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 鸟巢里有没有个人故事 - 0 views
-
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我喜欢这种说法。但什么是“世界语言”呢?我认为有三种理解。(1)越是普世价值的,越是世界的。(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3)越是个人的,越是世界的。 能不能说,越是国家的,越是世界的?有趣就在于,恰好没有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不通。
-
之所以“世界语言”对于中国人是个难题,不在于我们不懂普世价值或者没有民族特色,而在于我们都不习惯于讲个人故事。基本原因可能是,我们一生的时间,都被用于反复听讲并复述国家的大故事。比如百年屈辱啊,三十年改革啊等等。 于是个人讲述自己故事的能力便极度萎缩,更糟糕的是个人干脆就没有故事了。你非要他讲,比如说你怎么会喜欢奥运啊?他一张口就一定是大故事,一定是从不堪回首的百年前讲起,然后再说到13亿人,然后就没有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据目前所知,仍然保留了个人讲故事能力的最大群体,是各级上访部门前面的“上访族”。或许良莠不齐吧,但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讲个人故事,很多还是长篇小说,或者永远不完的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