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教师自我评价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的有效性行动研究(第5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的有效性行动研究(第5周)
- 5 views
《反比例的意义》后教部分反思
started by
wjh 001
on 13 Mar 09
#1
wjh 001
on 13 Mar 09
分析一:后教部分的时间共有11分多钟,这节课在时间方面的控制比起上一节课好了一些,而且这节课的知识较难理解,教师能做到哪些知识点要精讲,哪些不用讲。课堂的提问由于课前有一定的准备,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比较顺利。我以3秒为单位取样,教师提问共有54次,其中41识记型提问有6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1.1%;42理解型提问有23次,占提问总次数的42.6%;43应用型提问0次;44评价型提问有4次,占提问总次数的7.4%;其中45低效提问有21次,占提问总次数的38.9%。从这些数据来看,这节课教师的提问比上一节课要好一些,教师注重了提出一些理解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这节课也有4次评价型提问,虽然次数不多,但说明了教师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提问。这节课做得最不好的还是低效提问太多(占38.9%),这对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说明教师那种口头随便的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还不够彻底改变过来。另外,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教师的一些有效提问中经常夹着一些低效提问(比如第1分钟里的44-44-45-45),说明教师在重复解释自己的问题,解释到最后把自己原来的有效提问变成了一些无效问题。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价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节课的数据分析,在教师提问后有10次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个数虽然比上节课有一定进步,但还是不理想的,特别对于这节课有23次理解型提问来说,不经过思考学生的回答是不够深度的,最关键的是一些成绩中下的同学,他们非常需要这些思考的时间来提高思维能力。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从上面数据的浅绿色区域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占了很大一片区域,说明在这节课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学生回答的时间很长,一般都有6--9秒,最多的达到18秒,这是这节课做得最好的方面。我想: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会更加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而且会更加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互动。
分析一:后教部分的时间共有11分多钟,这节课在时间方面的控制比起上一节课好了一些,而且这节课的知识较难理解,教师能做到哪些知识点要精讲,哪些不用讲。课堂的提问由于课前有一定的准备,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比较顺利。我以3秒为单位取样,教师提问共有54次,其中41识记型提问有6次,占提问总次数的11.1%;42理解型提问有23次,占提问总次数的42.6%;43应用型提问0次;44评价型提问有4次,占提问总次数的7.4%;其中45低效提问有21次,占提问总次数的38.9%。从这些数据来看,这节课教师的提问比上一节课要好一些,教师注重了提出一些理解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这节课也有4次评价型提问,虽然次数不多,但说明了教师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提问。这节课做得最不好的还是低效提问太多(占38.9%),这对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说明教师那种口头随便的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还不够彻底改变过来。另外,从数据上不难看出,教师的一些有效提问中经常夹着一些低效提问(比如第1分钟里的44-44-45-45),说明教师在重复解释自己的问题,解释到最后把自己原来的有效提问变成了一些无效问题。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价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节课的数据分析,在教师提问后有10次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个数虽然比上节课有一定进步,但还是不理想的,特别对于这节课有23次理解型提问来说,不经过思考学生的回答是不够深度的,最关键的是一些成绩中下的同学,他们非常需要这些思考的时间来提高思维能力。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从上面数据的浅绿色区域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占了很大一片区域,说明在这节课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学生回答的时间很长,一般都有6--9秒,最多的达到18秒,这是这节课做得最好的方面。我想: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会更加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而且会更加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互动。
...
Cancel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教师自我评价 group
Start a New Topic
分析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价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节课的数据分析,在教师提问后有10次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个数虽然比上节课有一定进步,但还是不理想的,特别对于这节课有23次理解型提问来说,不经过思考学生的回答是不够深度的,最关键的是一些成绩中下的同学,他们非常需要这些思考的时间来提高思维能力。
分析三: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从上面数据的浅绿色区域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占了很大一片区域,说明在这节课中学生得到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学生回答的时间很长,一般都有6--9秒,最多的达到18秒,这是这节课做得最好的方面。我想: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会更加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而且会更加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