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中国程序员/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飞 浪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飞 浪

飞 浪

一位老工程师的终告 - 0 views

  •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多疑,敏感,天真(贬义,并不可爱),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脸皮太薄,心不够黑,教条式思维。。。这些工程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很难吗?只在床上想一想当然不可能,去帮朋友守一个月地摊,包准有效果,去实践,而不要只想!不克服这些缺点,一切不可能,甚至连项目经理都当不好--尽管你可能技术不错!
  • [2]可以做技术,切不可沉湎于技术。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技术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工程师!      
飞 浪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捕获用户需求 - 0 views

  • 参与者希望系统作的每件事成为一个用例
  • 对每件事来说,何时参与者会使用系统,通常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用例的基本过程
  • 复审不同用例的描述,找出其中的相同点,抽出相同点作为共同的用例。这是发现“used”用例的唯一途径
飞 浪

程序员眼中的UML(2)--克服用例图的恐惧 - MDA之路 - BlogJava - 0 views

  • 我总结的画用例图的步骤如下: l         确定系统,拟出系统的名称,这个不难,例如电信计费系统; l         找出所有与系统打交道的角色,角色要进行一些精简和整合; l         站在角色的立场想象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将这些功能画成系统中的用例; l         对于每个用例给出详细的动作步骤; l         找出用例图中角色、用例之间可能有的继承、扩展或者是包含关系;
飞 浪

UML用例中的包含、扩展、泛化关系的理解 - 心路历程 - CSDNBlog - 0 views

shared by 飞 浪 on 13 Feb 07 - Cached
  • 包含关系用于:(1)从基本用例中分解出来这种的行为:它对于了解基本用例的主要目的不是必需的,只有它的结果才比较重要。(2)分解出两个或者多个用例所共有的行为。
  • 扩展的目的在于:(1)表明用例的某一部分是可选的(或者可能可选)的系统行为。这样,你就可以将模型中的可选行为和必选行为分开。(2)表明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有时候是异常情况下)才执行的分支流,如触发警报。(3)表明可能有一组行为段,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段可以在基本用例中的扩展点处插入。所插入的行为段(以及插入的顺序)将取决于在执行基本用例时与主角进行的交互。
« First ‹ Previous 201 - 220 of 262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