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作家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河北作协副主席:我要当韩寒他爹就把他打死 - 0 views

  •   近日,热热闹闹的“30省市作协主席小说巡展”遭到以韩寒为代表的年轻作家的否定乃至奚落。众作协掌门开始联手反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语出惊人:“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
  •  
    请调查他是否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中国人就是这个德行
isaac Mao

一对一的社区课余辅导助益孩子成长 - 译言翻译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17 Sep 08 - Cached
  • 听到他们这么讲,我说,那你们为何不给他们一对一的辅导呢?他们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五个班任教,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为30到40,这样加起来就有近200 名的学生。你想想看,我们甚至连给予每位学生一周一个小时的指导都做不到呢!“要想真的这么做,你就得延长工作时间或增加教师的数量。我于是跟他们细细的 商量这样的事情,此时我想起了我认识的生活在这里的作家、编辑、记者、研究生、助理教授等人士,他们大都有一个灵活的工作时间,并且对于英语语言本身具有 浓厚的兴趣。他们都知道一种良好的语言表达对于民主的培育、智慧人生的塑造的重要意义。他们有的是时间和对于语言的兴趣,可是当时在我的社区里却没有一种 良好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和那些亟需指导的学生之间搭起桥梁。
blt-fqx

铂程斋--愤青为何不会成为社会的中坚 - 0 views

  •  我们的书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书,要复杂的多:专业知识分子写的,不屑于让老百姓搞懂。而大量的媒体爱国者和无数的愤青,一般不讨论问题,只争论对错。最后总是用占领道德制高点来对人进行审判。  这些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总是满怀革命的激情,习惯于快意恩仇。总让你感觉到一番渲泄后的茫然。没有人告诉你该如何做。  所以,中国的作家或者文人,只有在两极中生活:要么彻底娱乐化,什么都嘲笑一把,什么都不相信;要么想一些折衷的办法:借古喻今,如何能既说出自己的真话,又不至于冒犯现实存在的忌讳。
shi zhao

大师们,我等无条件臣服于您-韩寒 - 新浪BLOG - 0 views

  • 而现在,看着一些评论家们的意思,是不是面对老巴冰茅他们这些作家,我等必须觉得全部都很好?有异议就是我人格和涵养出了问题?也不用管个人的文学喜好如何,必须抛弃所有阅读口味,无条件臣服于他们?
  •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能说政治,不能说官员,不能说制度,不能说腐败,难道连个写书的都说不得?
  •  
    想从八股文般的教育中孕育出文学大师么?没门!
  •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能说政治,不能说官员,不能说制度,不能说腐败,难道连个写书的都说不得?
isaac Mao

痿大作家王兆山作品赏析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14 Jun 08 - Cached
  • 词以废墟下的“我”为第一人称,表达虽身在废墟,但心情却无比激动和喜悦的“紊乱”之情。此公以独特“艺术加工”和不知所以然的“矛盾”手法来虚构一个罹难者(坦白讲是此公自己)“精神”世界的“胡思乱想”以及死亡面前的大脑进水,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作者虽未亲历地震,却用自己无比“错乱”的想象力来为广大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美丽、激动、充满幻想和摇头丸的废墟下的世界,实乃虚构之“搞”手、想象之奇葩—不—“鸡巴”。
shi zhao

严禁发表个人喜好-韩寒 - 新浪BLOG - 0 views

  • 我说,我觉得巴金,矛盾,冰心三个人文笔不好,冰心的书我读不下去。很多把烧香当成一个作家的头等职业道德的文学评论家,他们纷纷对我说,你胆敢骂大师,侮辱大师,颠覆大师,向大师泼污水。     我觉得非常奇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个人审美和阅读习惯,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罪孽呢?我说他们文采不好,身为评论家,如此的义愤填膺,想来应该是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么他们应该告诉我,巴金矛盾冰心的文笔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我不认同,好,那大家就是审美不同,一拍两散。这才是正常的。或者索性他们说,你这个笨蛋,审美太差,这也没问题。可是,现在他们只会说,大师是不能评说的,你这是忘本,是人品出了问题,是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Qien Kuen

比特海日志27月13日,永远的房龙 - 0 views

  • 老实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追忆,不如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复仇。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房龙是这样一个极度自私自利、好大喜功、追逐名利、用情不专的荷兰死胖子。这种震惊的感受和第一次看到毕加索传记的时候完全一样
  • 这本书印证了那句话:和天才生活在一起,唯一的结局就是被痛苦地燃烧成灰烬。没有人会羡慕伟大作家的身边人,因为他们的命运总是同样悲惨。
  • 。看完这本书,难免对房龙失望,他曾经是那么完美的父兄模板啊。这本书在打碎了模板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要努力成为自己的父亲,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舍此而外,你别无选择。
Xinge Yong

伺候舒服为止-韩寒 - 新浪BLOG - 0 views

  •  
    其实汤唯你还是有潜力的,如果当时你演的是《致小读者》里那可爱的小
isaac Mao

创业者必须衡量的"四性"目标-IreneRan - 0 views

  •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答,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只有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shi zhao

闾丘露薇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中国为什么容易被妖魔化?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10 Apr 08 - Cached
  • 今天不理智的民族主义地雷,皆拜中国愚民教育所赐。香港作家陶杰曾说过,中国的教育是在为未来埋地雷。
  • 作为后发国家一种天然的挨打感,导致别人的任何批评,都视为挑衅。
  • 植入“大救星”芯片,夸大帝国主义侵略史,培养民族主义鸦片
  • ...4 more annotations...
  • 官方培养民众的虐待狂的状态,来反衬其作为所谓大救星的救世作用
  • 为党派利益而非为民族利益的外交政策,是东西方摩擦乃至导致中方所谓妖魔化的一个原因
  • 极权统治是导致西方“妖魔化”中国政府的真正原因
  • 不理智的民族主义是柄双刃剑,民众和国家是最终的受害者
arden dzx

印度斯坦时报 奥运危机是印度的机遇_星岛环球网 - 0 views

  • 奥运危机将让中国领导人逐渐意识到第四维(fourth dimension)的存在,中国迄今为止很少注意到它。第四维存在于国际媒体与非政府组织所产生的国际公众舆论精神空间。在理论上,媒体与非政府组织没有实权。在实际上,它们有实力,因为它们塑造了国际舆论。全球反对中国奥运的示威者在数量上可能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全球影响力惊人。这种扩大效应来源于第四维。   中国人对第四维缺乏认识,这也表现在他们组织博鳌论坛的方式上。博鳌论坛是达沃斯论坛的中国竞争者。出于中国政府巨大的双边影响力,很多政府和商界高层会出席每一次博鳌论坛。但它缺少达沃斯的火花,因为它没能邀请独立知识分子、媒体和小说家及剧作家等文化人士——他们驱动第四维的国际生活。
isaac Mao

纵横周刊 : 《诚品好读》的今天,香港文化的明天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 对于香港文化人来说,这一两个月的香港人文景象尤其有凋敝至零的味道。先是香港具有启蒙象征意义的青文书屋老板罗志华被书砸死的讽刺性身亡,再到曾出版过很多本土作家如倪匡、林燕妮等作品的香港老牌出版社博益的“突发性”结业,随后梁文道又在《明报》提出文化人的“出走论”,引起满城轩然大波。现在,曾让香港人羡慕不已的《诚品好读》,这份被赞誉为台湾人文阅读风向标的杂志在创刊8 年之后突然宣布休刊,再次让许多香港文化人陷入沉思:香港文化的明天,该如何走?
  • 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并不多,至于人文阅读更是比边缘还要边缘的领域。拥有700 万人口的香港,遍布着70 家公共图书馆(尚不包括八大院校的图书馆),即不到10 万香港人就有一家图书馆。即便是远离繁华地区的离岛,人们也都拥有读书、借书的社区图书馆。可是根据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的统计,平均每个香港人每季度借书只有4.7 本,而同期台湾一次“全民阅读活动大调查”则显示,平均每个台湾人每季度看8.4 本书,“读”的数量几乎是香港“借”的数量的一倍,香港全民阅读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 梁文道曾经这样总结过:“我们这个城市是不看书的,或者看书但不敢承认,又或者在家里偷偷摸摸地读《尤里西斯》然后在地铁里要被迫拿着本《一分钟经理》,以免被人当作怪物般耻笑。”
arden dzx

《纽约时报》撰稿人详谈热捧郭敬明的幕后故事--传媒--人民网 - 0 views

  • 金小鱼认为这种差异是两国青少年阅读方式造成的,“在美国,家庭的阅读差异并不大,父母会介绍他们那一辈的书给孩子看。但在中国,孩子必须去找自己的文学,而他们往往对同龄人更感兴趣,我想也许是80后偶像作家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一个原因。”
isaac Mao

一样的火焰 不一样的观念-华尔街日报 - 0 views

  • 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掩盖了人们对中国问题看法的分歧,各路观点冲突之激烈就像常驻中国的博客作家戴维•莱恩斯(Dave Lyons)所形容的“好像在观看一场全球最大、最缓慢的撞车事故”。这位30岁的美国人自创了一个词“分裂奥运”(SchizOlympics),他指出,当涉及人权等争议性的问题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就像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没有交集的世界里。
  • 奥运资深观察人士表示,北京奥运会本身或许仍会让那些恶意批评者感到惊讶,并给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指出,几乎每次奥运会开幕前都是争议一片,而今围绕着火炬的喧嚣倒是有望降低人们对奥运会的期望值。
  •  
    西方媒体大概听不到第三种声音吧
t-salon

Global Voices 全球之聲 » 六月登場:2008全球之聲公民媒體高峰會 - 0 views

  •  
    翻譯與多語化網路 透過電腦網路促進全球溝通的短暫歷史中,許多思想家、專家、媒體批評者、社會運動人士與作家都常想像,網路將能毫無阻礙,建立跨國界、跨文化的知識、訊息與資訊流通平台,然而實際上,網路社群仍受到語言隔閡的限制,這是技術或文化困境?Google Translate等機器翻譯工具能否克服這項問題?又或者仍需要志工譯者建構不同語言社群之間的橋樑?
shi zhao

瞭望日本 : 采访作家松冈美树 网络中的诽谤中伤问题(下)能轻易参加的匿名制,带来了网络的发展 - 0 views

  • 那些只是经由网络“暴露了”“表面化了”而已,实际上是本来就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
  • 网络的另一个侧面是像扬声器那样深刻了现实问题,但我认为,如果理解其特性熟练运用踏实呼吁的话,这一问题将会改变。
  • 即便是将网络实名化,也只不过是又将社会问题潜在化而已。也许表面上的确是平淡了。但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就变成了和平的“面具夫妇”一样的状态了。还有,我认为好容易才加入的网络用户中的很多人,很有可能会停止在网络上发布信息。那是因为发布信息的门槛一下子提高了。剩下的用户也只能写一些不疼不痒的琐事的话,我认为网络就成了非常无聊的世界,它的创造力也将明显下降。
  • ...1 more annotation...
  • 网络的本质就是性善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有意义的CGM(消费者形成的媒介)的世界就不会成立,用户参与型的WEB2.0也根本不会有。可以说网络是因为匿名而发展,保持其创造力的。直接点说,正因为能以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人格随意地参与,网络才那么精彩。它好就好在能从混沌不清的人际关系中抽身,另一面又不用进行压力过大的交际。
isaac Mao

坐等韩寒撕破铁凝的画皮 - 0 views

  • 把子(正解:靶子,大牛注),出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归疚(正解:归咎,大牛注)过去。政府只是我们大家用来获得理想中的安全与幸福、解决某些不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设施或者说是工具,好比植树时带的铁锹,有的同学,比如不懂哲学的韩寒,挖不好树坑,就一味怪铁锹不好使,懂哲学的同学,比如我,除了铁锹,还会想一想,这里边有没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力气使的不对,地下是不是藏了石头。
‹ Previous 21 - 37 of 37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