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教师自我评价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的有效性行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的有效性行动研究
- 1 views
《常见的量》复习课反思(第11周)
started by
wjh 001
on 22 Apr 09
#1
wjh 001
on 22 Apr 09
分析一:听录音重温今天上的课,感觉上自己对提问的控制比较自如,特别是低效提问方面,不用太刻意控制自己也做得不错。从这节课的内容特点来看,常见的量主要是复习各种单位与它们之间的进率,转化单位的方法。根据这些知识特点是比较适合应用识记型的提问来回顾知识的,因此,这节课下来4.1识记型提问较多是合理的。从图表上有关提问的数据分析,教师提问共有43次,其中4.1识记型提问有22次,占提问总次数的51.2%;4.2理解型提问有10次,占提问总次数的23.3%;4.3应用型提问0次;4.4评价型提问有5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1.6%;其中4.5低效提问有6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4%。本人认为这些数据如实地反应出这节课的提问结构,这种结构是符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的,但是我还要注意增加一些评价型的提问,效果会更好些。在听录音时,我还发现原来自己上课提问时的语气情感不好,有点太倔的感觉,这种的提问语气不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以后要多加注意。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有19次,从图表中看出这些思考时间一般出现在4.2理解型问题后,这是正常的,理解型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而,这节课以识记型问题为主,学生虽然不用太多的时间思考,但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在培养学生养成思考习惯的阶段,无论提出什么问题都最好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便于这种习惯的养成。显然,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共有86次出现"8"和15次"9"。从图表中也不难发现绿色区域大部分都具有连续性,说明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时间长、完整性逐渐提高,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接下来,我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锻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大声、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听录音重温今天上的课,感觉上自己对提问的控制比较自如,特别是低效提问方面,不用太刻意控制自己也做得不错。从这节课的内容特点来看,常见的量主要是复习各种单位与它们之间的进率,转化单位的方法。根据这些知识特点是比较适合应用识记型的提问来回顾知识的,因此,这节课下来4.1识记型提问较多是合理的。从图表上有关提问的数据分析,教师提问共有43次,其中4.1识记型提问有22次,占提问总次数的51.2%;4.2理解型提问有10次,占提问总次数的23.3%;4.3应用型提问0次;4.4评价型提问有5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1.6%;其中4.5低效提问有6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4%。本人认为这些数据如实地反应出这节课的提问结构,这种结构是符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的,但是我还要注意增加一些评价型的提问,效果会更好些。在听录音时,我还发现原来自己上课提问时的语气情感不好,有点太倔的感觉,这种的提问语气不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以后要多加注意。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有19次,从图表中看出这些思考时间一般出现在4.2理解型问题后,这是正常的,理解型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而,这节课以识记型问题为主,学生虽然不用太多的时间思考,但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在培养学生养成思考习惯的阶段,无论提出什么问题都最好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便于这种习惯的养成。显然,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共有86次出现"8"和15次"9"。从图表中也不难发现绿色区域大部分都具有连续性,说明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时间长、完整性逐渐提高,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接下来,我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锻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大声、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
Cancel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教师自我评价 group
Start a New Topic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有19次,从图表中看出这些思考时间一般出现在4.2理解型问题后,这是正常的,理解型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而,这节课以识记型问题为主,学生虽然不用太多的时间思考,但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在培养学生养成思考习惯的阶段,无论提出什么问题都最好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便于这种习惯的养成。显然,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共有86次出现"8"和15次"9"。从图表中也不难发现绿色区域大部分都具有连续性,说明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时间长、完整性逐渐提高,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接下来,我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锻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大声、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