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小石 -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小石 -

小石 -

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 焦建利:我的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李克东难题”这个说法,最早是四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黎加厚教授亲口告诉我的。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对这个故事的较详细地解释: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 对于教师博客为什么缺乏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这个问题,中山大学的王竹立老师认为,这“可能与博客的性质和功能的局限有关,博客本来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后面的留言与回复只是附加的功能,对字数和格式等有诸多限制,不利于深度的交流与讨论” 。我认同王老师的这个说法,但是又产生新的疑惑:BBS想必比博客更擅长于互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使用BBS,人们之间的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就会必然地发生。可见,技术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人。
  • 对这些教师的调查发现,一线教师之所以不写博客,主要理由包括:               没时间;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缺乏睡眠,没有时间去写;博客的内容对自己作用不大;不想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想法,习惯纸质版日记,没有习惯和毅力坚持;真实的东西难以表达;教育问题的敏感性;教师群体是比较封闭的群体,不愿外露;有点懒;缺乏必要的思考,缺少话题;没有新意,没有新鲜的事情可写;没有感受到博客的好处等等。
  • ...1 more annotation...
  • 焦老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试着来回答这里面的基本问题: 1、首先“教师博客”这种说法应该扔到一边。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是才是教师。首先是一个blogger,然后才有edublogger。——“教师博客”的背后是一种“工具论”思想在左右,在具体指导和操作上,又通过“区域博客”把本来有可能与世界直接互联的老师,圈回了学校和所谓的区域教研、学科教研等这种小圈子里。深度的互动和自由的呼吸、开拓的视野等密切相关的。所以,请先正确理解什么是blogger,以及所谓的海盐教师博客等“区域博客”给教师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造成的伤害。 在有可能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尝试和老师一块体验和挖掘以blog为基本元素的Web2.0技术及社会思潮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个可能性,并鼓励老师先跳出学校、跳出区域教研等,去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如果在他们自由思考的过程中,反过来想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做些探讨,我们鼓励他们可以借助blog记录和交流,并和他们探讨blog对个人学习、积累、交流、展示等等的价值。 2、有以上的基础,可以进一步讨论,blog及Web2.0技术与社会思潮给自下而上的教育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可能性,以及有可能如何参与到这种变革中。这样的话,也才有真正的讨论空间。否则,我们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师吗,哄着老师和我们一块写博客,讨论教育吗? 小“关中客”—— 小石, co-founder of Sociallearnlab.org, xiansf # gmail.com
  •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小石 -

闲话高考-标准答案 | 可能吧 - 0 views

  • 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与其强调问题的本身,我认为强调问题的应用更有实质意义。这样才会让人认为学一门课是有用的,天天算微积分但不知道何时能用到,这不是微积分的错、也不是微积分无用,而是教材本身可以做得更好。
小石 -

与Acumen 基金首席执行官的对话 - 麦肯锡季刊 - Acumen 基金首席执行官 - 非营利事业 - 慈善事业 - 0 views

  • 我的出发点(尽管它也并不完美,而且我认为根本就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权力并不是一种倾听意见的好方式。因为权力总要受到一些人的驱使,这些人可能是当权者的族人、家庭和所在的团体。但是,市场确实是一种倾听意见的不错方式。我送给你一双蓝色的鞋作为礼物,你会说,“非常感谢,它们漂亮极了。”接着,当你离开时,就会把它们扔进垃圾箱。如果我问你,是否愿意掏钱买这双鞋,你会说,“不。如果这双鞋是棕色的或粉红色的,我才会掏钱买。”我们会有一种对话交流。因此,我把私营部门中真正的力量视为一种倾听意见的方式,视为一种创造效率的方式。
小石 -

锐商企业CMS - 完美企业网站的101个指标 - 概述 - 基于 COMSHARP CMS - 0 views

  • 我们把内容放在第一位,而把很多企业过分侧重的设计放在第三位,事实上,在一个企业网站中,内容代表整个站点80%的价值,这是 COMSHARP CMS 反复强调的东西。如果将上面的7个方面用于人,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一个完美的人:内容 (我有真才实学)易于使用 (容易沟通与相处)设计 (看上去也很棒)安全 (非常可靠)性能 (健康强壮)W3C标准 (遵守规则)SEO (被很多人关注)
小石 -

xiuli'blog » Blog Archive » 都都版《变形金刚》 - 0 views

  • 小石 Says: June 7th, 2009 at 12:54 am 都都,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在写故事的时候,要虚拟一方是坏人,一方是好人,然后让双方相互斗争?有斗争好象才有故事。但这样的话,冲突或矛盾好像被简化了,同时会不会也被扭曲了?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谁是坏人、谁是我们的敌人,我就不知道。我们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好人,都是潜在的朋友,但我们好像不能随便说谁是坏人、谁是敌人。你想想你能说清楚你的敌人是谁吗?谁应该被打倒吗?:) 可能我们总是比较喜欢一些简单的对抗游戏,所以我们不能在社会上简单地区分好人坏人,但却可以合理地假想了一些“对手”,比如同场的考生、企业的竞争对手、体育比赛中的对手等等,使我们的对抗游戏可以继续玩下去。 但你发现了没有?这些“对抗游戏”已经和之前“好人坏人的相互屠杀”已经大为不同,坏人是要被消灭的任务,但通常的考生、企业的经济对手、体育比赛中的对手却是我们相互学习和尊重的对象。竞争可能是为了发现更有社会价值的学习方法、产品或服务,以及使双方都尽可能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共同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在这些“对抗游戏”中,竞争中似乎更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合作精神。 所以我在想,你看的《变形金刚》的故事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在你写的“都都版的《变形金刚》”的故事中,怎么减少“好人坏人的暴力屠杀”,创造更有趣的角色和任务呢? 说几个给我比较喜欢的片子:《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卓别林的电影,还有意大利的那个电影《美丽人生》,不知道你看过哪个?
小石 -

xiuli'blog » Blog Archive » 都都作文:《变形金刚》 - 0 views

  • 都都的确从玩《变形金刚》中学到了很多。 这不仅让我在想,《变形金刚》的故事给孩子们预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在这种情经历又预设了什么样的角色和任务?在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过程中,又预设了什么样的基本规则,为角色完成任务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此外,“变形金刚”中的“变形”和“金刚”两个词汇又给孩子们塑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想象空间?“变形”这个词等于告诉孩子,他们是一个“操之在我”的“自由主体”;“金刚”这个词等于告诉孩子,在游戏(或学习)的世界里,如果你不放弃,你选择战斗,“胜利”或“成功”只是早晚的问题…… 都都也可以试着来分析。
小石 -

Bud:为什么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分崩离析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幸运的是,过去几年,我有幸浸淫于各种强有力的观点中,从而理解到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100%负责。
  • 我自己,还有数百万同学,没能大展身手,并非因为我们不够聪明,不是我们不关心自己的前程,而是因为我们厌倦了让一系列字母来主宰我们。
  • 我现在的很多同学,每个都可以改变世界,却为恐惧所麻痹,从而选择了稳妥之路:即争取好成绩,找份工作,变得幸福。不幸的是,实际情况很少如此。
  • ...14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目前教育制度让人更沮丧的是,它把千百万“普通”学生落在后面。让这千百万孩子们自生自灭(教育层面而言),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潜能,可他们从未意识到。
  • 我并非说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一无是处,我们确实从中学到基本知识。然而,我们在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在这个真实世界都不实用。 博客课程在哪?理财课程在哪?致力于根除贫穷的课程在哪?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课程又在哪? 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太强调成绩,却不关注释放隐藏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潜能。
  • 我不少朋友都说“我讨厌看书”。 而我总回答说,“你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书。”
  • 为了补充教育而进行阅读时,我们读的书必须与我们相关。不是我们的老师,不是我们的家长,必须是我们。每本书都应犹如使我们灵魂完整的拼图。
  • 时下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无关宏旨的内容。繁重的作业。完美的语法。记忆。而这一切都让我们在这条路上无所事事长达10年之久。
  • 教育关乎释放一个人的信心。教育是从失败中学习。教育是从经验中成长。教育是发现你的热情,然后进行追求。
  • 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教育不是分析对你毫无意义的书本。教育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你讨厌的课程上。教育不是让你麻木,只因你害怕失败。
  • 教育意在启蒙。而阅读和经验乃是钥匙。
  • 传统的生命时间线: 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可能是你最厌恶的);退休;死亡 为什么不是: 高中;寻找生命意义;热爱你的工作;活出你的生活;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 后者听上去更吸引我。
  • 眼下的教育制度有着与生俱来的瑕疵。时过境迁,我们必须停止纠结于“书本聪明”,而是要关注如何释放我们的热情。
  • 我对当今世界问题的答案有着无比的信心:贫穷、战争、疾病,将由当今的年轻人解决,并非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跟随自己的热情。
  • 我知道当我说以下内容时,我代表了全球数百万学生的心声: 我们厌倦了别人告诉我们,我们不够优秀。我们厌倦了做这种不用心的功课,这只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我们厌倦了因为辜负了成为A+孩子的期望而感到一文不值。 我们厌倦了别人告诉我们可以或不可以成为谁。难道我们不应自己为自己决定吗? 我们需要被鼓舞,我们需要被鼓励,我们需要花时间做我们喜欢的事,我们需要改变这个世界。
  • 获得好成绩不是问题。让成绩主宰一个人的生活才是问题。
  • 如果你能改变世界,我就给你个A。:)
小石 -

李志艳&吴晨:社会资源研究所_NGO/NPO公益资源整合 - 0 views

  • 社会资源研究所通过调研认为,在21世纪NGO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是寻求与商业部门合作,在项目业务中融入商业逻辑,因此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NGO与商业的关系。
  • 目前他们正尝试构建一种NGO与企业合作的前置审核程序(Screen system),帮助NGO审核合作中的风险,以助NGO在与企业合作中保持社会立场和行为独立性。此外,社会企业这种近年来的热门概念也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几个月前他们出版了《创新才有可能——中国社会企业指南》,这是本社会企业的入门读物,涵盖了社会企业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也列示了社会企业的主要风险。
  • 作为以研究见长的机构,研究性项目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或许是一块软肋,但事实上让社会资源研究所成立不久就在NGO圈内小有名气的却是他们迄今业已开办7期的Social Drink主题沙龙。
  •  
    目前他们正尝试构建一种NGO与企业合作的前置审核程序(Screen system),帮助NGO审核合作中的风险,以助NGO在与企业合作中保持社会立场和行为独立性。此外,社会企业这种近年来的热门概念也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几个月前他们出版了《创新才有可能--中国社会企业指南》,这是本社会企业的入门读物,涵盖了社会企业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也列示了社会企业的主要风险。
« First ‹ Previous 421 - 440 of 707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