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杨佳案件之艺术杨佳/ 网言:回来慢慢说--杨佳篇
dafeng qixi

网言:回来慢慢说--杨佳篇 - 5 views

回来 慢慢说 杨佳

started by dafeng qixi on 12 Feb 09
  • dafeng qixi
     
    屠 殇
    红朝草民谓杨佳;
    千里提刀杀警察;
    横尸悲剧莫重复;
    法治国家无大侠。

    杨佳一事已然过去半月有余,但是带来的质疑和争论依旧激烈和纷杂。其实这样蛮好,像这样一个有社会标本性意义的事件,理应给所有人带来思考,有思考就会有分歧,有分歧就会产生争辩。

    在牛博中看罢莫之许的为杨佳说几句还有王老板的去他妈的侠客后,觉得似乎有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1、死伤警察是否无辜?

    首先,无辜与否本身是一个情感判断,对于在体制内组成相对邪恶一方的体制分子(莫老师称之为体制个体),很难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做出判断说某个分子是否无辜,或者是否罪不当死。

    假设被杨佳干掉的6人中,某个"他"平日恶事作尽,但没有触及到杨佳本人,杨佳却在此次事件中手刃了"他",这个"他"是否还能称之为无辜呢?我相信,这个"他"曾经伤害过的那些人,决不会认为"他"是无辜的,而会认为"他"是罪有应得,并会拍手称快欢呼雀跃的。但是这些个"他"平日是否十恶不赦呢?只能说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针对"他"说:这个人死得其所,一点都不无辜。

    那么这个"他"为什么会有机会恶事作尽,却没有受到任何制裁,只等着杨佳千里之外长途奔袭过来手起刀落呢?则完全是因为体制。因为体制即没有设定公正和平制裁"他"的条件,而又把"他"放在一个与体制内另一部分群体可能敌对的位置上,所以敌对一方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暴力是毫无悬念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确实无辜,而是因为"他"被体制赋予的身份戴上了原罪的枷锁,这个体制赋予的身份才是罪有应得的。因为把任何一个社会个体放在这个位置上,都是有可能面对来自对面那把杀人刀的。其实只要不是掩耳盗铃的看待警察这个群体在国内社会中的口碑,是很容易理解这样的结论。

    如同腐败一样,只要体制不变,任何人放在一个有机会腐败的地方,并且机会成本非常之低廉,都是一样的腐败分子。

    2、杨佳是否侠客(英雄)。

    和是否无辜一样,是否为侠客也是一种情感判断,因为没有一个必然准确的标准可以定义何谓侠客。某人判断另一个人是否为侠客,也完全是内心情感活动的结果。你王老板可能会认为做好事不留名神雕剑客杨过是侠客,人家罗永浩可能在心中一直把采花不摧花为人仗义豪爽的千里独行田伯光也当作大侠呢。

    作为本次事件中的杀手杨佳,和多年前的胡文海一样,如果有选择的话(在他们看来),都不会走上屠夫这条路的。在强大的极权机器下,杨胡都作了许多弱势群体想做但是觉得还能逆来顺受再看看情况没敢做的事情,杨佳被这部分群体捧为侠客一点都不意外。像王老板说的"这带给我的感触就是: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是他妈的一个球样。"就极其无聊和扯淡。如果这件事情放在二十多年前,绝对没有多少人会去说杨佳是侠客,因为那个时候的弱势群体没有这么的弱,强势群体也没有那么的强和多。

    为弱小的人伸张正义,在弱小者眼里,可能就符合侠客的标准了。但是让弱小者的正义依靠和平的方式去伸张,在今天的这个国家,成本未免太高,实现的希望也未免太渺茫,所以,对待强权采取暴力解决=伸张正义这样的价值判断也就应运而生,毫不意外。和"很多人还是他妈的一个球样"有球的关系。

    在《第一滴血4》中,兰博又灭了一个部队,你能说这个部队的每一个人都是罪该万死么?但是在那些村落里面的居民还有其他受害者看来,兰博就是侠客。因为大家都没有选择,如果兰博不杀人,那些个一厢情愿的和平志愿者就全部死无葬身之地,就是这样,当矛盾到了不共戴天地步的时候,讨论暴力是否应该就是残忍的和空洞的。

    当没有选择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应该随意被剥夺的。"就真成了一句可以忽略的废话了。

    而希望,就是不要到不共戴天大家都走投无路的那一天才想到变法和改良。那就彻底晚了。

    3、杨佳是否性格有障碍。

    可能性格上是有障碍的,但是性格有障碍,就是成为屠夫的必要条件么?当然不是,性格有缺陷的人有很多,如果没有外来的伤害,这样的人与外界产生势不两立冲突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被国家强制机器摧残的生不如死的人有的是,但是像杨佳走上了一条屠夫道路的,毕竟还是凤毛麟角。

    王老板如是二逼说:"让我们来观摩一下这个鸡巴侠客的人生吧:北京胡同青年,13岁时父母离异,亲生母亲王静梅和他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而雪上加霜的是,他母亲也因为所在的冰箱厂倒闭下岗了。杨佳在家乐福工作了一年,然后声称看不惯那么多尔虞我诈的事情,就辞职了,然后陷入了失业的状态,而这时候他已经20岁了。他的母亲每天除了要面对种种不顺心的事情和恼人的官司,还要在每天早晨给20岁的大侠做好一天的饭,否则大侠就不吃。当然,大侠自然也不会做家务,更不会替他操心的母亲分忧,"都是他妈伺候他,出去办事提前做好中午饭,回去带晚饭,不理他都不吃饭。"期间王静梅因上访被拘留十几天,大侠自顾去同学家玩去了,根本不曾去打听过母亲的消息--这种大侠可真他妈的吊啊!
    这种失业在家,靠母亲做饭供养的情况持续了8年,直到他28岁。然后,因为一次警察盘查他的无证自行车,产生了冲突,被带回警局问讯。在警局里,据称他受到了殴打,但未经确实。此后,他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投诉,要求开除相关民警公职,赔偿其精神损失费,但是公安督察部门认定警察依法有据,不予处理。于是杨佳最终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方式:杀人。"

    这段话的根据在哪里?王老板是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地?全段文字充满了自己的主观臆断,包括每天怎么做饭吃都知道?受到殴打未经证实,母亲被拘留杨佳烂心肝的从没打听过母亲的消息王老板不知道又是从哪里证实的呢?这也太铁血了吧?

    更何况,就算杨佳平日果如王老板所说的是个鸡巴无能青年,也不影响人们对他举起屠刀挥向强权这个行为本身的价值判断。

    而莫老师所讲得就很靠谱:"~~~~但是,我不得不很遗憾地指出,全能体制下的专政手段的无约束运行,尽管不再频繁,却依旧可能在某个时刻突如其来,它并没有被关进笼子,而最多是套上了链子,而只要没有最终被法治和民主将之关进笼子,类似的极端事件就很难说不会再出现。而正如我的朋友十年砍柴所指出的那样,这种依旧残留的无约束专政权力,一旦遇上拥有更多自我意识的现代人,是很难不擦枪走火的。

    是到了尽快结束这样的权力运行的时候了。"

    在Clint Eastwood的电影《Unforgiven》中,警察小比尔最后被杀手威廉即将打死的时候,有两句对白是这样的:

    小比尔:"我不该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

    威廉:"'该不该'和这件事情无关。"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艺术杨佳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