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杨佳 案件 北京 律师 敌我不分 秘密 审讯 不在法庭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法律分析 group
死刑的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
在杨佳案中,北京律师把矛头对准了上海律师。据称有十六名律师联名并控告上海律师几宗罪,如涉嫌控制杨佳的母亲、发表不适当言论、身份冲突需要回避等。同时,舆论又指责上海法院的审理不允许媒体旁听,违反公开审理。
其实,案件的症结在于秘密审讯制度,而不在律师;而秘密审讯的问题不在法庭,而在侦查阶段。指责辩护律师、指责法庭都没有切中要害。北京律师是敌我不分,因为辩护律师即使有不当之处,他也同样是制度的牺牲品,也是一个战壕的。而法庭不过是书面复核程序,是展示证据的公开秀,法庭的公开没有实质意义。所以即使法庭完全公开,随便你媒体和群众旁听,也算不上实质意义的公开审理。律师和舆论应该直捣黄龙,挖掘秘密审判的根源!
何也?
简单的说,案件审理是由采信证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两个部分组成。采信证据认定事实就是依照法律规定,采纳或者否定相关证据,然后依据采纳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比如杨佳的刑事责任的司法鉴定该如何采信和质疑?给杨佳录口供是否符合法定规则?而适用法律是在形成案件事实后,再对号入座定罪量刑。比方说,假设认定了杨佳具有报复情节,那么这种报复的动机是否作为从轻或者从重的量刑情节。由此可见,法律适用的公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法律是公开的,案件事实一旦确定,法律适用没有秘密可言。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公开就变得非常核心、非常重要。
谁认定案件事实,谁就是法官!认定事实的程序如果是秘密的,那么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就是秘密程序;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程序公开,才是真正的实质意义上的刑事审判公开。而在中国,认定案件事实的,是侦查单位。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检察机关,他们都是实质意义上的法官,因为证据由他们采信,案件事实他们说了算。法庭的功能最多是对他们提供的案卷进行书面复核。这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悚然听闻,而是刑辩律师的无奈和悲哀。看看我们的刑事案件程序吧!中国的刑事法庭往往一两个钟结束,而外国的法庭动辄数天数月,为什么?我们的法庭只核对检察机关移交的案卷,所以叫做书面审。对于口供,当庭供述如果与案卷笔录不一致,按照案卷笔录定,还要算认罪态度不好甚至翻供;证人不出庭,证言按照案卷笔录定;司法鉴定是铁证;勘验检查笔录?从来没有听到质疑的声音。看看,整个案件,是侦查单位确定了案件事实,再拿到法庭上走走过场。看看!这样的法庭公开有什么意义?正如俗语说的:公安是做饭的,检察是端饭的,法院是吃饭的;公安怎么做,检察就怎么端,法院就怎么吃!
公安是做饭的!公安才是真正的法官!公安局才是真正的法庭!而检察机关直接侦办的案件,或者纪委办理的案件,检察机关、纪委就是真正的法官、法庭!
那我们看看,这是怎样的法庭啊!
秘密审讯。
不用多说,这种采信证据认定事实的程序就是秘密审讯!被告人供述在秘密中形成,证人证言在秘密中形成,司法鉴定难以质疑,所有的证据都在秘密中形成,证据的采信在秘密中进行,案件事实在秘密中形成!没有律师辩护,没有公民旁听,没有法官主持,一切听凭侦查单位的一手操办。等口供、证人证言、物证等形成证据体系后,铁证如山了,案件才交给公诉部门,再交给法庭。所以每每听到公安机关宣布案件告破时,法治时代就会暗自叹息,因为案件事实是秘密程序形成的,因为宣布有罪的不是法庭而是侦查单位,因为这不符合程序公开的正义。
都铁证如山了,这样的案件,法庭审理还有什么价值?
还有点价值。法庭还有掩饰的价值。如果这样的秘密审判是在法庭上由法官主持的,那么就太明显了太野蛮了。既要保留秘密审判,又要符合现代司法文明,满足司法公开的要求,怎么办呢?那就让法庭来掩饰一下吧!设置法庭程序来走走过场,并让律师也来装饰一下,好让大家知道我们是公开审理,好掩盖秘密审判的事实。即使是装饰、是过场,有时走的都太牵强:据说杨佳案就限制媒体进入、不许公众旁听。
虽然我没有参加杨佳案的辩护和庭审,但是我可以大致推定以下程序事实:
杨佳在公安机关所做的供述,被法庭采纳为定案依据;而这些口供不是公开程序中形成的,而是在侦查单位的秘密侦讯中形成的;
相关证人没有出庭,其向公安机关所做的证言被法庭采信作为定案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合法,为法庭采信;
辩护律师所提的辩护意见(如果有的话),因查无实据或者于法无据被驳回。比如作案的动机和精神状况等。
杨佳案,名义上是上海法院审理的,实际是上海公安审理的;名义上是公开审理,实际是秘密审讯!
在这种刑事诉讼的体制下,换你北京的律师、律师团有用吗?你参与不到秘密审讯中!
在这种体制下,法庭完全公开审理有用吗?让你媒体拍照拍够、录影录个够,让公民随意旁听,有用吗?能推翻、质疑案卷事实吗?能改变法庭书面复核的地位吗?能改变法庭公开秀的可怜角色吗?
不仅杨佳案,所有的刑事案件莫非如此!
所以,希望律师同仁认清秘密审讯的严峻事实,推动中国刑事司法的文明;也希望公众认清法院的走秀角色,莫把公开审理的希望寄托在法庭上,而应当关注秘密审讯的真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