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 第零章、計算機概論 - 0 views
-
但因為 CPU 的運算速度比其他的設備都要來的快,又為了要滿足 FSB 的頻率,因此廠商就在 CPU 內部再進行加速, 於是就有所謂的外頻與倍頻了。
-
中央處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CPU 為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晶片, 裡頭含有微指令集,如果你想要讓主機進行什麼特異的功能,就得要參考這顆 CPU 是否有相關內建的微指令集才可以。
- ...63 more annotations...
-
多媒體微指令集:MMX, SSE, SSE2, SSE3, SSE4, AMD-3DNow! 虛擬化微指令集:Intel-VT, AMD-SVM 省電功能:Intel-SpeedStep, AMD-PowerNow! 64/32位元相容技術:AMD-AMD64, Intel-EM64T
-
若光以效能來說,目前的個人電腦效能已經夠快了,甚至已經比工作站等級以上的電腦運算速度還要快! 但是工作站電腦強調的是穩定不當機,並且運算過程要完全正確,因此工作站以上等級的電腦在設計時的考量與個人電腦並不相同啦
-
檔案容量使用的是二進位的方式,所以 1 GBytes 的檔案大小實際上為:1024x1024x1024 Bytes 這麼大! 速度單位則常使用十進位,例如 1GHz 就是 1000x1000x1000 Hz 的意思。
-
新的 CPU 設計中, 已經將記憶體控制器整合到 CPU 內部,而連結 CPU 與記憶體、顯示卡的控制器的設計,在Intel部份使用 QPI (Quick Path Interconnect) 與 DMI 技術,而 AMD 部份則使用 Hyper Transport 了,這些技術都可以讓 CPU 直接與主記憶體、顯示卡等設備分別進行溝通,而不需要透過外部的連結晶片了。
-
個人電腦的主記憶體主要元件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只有在通電時才能記錄與使用,斷電後資料就消失了。因此我們也稱這種RAM為揮發性記憶體。
-
第二層快取(L2 cache)整合到CPU內部,因此這個L2記憶體的速度必須要CPU時脈相同。 使用DRAM是無法達到這個時脈速度的,此時就需要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的幫忙了。
-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一套程式,這套程式是寫死到主機板上面的一個記憶體晶片中, 這個記憶體晶片在沒有通電時也能夠將資料記錄下來,那就是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 ROM)。
-
由於磁碟盤是圓的,並且透過機器手臂去讀寫資料,磁碟盤要轉動才能夠讓機器手臂讀寫。因此,通常資料寫入當然就是以圓圈轉圈的方式讀寫囉! 所以,當初設計就是在類似磁碟盤同心圓上面切出一個一個的小區塊,這些小區塊整合成一個圓形,讓機器手臂上的讀寫頭去存取。 這個小區塊就是磁碟的最小物理儲存單位,稱之為磁區 (sector),那同一個同心圓的磁區組合成的圓就是所謂的磁軌(track)。 由於磁碟裡面可能會有多個磁碟盤,因此在所有磁碟盤上面的同一個磁軌可以組合成所謂的磁柱 (cyl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