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技巧
前言:怎么让我们总是能够当发现竞品上新,并快速跟进,成为行业第二个上线该功能的产品,以第二名身份拿到收益?我们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打法总结。
这套打法的原理:收益=策略数量 * 策略成功率
我的思考是聪明的人和非常聪明的人其实在策略上判断的成功率是没有明显差别的,成功都会是低概率事件。但做策略数量多的人做出的产出就会远远拉开做的少的人。那策略数量怎么才能指数级的多,除了我们自己想以外,更多就是来自于同行,来自于竞品。之前普遍的产品方法会教你们如何分析场景,痛点,需求。其实是在试图提高策略的成功率,但为什么效果有限呢?因为不管什么方法论,都改变不了成功率低这个基本面,1%的判断成功率提升100%也不过2%。
题外话【之所以策略成功的概率低是基本面,是因为我们的阶层决定了我们处于社会信息流动的下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试图整合所有的信息,我们得到的信息总是失真的,残缺的。基于这样条件下的决策,自然不可能高概率。】
这套打法的优点是:门槛低,稳定贡献产出。
这套打法的前提是:当前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有足够多的竞品可以【抄】。
如何建立足够大的策略库
1.成立虚拟监测小组
雇佣3-5个实习生,充当人肉功能爬虫。每人发2-3部大内存手机(后面会说为什么每人要发几部手机),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必须采集几个需求回来。考核是最后谁采集的需求实验收益大。
2.筛选待监测产品库
去应用商店/搜索引擎搜你们的产品,搜索结果里有大量和你们产品类似的竞品,全部下下来。越多越好,每个手机都装上各个竞品。整个监控的竞品最好在50款以上,之前我们会看大约200款以上。
3.产品分级和策略采集
将采集回来的这么多竞品,按照当前竞品的增速,规模,团队实力分档,优先关注20个,这20个是实习生每天都要起码刷半小时,各个板块功能都要体验,剩下的不定期,或是周维度体验即可。只要体验到我们没有的功能,实习生这一层不用分析动脑,不论大小一律采集回来(因为他们没有经验,自己判断会让产品丧失可能的潜在机会)
4.用新老设备分别体验采集
让实习生打散按天随便激活产品,注意不要同一天都激活某个产品就好,因为现在大量的产品都采用了 实验-全量 这样的增长逻辑。实验的策略往往会区分新老用户有所不同,分别激活是为了让实习生的手机,有的设备处于该APP的新用户阶段,有的设备位于该APP的老用户阶段,这样才能尽可能体验到竞品正在做的所有实验,采集更多策略回来。
在一堆采集回来的策略里,我们如何筛选
1.遵循3点基本原则进行粗选,这一层面可以交给有经验的运营/产品就可以了
这3点基本原则是:基数大原则 主路径原则 扩量优先原则
基数大原则:只有多数用户都可能会体验到的功能,策略才有抄的必要。比如某些【个人中心】【我的】版块里的的内容没什么必要抄。
主路径原则:产品的核心路径体验上的优化优先抄,比如电商类的主路径是购物体验过程,阅读类的是feed等等。
扩量优先原则:上面提到我们给实习生发了不少设备,如果我们观察到实习生的设备里当时记录的策略扩量了(命中策略的实习生设备明显增多了),那往往意味着竞品有收益,实验扩量了,这种要重点关注。
2.打听
完成粗选的策略,功能,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就开始做评审,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听到对方做这个需求到底收益什么样,降低试错成本。
3.精选,这一层面往往由负责人,资深产品/运营来切入。
经过上面的残酷淘汰后,进入到这一层的需求已经不多,这里面就会用到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些产品方法,去分析优先做哪个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需求过程中落地要注意的细节
1落地目的而不是形式,这句是指比如我们发现竞品在某个版块入口上加了个小红点,不是说我们也要加一个一样的小红点,要看它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它背后的意思是强化这个入口,那我们要强化可以怎么做,强化的更好?
2所有的策略必须走先上实验,因为产品和产品也有不同,确实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前言:怎么让我们总是能够当发现竞品上新,并快速跟进,成为行业第二个上线该功能的产品,以第二名身份拿到收益?我们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打法总结。
这套打法的原理:收益=策略数量 * 策略成功率
我的思考是聪明的人和非常聪明的人其实在策略上判断的成功率是没有明显差别的,成功都会是低概率事件。但做策略数量多的人做出的产出就会远远拉开做的少的人。那策略数量怎么才能指数级的多,除了我们自己想以外,更多就是来自于同行,来自于竞品。之前普遍的产品方法会教你们如何分析场景,痛点,需求。其实是在试图提高策略的成功率,但为什么效果有限呢?因为不管什么方法论,都改变不了成功率低这个基本面,1%的判断成功率提升100%也不过2%。
题外话【之所以策略成功的概率低是基本面,是因为我们的阶层决定了我们处于社会信息流动的下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试图整合所有的信息,我们得到的信息总是失真的,残缺的。基于这样条件下的决策,自然不可能高概率。】
这套打法的优点是:门槛低,稳定贡献产出。
这套打法的前提是:当前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有足够多的竞品可以【抄】。
如何建立足够大的策略库
1.成立虚拟监测小组
雇佣3-5个实习生,充当人肉功能爬虫。每人发2-3部大内存手机(后面会说为什么每人要发几部手机),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必须采集几个需求回来。考核是最后谁采集的需求实验收益大。
2.筛选待监测产品库
去应用商店/搜索引擎搜你们的产品,搜索结果里有大量和你们产品类似的竞品,全部下下来。越多越好,每个手机都装上各个竞品。整个监控的竞品最好在50款以上,之前我们会看大约200款以上。
3.产品分级和策略采集
将采集回来的这么多竞品,按照当前竞品的增速,规模,团队实力分档,优先关注20个,这20个是实习生每天都要起码刷半小时,各个板块功能都要体验,剩下的不定期,或是周维度体验即可。只要体验到我们没有的功能,实习生这一层不用分析动脑,不论大小一律采集回来(因为他们没有经验,自己判断会让产品丧失可能的潜在机会)
4.用新老设备分别体验采集
让实习生打散按天随便激活产品,注意不要同一天都激活某个产品就好,因为现在大量的产品都采用了 实验-全量 这样的增长逻辑。实验的策略往往会区分新老用户有所不同,分别激活是为了让实习生的手机,有的设备处于该APP的新用户阶段,有的设备位于该APP的老用户阶段,这样才能尽可能体验到竞品正在做的所有实验,采集更多策略回来。
在一堆采集回来的策略里,我们如何筛选
1.遵循3点基本原则进行粗选,这一层面可以交给有经验的运营/产品就可以了
这3点基本原则是:基数大原则 主路径原则 扩量优先原则
基数大原则:只有多数用户都可能会体验到的功能,策略才有抄的必要。比如某些【个人中心】【我的】版块里的的内容没什么必要抄。
主路径原则:产品的核心路径体验上的优化优先抄,比如电商类的主路径是购物体验过程,阅读类的是feed等等。
扩量优先原则:上面提到我们给实习生发了不少设备,如果我们观察到实习生的设备里当时记录的策略扩量了(命中策略的实习生设备明显增多了),那往往意味着竞品有收益,实验扩量了,这种要重点关注。
2.打听
完成粗选的策略,功能,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就开始做评审,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听到对方做这个需求到底收益什么样,降低试错成本。
3.精选,这一层面往往由负责人,资深产品/运营来切入。
经过上面的残酷淘汰后,进入到这一层的需求已经不多,这里面就会用到大家经常看到的一些产品方法,去分析优先做哪个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需求过程中落地要注意的细节
1落地目的而不是形式,这句是指比如我们发现竞品在某个版块入口上加了个小红点,不是说我们也要加一个一样的小红点,要看它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它背后的意思是强化这个入口,那我们要强化可以怎么做,强化的更好?
2所有的策略必须走先上实验,因为产品和产品也有不同,确实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