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Larvata/ Group items tagged scrum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張 旭

Scrum懶人包 - 10分鐘讀懂Scrum與敏捷軟體開發入門(含中文英文名詞對照) - 敏捷進化趣 Agile FunEvo - 1 views

  • Daily Scrum(每日站立會議):每天10-15分鐘不能超時
  • Sprint(衝刺):顧名思義,當團隊決定要哪些 Item 後,就著手去衝。
  • 大原則是 Sprint 內的 Sprint Backlog 不改變(有原則就有例外)。
  • ...6 more annotations...
  • Sprint 開始時,討論一下這個 Sprint 團隊可以交付哪些Item。
  • Sprint 結束時針對產品的會議,PO邀請利害關係人對產出給意見,是要可用的軟體才算產出。
  • Sprint Review 後,Scrum Team 成員(Dev Team 或包含 PO),針對這個 Sprint 團隊的工作模式討論改善,并定出下個 Sprint 改善事項。
  • Product Owner(PO,產品負責人)
  • ScrumMaster
  • Development Team(Dev Team,開發團隊)
張 旭

今天拜飛機了沒? - 談敏捷開發中的貨物崇拜 - 敏捷進化趣 Agile FunEvo - 0 views

  •  
    "沒有溝通(產品的)願景和策略 產品藍圖和發佈日期在一年前就由CTO規劃好了 組織內沒有人跟顧客對談 CTO和利害關係人堅持所有的改動都要經由他們批准 因為保密資安等理由,禁止使用實體的看板或告示 利害關係人直接跟CTO對談,跳過Product Owner 由利害關係人來決定交付產品增量,而不是Product Owner 專案/產品只有在完成時才交付,而不是增量式的交付 避免利害關係人直接跟開發團隊對談 Product Backlog是由一個產品委員會決定的 就算對功能的價值有所懷疑,但還是硬上了(為了年終獎金…) 業務為了成交,答應客戶增加目前不存在的功能,而Product Owner不知情 就算是不重要的問題,也有固定的進度表和期限 負責產品管理的角色沒有取得商業智能(BI)資訊的權限,沒有充足的資訊和數據幫助決定 利害關係人使用需求文件來和產品與工程部門溝通 Product Owner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撰寫和管理使用者故事(User Stories) 在Sprint開始後不久Sprint Backlog就變了 專門成立一個開發團隊來修Bugs和處理小的需求 利害關係人沒有參加過Scrum活動(例如Sprint Planning和Sprint Review) 主要是用『速率(Velocity)符合當初的承諾』來當指標評估Scrum是否成功 開發人員沒有參與創造使用者故事 同時處理的專案數量和工作會改變開發團隊的人數跟組成方式 在Daily Stand up中團隊成員對ScrumMaster報告 定期舉行自省會議(Retrospectives),但沒有改變隨之發生 開發團隊並不是跨功能(Cross Functional),而要靠其他團隊或部門才能完成工作"
1 - 4 of 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