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树发了个贴,提到少林寺里的一段: “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 主管剃度的大和尚不停地啰嗦。 小虎一闭眼:能持。 牧羊女白无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心上人变成了武僧觉远了。一段情,流水落花。 ” “汝今能持否?”不知怎的,这句话让我想起另一个和尚来,不知他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什么才是和尚要持的呢? 今年2月回昆明度假的时候,遇见一个有趣的和尚,是慈云寺的主持,叫传正师。我的一个朋友带我到他庙里去玩。进了大门,看见他正在跟一个和尚盘腿坐在廊下一边晒太阳一边下象棋,看了一会儿,两人都是臭棋篓子,还作兴互相悔棋耍赖,乐死我了。 然后他搬了一副茶具到树荫下,泡茶给我们喝。是很现代的茶具,他拿了个插线板,远远的牵了根电线过来,用电热水壶烧水。按我的想象,和尚喝茶,怎么也得摆开了“红泥小火炉”的架势吧,他倒是一点也不讲究POSE哈。他也不怎么懂茶,但慷慨大方,把人家送给他的20年陈年普洱拿出来待客,送他茶的人,是易武茶山的主人,一个有名的茶老板。 喝茶的时候,我瞧见他手上戴着一串很像玉手镯改成一截一截后串成的手链,那玉的材质挺好。俺的好奇心又上来鸟,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俺腆着脸让他摘下来俺瞧瞧,嘻嘻,总是这么不矜持!果然是很好的缅玉,几乎是玻璃地的质地。这么一副翠玉的串珠戴在和尚手上,总觉得有点怪异,哈哈,难道他出家前也是个宝玉胚子?我试问来历,他很干脆的回答了我。果然是女人送的!女人说要把手镯送给他,他不肯要,女人急了,扬起手,往石阶上使劲一磕,玉镯断成四截。女人说,玉镯已经碎了,她留着也没用,不如找个雕玉的工匠,把它改成串珠,给和尚戴着,念经的时候,一边念,一边数着念珠,就当是她也在跟着念经呢。和尚果然就把几截玉镯改成了现在的串珠天天戴着了。 我去的时候,接近正午,我跟朋友在他的慈云寺里吃了顿午饭,素食做的挺好吃。但是和尚不吃,他说,他过了中午12点就不吃东西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本来说好跟他一起吃饭的,结果我们来的太晚,让他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害得人家饿肚子了。这让我有点意外,因为听朋友说起前几天和尚过生日,他们几个俗人去给和尚过生。和尚并不阻止他们在寺里喝酒,只是没让他们吃肉而已。和尚笑嘻嘻跟他们在一间偏房内,搂肩搭背的闹了一晚上的酒,一点和尚的样子都没有,但他自己不喝酒。没想到他平时竟然遵着和尚的规矩,过午不食,他真让人惊奇。 和尚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朋友说,和尚很爱花,爱字画,爱石头,他是个玩石头的方家,经常在昆明的花鸟市场里转悠,混迹于市井人物中,看人家刻石头,据说还挺会讲价。我那天去看他,也是为了拿一对印章石向他讨教,和尚很兴奋,拿出两方他自己刻的印章给我看,印章石是很普通的冻石,但和尚的字刻的挺好,大开大阖,有写意画的意蕴。 大概是跟和尚挺有缘,我走的时候,和尚送了我一盆他自己在后山上挖回来的兰花,叫做莲瓣,已经抽出了两根花茎,不日便可开花。他说,让我好好的养,先学学怎么才能养好兰花,等他的兰花分蘖了,来年再送我两棵雪素。那盆花我带回了广州,放在书房的飘窗上,过了两星期,花开了,房间里飘着淡淡的花香,一直开到春节后才谢。 有一天给朋友电话,问起和尚近况,朋友大笑。说和尚坐着飞机到山东买拖拉机去了。。。晕!他买拖拉机干什么啊?朋友解释说,慈云寺所在的山上方圆有2000亩山地,都划归了寺院,传正师买拖拉机是为了开发山地种茶,哈哈。 慈云寺是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寺院,曾经香火鼎盛,全盛时期有几重院落,在这里修行的和尚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我去的时候,看见许多残垣断壁的遗迹,如今慈云寺只剩下一个院落了,据说传正师接任住持的时候,发愿要重修大殿,恢复以前的文武大殿和藏经阁。朋友说,他这是在经营寺院所属山地,打算种茶卖,募集重建的费用呢:) 这样的和尚瞧着真让人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