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cean's 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摄影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摄影:什么是街头摄影 - 褪墨 - 0 views

  • 街头摄影,也就是所谓的Street Photography,原是诞生于纽约等大都会的城市艺术形式,美国大城小镇都有这样的传统。摄影师背着相机留连在大街小巷,捕捉一幅一幅迎面而来的行人肖像,悲伤、惊讶、冷漠、喜悦、哀愁-种种形态在沉默而充满张力的镜头下定格、凝固,刹那的生命变成鲜活城市的一页历史,收入摄影集,仿佛化成标本的蝴蝶,在或近或远的后人关注的目光中复活,重新翩跹,唤起往日的记忆。
  • 160年下来,街头摄影已经蔚为大观,风格精彩纷呈自不待言。既有摄影家如法国人尤金·阿杰者定焦18世纪巴黎街头的古旧场景物像,以期一朝定格历史的感伤于方寸影像之中,供后人把玩历史的时移景迁;也有昼伏夜行者如来自匈牙利布拉索夫(现划归罗马尼亚)的布拉塞,整夜流连于夜巴黎酒肆娼馆,用相机汲取底层男女的七情六欲、悲喜欢乐于镜头中。既有法国绅士亨利·卡蒂尔一布列松这样的以守株待兔的耐心仁候于街头一隅,刻意形塑都市这个人工空间中的时空天衣无缝的绝妙一瞬,也有如“巴黎的美国人”威廉·克莱因者在纽约街头如钝牛如小鹿,冲向人群的肉墙,以来自人群的反弹能量撞开快门,抛出一张张犹如与都市对撞后得到的验伤报告似的刺目、残酷的照片。既有如美国人李·弗里德兰德那样纳以一种兼揉感伤与冷漠的目光在都市景物中寻找自我这个“他者”的摄影家,也有如荒木经惟这样的把都市想象成一个女人,一心在都市身上谈到自己的欲望理由的摄影家。
  • ...1 more annotation...
ocean wu

恐怖的中国油画产业和食物链_朱其 - 0 views

  • 其实我觉得陈丹青的才气和高度真不在油画上,他的公共讲座、电视“脱口秀”及其私下谈论的中国政治文化,才真正反映他的水准。因为那是属于“道”的层面。即使有关艺术的“技”的层面,我也没听到过陈丹青有关油画非常有才气的话,他倒在讨论现代摄影、电影甚至电视剧方面的才气,要超过任何一个中国画家。
  • 就“技”和“道”而言,这两者尚未真正合成在陈丹青的油画中。他的画主要体现“技”及其背后的天性天分,宋人所谓“天命之为性”。他的“道”主要体现在公共写作和讲演,但我认为这个“道”目前并未进入他的画中。
  • 宋人又说“性理之为道”,一个人的才性只有落实到“道”的层面才是终极。
  • ...3 more annotations...
  • 写实油画发达的主要背景:一是作为一种为极权主义服务的宣传画形式,比如中世纪、拿破仑的革命帝国、斯大林和毛泽东时期;二是从文艺复兴以来表现人的个性以及中产阶级生活情调的需要;第三,当然是反极权主义的宣传形式,比如左翼艺术、抗战艺术、以及八十年代的中国当代绘画。       除了上述三条,写实油画已没有太大的艺术上的意义
  • 那么写实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只是一种基础的造型训练,作为以后搞平面设计、计算机绘画、建筑草图和动漫的基础;或者它是一种类似于练太极拳的个人爱好和生活方式;或者是中国尚存的画一些宣传画。
  • 中国没有油画大师,但不乏参透人生的“导师”,即很多著名导师或者油画官员,他是知道自己超不过西方油画了,但他还是不放弃油画,一是多年的爱好练久了就会有感情,无非像练太极拳,练久了不练难受,这就跟已经娶妻生子,偶尔出去会会老情人一样;
  •  
     中国没有油画大师,但不乏参透人生的"导师" ~ 宋人又说"性理之为道",一个人的才性只有落实到"道"的层面才是终极。
ocean wu

解密雷锋十九幅著名照片摆拍真相 - 0 views

  • 在过去的政治语境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忽略了对纪实的要求,因此雷锋的形象也多经过“合理”的修饰。专门拍摄雷锋的摄影记者张峻曾经回忆:雷锋的很多照片,都是在不违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noscript><a href="http://212.ad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AFP6_for_SINA|book|bookPIP&db=sina"> <img src="http://212.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book|bookPIP&db=sina" width="360" height="300" border="0" /></a></noscript></span></span></span></span></span></span><noscript><a href="http://157.ad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AFP6_for_SINA|Book|BookPIP&db=sina"><img src="http://157.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Book|BookPIP&db=sina" width="1" height="1" border="0" /></a></noscript>背真实性的原则下事后补照的,或是经过摄者的导演后抓拍出来的;张峻自己的创作灵感也有不少是从雷锋的日记里受到启发而酝酿构图,为雷锋摆拍的。摆拍在当时,甚至是一种任务,而读者也乐意地去接受这些。应该说,有史以来,雷锋是中国被摆拍最多的人物之一。
  • 1961年2月,中国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沈阳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筹备小组准备用照片来反映雷锋入伍后的事迹,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   沈阳军区工程兵首长为此还专门做了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   张峻受命草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以及他本人的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
1 - 3 of 3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