截然不同. 您说的很对, 学生的演讲能力是很欠缺, 这个问题好象在科学院好象能好些, 一些地方院校, 很多学生都不行, 不重视, 也没有机会锻炼.
  •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13:54]    『27楼: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这个观点并不见得是公认的。博主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证据。很简单,如果博主把基础教育限定为本科生教育的话,博主能否证明一下,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北大清华的,能胜过哈佛、普林斯顿,或者别比那么高,就比美国的公立大学,Michgan,Minnesota之类。 如果博主同时把基础教育限定为读书,而非科研,哈佛、普林斯顿那些顶级名校,每年的本科生均有一定人数发表出文章,这个参数可以不计算在内。那就光比读书吧,据我所见,即使是在本科生层次,国外数学系开设的课程,要比国内要深很多,好些高阶课程国内是不开的。 博主具体到自己专业,不妨证明一下,自己专业的本科生高阶课程,是否达到了国外名校的水准。 好,如果博主继续限制自己的定义范围,将基础教育不仅限定在本科生,而且还要限制在本科生基础课程上。那好,博主不妨比较一些国内和国外高校,在基础课程上投入的课时。 实际上,国外高校的基础课程课时,量是很大的,而且讲授课程和习题课程比例,是达到了1:1的程度的。从这个参数上看,国内高校并不占有优势,即使是博主所设定的教育扩招之前。 另外,还有一个参数,是国内本科生教育远远不如国外的,就是“讨论班”制度,十几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中国本科生,是知道这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的,直到目前为止,又是有多少学校把它转化为制度的。 国外,也不是所有的名校,都把讨论班制度落实在本科生层次上,但有些学校是这样干的。数学系做的最多的是MIT,最好的我觉得是Harvard。这些信息,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部分的得到。 感觉博主在这里发出这样的观点,缺少证据支撑,何不直接去人家系里那些网页上看看,这又是一个国外优越之处,他们都有面向本科生而写的学习须知,国内大多数学校是不做这个事的,好,你根据人家写的本科生教学流程和内容,逐条说说看,其中哪点是证明了您所说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我会将这个帖子记入我的Google Calendar,周日的时候会过来看看博主找的证据。
  •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35:05]    实际上,我设问的这几个问题 1. 课程设置的宽度和深度 2. 本科生讨论班制度 3. 面向本科生所写的学业流程说明网页 都是本科生教学中的基本参数。实际上,从博主的文章上可以看出,他注意的地方,不在这几个点上,因而会得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那么强在哪呢?其实出博主此文的视角就能看出,博主此文主要比的是教育心理学--教室气氛,实际上,这点,往往被国内教师所注重,即使是大学教师,在很多高校,仍然是要注重保持住学生课堂纪律的,为此,得注重自己的声音大小、声音语调、板书。 所以,当看到某个国外教授声音不够大(人家都是小班教学,没有中国这种大教室授课的高音训练),不看学生,只管自己讲自己的(要在国内,学生不在背后说起话来,当然国外大多数教授,据我所见,授课时还都是看学生的), 就给出结论,对方教学水平不够高。其实,高不高,还得看人家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而不能只看心理学这部分。 教学心理学确实得注重,国内老师往往为学生课堂纪律所担心,这个传统不是一年两年了。实际上,在国外高校,即使是两年制社区大学,也从来没有“维护课堂纪律”一说,所有的学生都是在认真学习的。博主本文这里讲到“期末成绩不放水"现象,现象背后是其“学分制”的实行。 试问,中国哪所大学是真正实行了西方大学的学分制的。作为“学分制”,西方大学已经实行了一百年有余,试问,不实行这个基本制度的中国大学,是如何做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试请那些稍微有点见识的,博主或者跟博主有相同观点的人们站出来具体说一说,拿出具体的东西说一说。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张金才的博客-儿子被美国多所名校录取 - 0 views

  • 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本科生, 但能拿到学士学位的不过200多人,平均每年都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
  • 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名校的声望就这样确立的。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是一件艰苦的事,“压力”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学习节奏之紧,分量之多,很少有其他的大学能赶得上。为此,这里令不少为即将升学而前来观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目瞪口呆,望而却步,也一度令每一年级20%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或是辍学,或是转走。能够在这里留下来的学生们,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1 - 6 of 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