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 2 views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2008)沪高刑终字第131号 原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杨佳,男,1980年8月27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中专文化程度,无业。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8年7月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7日被逮捕。现羁押于上海市看守所。 辩护人翟建,上海市翟建律师事务所律师。 辩护人吉剑青,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2008)沪高刑终字第131号 原公诉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杨佳,男,1980年8月27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中专文化程度,无业。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8年7月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7日被逮捕。现羁押于上海市看守所。 辩护人翟建,上海市翟建律师事务所律师。 辩护人吉剑青,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从袭警到终审判决,112天的历程,杨佳案渐趋明朗,但悬疑犹存 距事发已经过去112天,杨佳袭警案于10月20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裁定驳回杨佳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杨佳以及130余名进入法院的旁听人员,在上海高院审判大楼第五法庭及多个直播间内,静静听取了上述判决结果。 杨佳面无...
本周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杨佳的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该案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死刑复核。判决结果早在二审宣判前三天,"维持原判"的结果就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曾经多次南下希望为杨佳提供法律服务的北京律师刘晓原再次赴往上海旁听了杨佳袭警案终审宣判结果。这之后他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德国之声:您能介绍一下二审审判驳回杨佳上诉的理由吗? 刘晓原:一个是针对二审辩论的焦点问题,警...
世人瞩目的杨佳案终于在沪开庭,上海市二中院门前的电子告示屏显示:"2008年8月26日13:00 ,C101法庭,公开审理杨佳故意杀人案"。然而,当记者和前来旁听的市民准备登记进入时,却被法院告知,这次庭审不对外发放旁听证。那么,这叫什么公开审理?司法第一要义在于取信于民,还未开场,便已失信。以后作出的判决,哪怕是公正的,公正性也难叫人相信。 杨佳案是一桩公共事件,而且举国耸动。这个案子...
【老虎庙说两句】这是荔蕻妹子的泣血之作。在她决定完成这样一篇文字的时候,就已经事实上把自己逼到了绝地!当当事人无法自由而言论的时候,我们就只有期待距离当事人最为接近的人的站出来,而这样的站出来又何其之难呀!这不能不叫人担忧我们这些年纪半百之人为之奋斗半生的天地究竟会怎么阴晴月圆,我们为我们的后代究竟留下一爿什么样的人文生存空间?同样是这样担忧的人,为什么就没有相悖意见的言论渠道?我不知道这篇...
王荔蕻:咱们今天就随便聊聊。 王静梅:好的,这个定性为故意杀人罪,你如果要说故意杀人,又不让解释任何牵扯。这个解释就不对,杀人他有动机啊,这个动机和你判刑与量刑完全是连着的。所以说从那个角度说都不对。 再有就是说故意杀人罪里的这个故意,我最后看了判决书,判决书上的所有理由都不构成故意杀人,这里面的问题太大了不是一点小问题。就是说我儿子一个人单枪匹马被警察带进去以后一关门,剩下就全是警方的人警...
对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杨佳袭警杀人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复核,日前依法作出核准杨佳死刑的裁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于11月26日对罪犯杨佳以注射方式执行了死刑。执行死刑前,杨佳神态正常。喝完粥后,大约九点,杨佳被警车带走执行死刑。 上海11月26日电记者经过证实,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袭警杀人案罪犯杨佳今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据知情人士透露,执行...
杨佳看上去比一审时稍胖,精神状态良好。 当被法庭问及姓名、住址、籍贯时,杨回答敏捷,机械但不恐慌。 他很特别,对第一次在上海的遭遇记得之清楚,象放电影一样把情节说出来.状态放松,回答准确。 被告人自诉上诉理由: 1:不是故意杀人。 2:一审时要求证人出庭未果。 3:从未提出过无理要求。 被告律师向被告发问: 律师问:到上海几次。 答:三次...
备受关注的上海袭警案的主角杨佳一审被判死刑,人们不难猜到这结果;但上海公检法三家处理杨佳的程序和围绕本案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却有些出人意料: 案发后,杨佳的母亲被上海警方以"协助调查"为由带走,至今其失踪的情况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担任杨佳辩护人的谢有明律师同时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见: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网站2008年1月8日的《闸北区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
[导读]23岁的郏啸寅,因一个帖子卷入了杨佳袭警案中,至今羁押在上海看守所。而在本月13日杨佳进行二审. 核心提示:本月13日,9时30分,杨佳袭警案二审开庭。记者从庭审现场了解到,杨佳在上午的庭审中,对案发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全部表示"不知道",包括案发时监控录像中的人他看后也表示"不记得"。 郏啸寅是6日深夜被带走的。7月14日,父亲郏启宏收到上海警方的逮捕通知书,才得知儿子"涉嫌诽谤"...
为了杨佳一案能公正、公平、公正审理,四个年轻人徐烨、路青、赵赵、郭克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写了一封信。 交一封信件,本可以从邮局寄给首席大法官,也许年轻人想体验一下做访民的艰难吧,于是决定亲自去最高法院递交。 想不到在递交信件的过程中,最高法院信访室把他们当作访民,工作人员不仅态度不好,法警也使尽讽刺挖苦之技能对待年轻人。 我们关注杨佳一案,并不是在支持袭警...
(2009-03-20 08:39:32) 3月19日下午,杨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王静梅女士有事想向我咨询。 接通王女士电话后,她告诉我一件事,上海公安机关退回的杨佳遗物中少了一本"记事笔记本"。 去年袭警案发后,杨佳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和"记事笔记本"被公安扣押了,当时是由朝阳区公安分局出具的扣押清单。清单上注明了有"记事笔记本",现上海方面退回物品清单中却没有。为这件事...
11月11日最新:上海老公安冒死三暴"杨佳弑警"案惊天秘密 转自法官先生博客,为方便阅读,做了简单整理。 9月8日:上海老公安冒死首暴"杨佳弑警"案惊天秘密 一个年近80的上海老公安,因为了解杨佳弑警案惊天秘密,觉得如果不予暴露,则良心倍受煎熬,日前通过其在海外的关系,冒着必死的信念(原话:我都一把老骨头了,无所谓了!),把以下消息透露出来,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揭露上海公检法系统的黑暗...
上海袭警案的主角杨佳,退掉了他在招待所的房子,拿一把刀走进上海闸北公安分局。临行前他对招待所老板说:"明天不用住了。" 一个前程尽毁的青年,六个瞬间破碎的家庭,一场两败俱伤的悲剧,以及无尽的伤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沉痛思考。 网络日志中的杨佳,阳光,健康,活跃,渴望结交女友;现实中的他,倔强,阴郁,沉默。28岁的他如何走过自己的青春旅程?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北京青年在长时间的深思熟...
今天(2008年7月18日),总想将昨日南方周末报中有关导致杀人者杨佳滥杀无辜的一个间接原因:他熟知的他母亲遭遇的法官"各打(出奇一致的1350元医药费赔偿对方)五十打板"判决一事,写篇博客。 晚上回家,再打开昨日买回看过的南方周末报查看有关情节。 可是,再看到报纸用黑体摘出的杨佳第一句回答杀人动机的话,突然意识到,他的想法与自己当年在回答采访自己的聪明记者蔡蕾的一个"我要带...
"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杨佳?"20年前,杨佳的邻居教训自己爱惹事的孩子时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年后,当这位邻居在报纸上看到杨佳杀人的报道时不禁悚然。杨佳杀人了,杀的还是警察,而且使6人毙命。一个北京的无业青年身赴上海杀害素不相识的警察,他是谁?为什么?公众渴望知道真相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个28岁的年轻人残忍戕害生命的行为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快,上海市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佳死刑,剥...
持刀闯入警局,导致六死五伤,杨佳袭警事件引发社会关注。面对令人震惊的惨案,部分公众的反映却耐人寻味,怜惜同情、冷漠相对的态度背后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从马加爵案到杨佳袭警事件,面对各种原因复杂的极端暴力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去理性分析看待?《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关注北京青年杨佳上海袭警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个下...
杨佳母亲采访手记 Post By:2009-1-18 15:38:36 她的儿子没了 11月25日,我在慧忠里407号楼的大门内见到王静梅。 尽管见过她的照片,还是没能一眼认出她。她一米五左右的个子,一身暗色调,捆着直发。脸盘很圆,体形偏胖,但颧骨高高地凸着,脸颊有点凹陷。纹过眼线和眉毛,有些年头了,略略地褪色。她看到我,目光很柔和。 这个刚接到儿子死刑判决书的母亲是平静而无...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日上午对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的被告人杨佳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于杨佳本人的结局,按照先期已经介入的杨有明律师的观点,在不能证明杨佳犯罪的时候处于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下,是基本 "死定了"的,法律界的很多专家亦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对于杨有明律师发表的诸如此类的一些观点是否与其身份相悖,这是一个《...
【新唐人记者 李庭 谢玲 采访报导】中国官方媒体26号发布了杨佳被执行死刑的消息。由于消息来的太突然,让关注杨佳案的中国民众感到错愕,杨佳被杀的消息传开后,网民们冒着被监控、被抓的危险,仍然快速的在网络上传递着彼此心中的悲愤言论。 腾讯网继新华社之后,26号上午11点也发布了杨佳被杀的新闻,随后一个小时里,有超过了九万笔网民的留言,但都被封杀了,网民刘先生透露,他有几个朋友因为在网络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