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wiki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ZqSayCommunityCommunicate - sociallearnlab - SLL.org社区增进 ZoomQuiet版 实践参考 - Go... - 0 views

  • 就俺的体验,一定要将各种渠道合理配合使用: 0. 维基作为唯一的正式决议通告方式,  每个方面的决议使用独立的页面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全球唯一的URL 标识的信息节点;   (以免决议形成不同版本,形成噪音)1. 列表作为有证据记载的讨论中心,大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分别相互理解和发表意见,  最终形成决议,正式发布到维基中2. IRC/MSN/好看/主页/日历,,,,,  各种灵活的信息发布渠道,作为提醒渠道,将决议维基URL 不断的通告给所有人这样,社区事务的正式发布/变更讨论/通告传播 就有机结合起来了,,,
小石 -

TED在中国,如何进课堂? - 0 views

  • 很感激黎加厚博士对“TED中国粉丝团”网站的推荐,实际上他更多的是在推荐TED本身。就像OPLC说自己不是笔记本电脑项目,而是教育项目一样。当“TED中国粉丝团”这个网站起步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TEDtoChina.com不是一个翻译项目,本质上它是一个教育项目。”
  • 大凡有机会来到 TED 大会现场的演讲者均有非同寻常的经历,他们要么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某一新兴领域的开创人,要么是做出了某些足以给社会带来改观的创举。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并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思索。
  • 从不同领域的专家的演讲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领悟到有关创造力的一些奥秘:好奇心,跨越边界,毅力。对万物充满好奇心,善于从其他领域获得灵感和启迪,是高创造力人士的共同特征之一。跨越边界不仅可以带来触类盘通的灵感,也可以带来领人惊叹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引导出多面向的自我,丰富我们的个人人生。
  • ...4 more annotations...
  • 现在我们将这个挑战留给诸位。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TED走进中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堂?有什么办法可以让TED走进跨国公司,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会议室?有什么办法可以让TED走进酒吧,咖啡馆和茶楼?有什么办法可以让TED走进电影院,图书馆和博物馆?……
  • 早前Boingboing上提到过一个TEDtalk的大学校园版,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策划组织,发动学校里的师生参与演讲。那么,我们何时会看到大陆的学生朋友自发举办类似的活动呢?
  • 盲点来自理所当然。
  • 昨晚在图书馆看到了芝加哥大学出版的 Great Books 丛书(主编是Mortimer Adler),那是一个通识教育的丛书,收录了西方上至苏格拉底下至海德格尔的几十位大家的经典著作,丛书的开首有两卷专门分不同的主题来介绍书中收录的文本,读到那里的时候,我想起了TED。 TED的一些演讲其实可以在一些课程的引论课中使用,而由于TED涵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因而也使得TED走进课堂有了可能。Great Books系列是古人的大智慧之汇集,而TED则可谓今人大智慧之汇集,若能把此二者相结合,也许可以结出美丽的果实。 以下几个文章供大家参考: 台湾东吴大学經典領域選讀經驗分享: http://www.scu.edu.tw/generaledu/newenews/lecture01_xhtml.html 维基百科上关于 Great Books的简介: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at_books 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读一读《纽约时报》的这个报道: http://www.nytimes.com/2008/11/16/books/review/Campbell-t.html
xiuli zhuang

SpaziergangSLL2009S - SocialLearn - 0 views

  • 理念是全新的
  • 我意识到曾经以为很先进的资源交流的方式原来很单薄,WEB2.0使这种交流方式变得立体起来。资源的输出不再是单向的、点对点式的,而是双向乃至多向的、面对面式的模式,这就在无形中把资源和信息的交流量进行了无限扩展。就好像针对一个问题,两个人讨论得出的结果,和若干人进行圆桌会议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得到的收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WEB2.0的方式,不仅在人员的参与数量上是一种突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即通过各个方面的思想交流把问题不断的引向深入,这是旧有模式下很难做到的。
  • 改变了获取信息的方向。
  • ...4 more annotations...
  • 果说原先的搜索方式是你只有想到了才能找到的话,这个平台则超越了你个人思维的局限,从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方方面面给你提供信息,使你的思维、视野更为开阔。所以我觉得,这种全新的资源获取方式会有效的提高获得信息的效率,获取信息的价值,以及更广阔的资源。
  • 我曾经的思维也是网络“好友”最起码要是自己认识的人。但是经过WEB2.0网络平台的使用,“好友”便是双方进行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代名词。他可以使人在相互传播中达到共赢。
  • 主动精神的培养也令我受益匪浅
  • 主动精神能够使你不固步自封于自己的小圈子,通过接触面的扩大,更新自己的思维
xiuli zhuang

ZhangyuanyuanSLL2009S - SocialLearn - 0 views

  • 神奇而强大的网络世界至此才真正向我打开了大门
  • web2.0课程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和这样一群朋友在一起,总能让我感觉到一种新奇的氛围,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更多的是同专业的同学,大家上的课,看的书很相似,研究的领域也极其相近,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眼界被不由自主的封闭起来。web2.0则将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籍的朋友们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可爱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眼界奇广,范围奇大,大家共同探讨,协作完成项目,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寻常的收获。 再讲一点哈,班里很多教育学院的同学,还有很多老师,我们学院参加这个课程的同学中还有学课程和教学论的,自己对于教育很感兴趣,将来说不定也会从事教师的工作,所以在这个班级的学习让我更多的接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思想和理念,使我受益匪浅,这也可以算一个额外的收获吧
  • 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更有效率,更有激情!这些网站我现在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掘阶段,今后也会不断地发现和使用新的资源,新的工具,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 ...2 more annotations...
  • 这门课程所教给我们的,所给我们带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新方式,新思想,新理念,将会伴着我们一路走下去,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 查文献不再仅限于期刊网的中文文献,别人的blog,新想法,国外的优秀资源,都一一呈现在我面前,相信在这样一个学习网络的基础上做出的文章也好,提出的问题也好,与过去相比,观点会新颖的多,资料会详实的多,收获也会更多!
xiuli zhuang

User:Zhangyuanyuan - SocialLearn - 0 views

  •  
    Zhangyuanyuan
xiuli zhuang

Huangaimin29SLL2009S - SocialLearn - 0 views

  • 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
  • 从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积极搜寻需要的知识,观念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收获
zoomquiet

淄博方案20090709-2 - 0 views

shared by zoomquiet on 10 Jul 09 - No Cached
  •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 zoomquiet
       
      具体有多少人? 这关系到单位资金可以投射到的人数...
  • 主动积极施加影响的学校社会化学习社区构建
    • zoomquiet
       
      这句话怎么读都不通,是否用两个短句? 主动参与校内的社会化学习社区创建,从而又对学校产生积极影响...
  • 不断更新的个人社会化学习网络(PSLN)
    • zoomquiet
       
      这种社会化个人资源的变化,如何评定,量化? 感觉整个项目,都是行动式的计划,只约定了作什么, 没有靠谱的指标来证明,作到了什么程度,得到了什么本质的改变...
  • ...5 more annotations...
  •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维基(WIKI)内容
    • zoomquiet
       
      这是个可以量化的切入点, 就维基文章的增长速度, 查阅次数增长的趋势; 被媒体引用梁,等等方面, 可以从側面表达出领域知识积累和流通的能力
  • 最终核心的问题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教师当前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 zoomquiet
       
      立意明确, 但是这有个隐藏的假设~当前信息技术相关课目的内容是靠谱的; 俺建议,从这个方案中,也应该通过实践,总结出当前信息技术学课教育的内容改良方向...
  • 教学过程改进
    • zoomquiet
       
      提出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 建议参考医药领域的作法: 建立对比样本组, 在同级学校间确立对比关系,进行同样方式和频率的回访或是测量, 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改进的幅度;-)
  • 高效能工作习惯
    • zoomquiet
       
      依然有个评测方式的问题, 是否是高效工作习惯, 总应该落实到某种单位时间产值/产量/产能的数值上来,,,否则,只是东施效娉..
  • 总合:3.9万元
    • zoomquiet
       
      长达两年的改进计划,只有不到4万的资金,的确不多, 就看最后的社会效应了,,
« First ‹ Previous 61 - 80 of 127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