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Group items tagged early_adopter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liver Ding

海内和"早期用户" - Nothing but a tree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评论 我想还是要因“人”而异。不同类型的网站在面对这个问题上,感觉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照网站开发来说话,我们姑且把Facebook这一类看成是先搭建人际结构,而后在人际结构上覆盖各种应用。 另一类网站例如各类物件形态的Social media分享网站,则结构和应用就是合为一体的。 1、Facebook的early adopter 这一类网站在用户贡献内容上,首先重要的是用户贡献人际数据,因为没有人际数据,网站对用户来说就聊胜于无了。有了人际数据,网站的基础才扎实,后面的各类应用才会应运而来。 其实,facebook是一个特例。如果去回顾facebook的发展的话,其实会发现它并没有遵循这个技术扩散曲线。facebook的第一批用户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第二批用户是更多的全美大学的学生,到了最后,才向全社会开放,那些Geek才有办法加入注册。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哈佛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多是Geek,不过,把全部的Geek和全部的哈佛学生相比,我想哈佛学生还是不应该放在early adopter里。 这样看来,facebook就干脆跳跃了early adopter这个阶段。所以在早期,它的曲线看起来坡度不是很大:)而同期myspace则上升很快。Mark也有耐心地做这件事情。现在看来,facebook的发展势头已经比myspace讯猛了许多。 2、大陆的facebook类型网站 facebook是一个特例,大家都不可以复制。放在大陆的环境来看的话,有一个竞争导致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同时在做facebook的克隆工作,所以,就没有时间留给大家慢慢去做了。这样依赖现有活跃的在线用户群就成为一个关键的成长手段。 时间短导致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初期app的选择对网站社区文化和氛围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同样一个朋友买卖的app,在facebook和大陆的类似网站起到的效用是不同的。facebook是在用户交际网络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再开放F8平台,这样各类app就很难对原有的社区文化形成冲击。 从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海内的IT用户群限制了海内的发展。而是海内的早期应用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对普通用户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所以他们无法将用户范围从IT用户扩散到普通用户中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为何海内的颜色不可以改成红色呢,显然中国大众喜欢红色更甚于蓝色。红色并不仅仅代表着娱乐意味,也可以代表着温暖、人情、关怀等等积极的社交情感。 当然,社交网站的病毒扩散机制是网站成长的重要手段,海内的IT用户群的确在这方面有些限制病毒扩散的范围。不过,IT用户群也有普通用户的需求,海内应该从普通用户群的需求出发,设计一些让IT用户群去扩散用户的方法。买卖奴隶或许是一个方法,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愿意让IT用户群去扩散,又让他们扩散到非IT圈去的呢?毕竟,IT用户群的交际网络也是各种各样的。海内所推出的校友录和买卖奴隶,可能没有找准从IT用户群到普通用户群间平滑过渡的方法。 3、大陆用户对facebook类网站的期望 早先时候看到贴子讨论“海内的群组为什么不火”,这个讨论很意思。从这个讨论可以看出,大陆用户对facebook类网站的期望值有些像论坛,人们依然还是期望在大广场里活动,期望扎堆。 相反facebook网站结构却是让用户围绕自己的朋友来展开在线活动的。用户首要关心的是自己的朋友到底在做些什么。而群组则是次要的。 然而,由于大陆用户不是很习惯真实社交,所以,用户就不大可能围绕自己的朋友来开展在线活动,因为他们所加的联系人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朋友。所以,他们就回到了老路,去论坛交际吧。继续扎堆。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内的早期IT用户的确是对海内的拓展带有不利的影响。因为他们不是把海内当成一个关怀自己身边的朋友的地方,而又是一个大型的讨论空间:)而这样的讨论空间又是实名制的,有人还会破坏规则,将实名制社区的讨论转贴到公共网络空间。所以,这批用户是自己把自己给玩了,而浪费了海内的关注自己身边朋友的功能。 不晓得到什么时候,这批用户才会使用网络空间开始关怀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许不需要这样的线上工具吧,关怀身边的朋友,线下工具就足够了:)
1 - 1 of 1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