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杨佳案件之民众视点
/
网言:杨佳的"豆"是谁种下?
网言:杨佳的"豆"是谁种下?
- 3 views
杨佳
"豆"是谁种下
started by
dafeng qixi
on 14 Feb 09
#1
dafeng qixi
on 14 Feb 09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心不可侮!
扬佳事件很多人仍然不愿意面对真相、面对真正的背景。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青春年少的小伙子?更何况还有一位单亲母亲?杀气腾腾下对女民警刀下留人,看出他又何尝没有柔情?
在他仇恨的种子里有多少是日积月累?母亲的屈辱、孤儿寡母的无助、生活的困窘,我们的社会、我们许多美轮美奂的政府窗口给予了多少关注?到了六条人命血案,才引起了大家的胃口,全国上下一哄而上……,如果在他们过去讨公道的辛苦途中,有一点点温暖,有一些帮助,杨佳还会无可奈何选择自助,选择一把大刀?因为他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冷漠、太多的虚伪、太多的蛮横……而连声音都发不出的时候,他还能够选择什么?当然六名警察的死也是令人同情的,他们也有妻儿老小……
杨佳的"豆"是谁种下的?由此引发的是硬件的投资还是良知的召唤,已经应该是更高层领导应该正视的问题了!民心不可侮!还有多少李佳、王佳……
和谐的社会才是人人安全的社会,和谐的社会需要公平、公正、理解、尊重、如果连诚实也没有了,又怎么有公平公正?
转载:
匹夫一怒 天下缟素
7月17日,在沉寂了半个月之后,杨佳一案终于被《南方周末》撕开了一个缺口,《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从第一版登到第三版,让我们首次看清这个"非常地妖"所走过的非常旅程。
杨佳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这份幸福在13岁时随着父母的离异戛然而止。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不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对母子。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他们绝望无助地朝我们这个太平盛世的底层坠落。为着法院不公正的一纸判决,母亲王静梅八年来辗转于各个权力机构,象秋菊一样执着地讨要说法。她受尽了冷漠和嘲弄,甚至在上访过程中,"因故"被拘留过十几天。八年的挣扎抗争,最后得到的说法只是一句"事情太小,不予受理"。哀莫大于心死,冤莫大于无处可伸。《智取威虎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八年了,别提它!"八年啊,一场抗战都打下来了,一个弱女子的这点冤屈却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制度已经失灵到何等地步!!
那些把王静梅当祥林嫂耍弄的当权者不会想到,在这八年当中,她那个"成绩一般,个头一般,口才一般,各方面都不算突出"的儿子正逐渐从一头倔驴变成一只可怕的大虫。母亲所遭受的一次次屈辱,不断刺激着他原本天真善良的心灵。山西警察的野蛮殴打,更使他对这个制服阶层产生无比的仇恨。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不断讨要着说法。他对这个制度实在太执着了,他相信这个制度包含着他所要的正义。他的上下求索让肉食者感到烦恼,让世故者感到可笑,但他象个驴友一样继续走着他的郎八拉。
直到去年10月的一天,他碰到了闸北警察。压垮这头倔驴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辆无牌无照的自行车。上帝的黑色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一个丢车人被警察冤为偷车人。刚参加工作时,杨佳曾经丢过一辆新自行车,那天他在大雪中走了六个小时才到家。那是无比愤懑和绝望的六小时。他宁愿忍受饥饿寒冷在路上踽踽独行,也不愿花一两块钱坐公共汽车回家。在北京有句玩笑话:"没丢过自行车的人不算北京人。"多年来,北京警察对偷盗自行车基本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这也难怪,有那么多外国元首要保护,有那么多恐怖事件要防范。丢辆自行车?您就认倒霉吧,别浪费警力了!北京满大街都是无牌无照的自行车,甚至有警察自己都骑着缴来的黑车。
但上海是首善之区,上海警察很好很强大,不能容忍杨佳这样的疑似偷车贼。根据"疑罪从有"的原则,警察把他请到派出所。至于在芷江路派出所,杨佳受到了怎样的"热情款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一出来就不停地上访、告状。上海警察两次赴京对他进行"法治宣传",他都不领情。平心而论,与山西警察相比,上海警察的善后处理算是比较温柔细腻的。但一涉及到钞票,"阿拉上海宁"的小家子气便暴露无疑,说破大天只愿掏1500块钱,哪有山西警察身上那份煤老板的豪爽,一出手便是三万。事到如今,我想那位与杨佳讨价还价的上海警察一定后悔不迭:"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杨佳说三个字:我赔你。如果非要在这份赔偿上加一个限制,我希望是……1580元!"
《南方周末》写道:"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我们已经看到杨佳血淋淋的"说法",不知上海警局能否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说法"。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里,一个说法难道非要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能换来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心不可侮!
扬佳事件很多人仍然不愿意面对真相、面对真正的背景。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青春年少的小伙子?更何况还有一位单亲母亲?杀气腾腾下对女民警刀下留人,看出他又何尝没有柔情?
在他仇恨的种子里有多少是日积月累?母亲的屈辱、孤儿寡母的无助、生活的困窘,我们的社会、我们许多美轮美奂的政府窗口给予了多少关注?到了六条人命血案,才引起了大家的胃口,全国上下一哄而上……,如果在他们过去讨公道的辛苦途中,有一点点温暖,有一些帮助,杨佳还会无可奈何选择自助,选择一把大刀?因为他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冷漠、太多的虚伪、太多的蛮横……而连声音都发不出的时候,他还能够选择什么?当然六名警察的死也是令人同情的,他们也有妻儿老小……
杨佳的"豆"是谁种下的?由此引发的是硬件的投资还是良知的召唤,已经应该是更高层领导应该正视的问题了!民心不可侮!还有多少李佳、王佳……
和谐的社会才是人人安全的社会,和谐的社会需要公平、公正、理解、尊重、如果连诚实也没有了,又怎么有公平公正?
转载:
匹夫一怒 天下缟素
7月17日,在沉寂了半个月之后,杨佳一案终于被《南方周末》撕开了一个缺口,《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从第一版登到第三版,让我们首次看清这个"非常地妖"所走过的非常旅程。
杨佳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这份幸福在13岁时随着父母的离异戛然而止。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不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对母子。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他们绝望无助地朝我们这个太平盛世的底层坠落。为着法院不公正的一纸判决,母亲王静梅八年来辗转于各个权力机构,象秋菊一样执着地讨要说法。她受尽了冷漠和嘲弄,甚至在上访过程中,"因故"被拘留过十几天。八年的挣扎抗争,最后得到的说法只是一句"事情太小,不予受理"。哀莫大于心死,冤莫大于无处可伸。《智取威虎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八年了,别提它!"八年啊,一场抗战都打下来了,一个弱女子的这点冤屈却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制度已经失灵到何等地步!!
那些把王静梅当祥林嫂耍弄的当权者不会想到,在这八年当中,她那个"成绩一般,个头一般,口才一般,各方面都不算突出"的儿子正逐渐从一头倔驴变成一只可怕的大虫。母亲所遭受的一次次屈辱,不断刺激着他原本天真善良的心灵。山西警察的野蛮殴打,更使他对这个制服阶层产生无比的仇恨。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不断讨要着说法。他对这个制度实在太执着了,他相信这个制度包含着他所要的正义。他的上下求索让肉食者感到烦恼,让世故者感到可笑,但他象个驴友一样继续走着他的郎八拉。
直到去年10月的一天,他碰到了闸北警察。压垮这头倔驴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辆无牌无照的自行车。上帝的黑色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一个丢车人被警察冤为偷车人。刚参加工作时,杨佳曾经丢过一辆新自行车,那天他在大雪中走了六个小时才到家。那是无比愤懑和绝望的六小时。他宁愿忍受饥饿寒冷在路上踽踽独行,也不愿花一两块钱坐公共汽车回家。在北京有句玩笑话:"没丢过自行车的人不算北京人。"多年来,北京警察对偷盗自行车基本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这也难怪,有那么多外国元首要保护,有那么多恐怖事件要防范。丢辆自行车?您就认倒霉吧,别浪费警力了!北京满大街都是无牌无照的自行车,甚至有警察自己都骑着缴来的黑车。
但上海是首善之区,上海警察很好很强大,不能容忍杨佳这样的疑似偷车贼。根据"疑罪从有"的原则,警察把他请到派出所。至于在芷江路派出所,杨佳受到了怎样的"热情款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一出来就不停地上访、告状。上海警察两次赴京对他进行"法治宣传",他都不领情。平心而论,与山西警察相比,上海警察的善后处理算是比较温柔细腻的。但一涉及到钞票,"阿拉上海宁"的小家子气便暴露无疑,说破大天只愿掏1500块钱,哪有山西警察身上那份煤老板的豪爽,一出手便是三万。事到如今,我想那位与杨佳讨价还价的上海警察一定后悔不迭:"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杨佳说三个字:我赔你。如果非要在这份赔偿上加一个限制,我希望是……1580元!"
《南方周末》写道:"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我们已经看到杨佳血淋淋的"说法",不知上海警局能否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说法"。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里,一个说法难道非要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能换来吗?
...
Cancel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民众视点 group
Start a New Topi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心不可侮!
扬佳事件很多人仍然不愿意面对真相、面对真正的背景。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青春年少的小伙子?更何况还有一位单亲母亲?杀气腾腾下对女民警刀下留人,看出他又何尝没有柔情?
在他仇恨的种子里有多少是日积月累?母亲的屈辱、孤儿寡母的无助、生活的困窘,我们的社会、我们许多美轮美奂的政府窗口给予了多少关注?到了六条人命血案,才引起了大家的胃口,全国上下一哄而上……,如果在他们过去讨公道的辛苦途中,有一点点温暖,有一些帮助,杨佳还会无可奈何选择自助,选择一把大刀?因为他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冷漠、太多的虚伪、太多的蛮横……而连声音都发不出的时候,他还能够选择什么?当然六名警察的死也是令人同情的,他们也有妻儿老小……
杨佳的"豆"是谁种下的?由此引发的是硬件的投资还是良知的召唤,已经应该是更高层领导应该正视的问题了!民心不可侮!还有多少李佳、王佳……
和谐的社会才是人人安全的社会,和谐的社会需要公平、公正、理解、尊重、如果连诚实也没有了,又怎么有公平公正?
转载:
匹夫一怒 天下缟素
7月17日,在沉寂了半个月之后,杨佳一案终于被《南方周末》撕开了一个缺口,《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从第一版登到第三版,让我们首次看清这个"非常地妖"所走过的非常旅程。
杨佳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这份幸福在13岁时随着父母的离异戛然而止。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不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对母子。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他们绝望无助地朝我们这个太平盛世的底层坠落。为着法院不公正的一纸判决,母亲王静梅八年来辗转于各个权力机构,象秋菊一样执着地讨要说法。她受尽了冷漠和嘲弄,甚至在上访过程中,"因故"被拘留过十几天。八年的挣扎抗争,最后得到的说法只是一句"事情太小,不予受理"。哀莫大于心死,冤莫大于无处可伸。《智取威虎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八年了,别提它!"八年啊,一场抗战都打下来了,一个弱女子的这点冤屈却得不到解决,我们的制度已经失灵到何等地步!!
那些把王静梅当祥林嫂耍弄的当权者不会想到,在这八年当中,她那个"成绩一般,个头一般,口才一般,各方面都不算突出"的儿子正逐渐从一头倔驴变成一只可怕的大虫。母亲所遭受的一次次屈辱,不断刺激着他原本天真善良的心灵。山西警察的野蛮殴打,更使他对这个制服阶层产生无比的仇恨。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不断讨要着说法。他对这个制度实在太执着了,他相信这个制度包含着他所要的正义。他的上下求索让肉食者感到烦恼,让世故者感到可笑,但他象个驴友一样继续走着他的郎八拉。
直到去年10月的一天,他碰到了闸北警察。压垮这头倔驴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辆无牌无照的自行车。上帝的黑色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一个丢车人被警察冤为偷车人。刚参加工作时,杨佳曾经丢过一辆新自行车,那天他在大雪中走了六个小时才到家。那是无比愤懑和绝望的六小时。他宁愿忍受饥饿寒冷在路上踽踽独行,也不愿花一两块钱坐公共汽车回家。在北京有句玩笑话:"没丢过自行车的人不算北京人。"多年来,北京警察对偷盗自行车基本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这也难怪,有那么多外国元首要保护,有那么多恐怖事件要防范。丢辆自行车?您就认倒霉吧,别浪费警力了!北京满大街都是无牌无照的自行车,甚至有警察自己都骑着缴来的黑车。
但上海是首善之区,上海警察很好很强大,不能容忍杨佳这样的疑似偷车贼。根据"疑罪从有"的原则,警察把他请到派出所。至于在芷江路派出所,杨佳受到了怎样的"热情款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他一出来就不停地上访、告状。上海警察两次赴京对他进行"法治宣传",他都不领情。平心而论,与山西警察相比,上海警察的善后处理算是比较温柔细腻的。但一涉及到钞票,"阿拉上海宁"的小家子气便暴露无疑,说破大天只愿掏1500块钱,哪有山西警察身上那份煤老板的豪爽,一出手便是三万。事到如今,我想那位与杨佳讨价还价的上海警察一定后悔不迭:"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杨佳说三个字:我赔你。如果非要在这份赔偿上加一个限制,我希望是……1580元!"
《南方周末》写道:"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我们已经看到杨佳血淋淋的"说法",不知上海警局能否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说法"。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里,一个说法难道非要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能换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